Sunday, September 22, 2024

最好的人生态度:用尽全力,过普通生活

文章标题: 最好的人生态度:用尽全力,过普通生活
文章作者: 沈寒冰
发表日期: 2024年9月21日
发表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慈怀读书会》


  不同人选择的不同活法,决定了人们所抵达终点的不一致。其中,有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活法,而有的人则在无数次的被迫妥协中,走完了一生。

  妥协的人,说自己过得不幸福,却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今日店休》的作者坂本健一,作为一名日本元老级别的旧书店主,他顺利走完了自己人生中的九十三个春秋,终其一生都在摸索最适合自己的活法。

  他的最大愿望,是让好书与好人相遇,他与妻子共度一生。而他也身体力行,直到生命的终结,都在继续着自己与书的缘分。

  在对书本、读者和妻子的爱中,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活法。就让我们看看,通过他的一生,我们有哪些启发。


1、孩子的人生方向,取决于做父亲的格局

  坂本健一爱读书,能绘画,这都要归功于父亲对他的培养。

  他的父亲和大多数父亲一样,十分严厉。为了可以培养他成材,父亲经常责打他。

  父亲不仅困住过他的手脚,把他吊在门楣上;而且还用被子把他裹起来,塞进柜子里。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那简直是在虐待儿童。

  但好在,他的父亲爱好文学和绘画,不管家里如何穷困,父亲都不会放弃买书。怕家里人说,父亲就会把买到的书藏起来。

  也正因为在贫困生活中,家中父亲容许了读书的奢侈,坂本健一才有机会接触到很多优秀的小说。

  而父亲对画的喜爱,则表现在他每次写明信片都要配图上,这也导致了他对儿子绘画天份的重视。

  父亲会凑钱,带坂本健一去专门的学院学习。虽然那时经济有限,学习也不过两周时间。但就是那两周,让坂本健一接触到了当时赫赫有名的画圣。其中就包括黑田重太郎、田村孝直介等人。

  因此,对于坂本健一来说,父亲虽然严厉,家里也并不富裕,但却给了他最好的礼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我们所熟悉的——培养出钢琴家儿子的傅雷,培养出“合肥四姐妹”的张武龄。

  无一不在说明,一个家庭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可以让孩子收获各种能力,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要学会和父母沟通,告诉他们自己对什么充满着兴趣。一旦遇到机会,就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拼命学习。

  兹心觉得,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并修正自己,才能在忙碌的日子中,感受到自己内在的平和,并真正找到与其他人的连接方式。


2、与其抱怨贫穷,不如全力找出路

  坂本健一长大后,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他退伍回到家中,家中的惨淡光景,让他觉得很不好受。

  为了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一些,他想了很多办法。最后,他发现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自己从军前,上夜校买的一百册书。那时候,为了省下买书的钱,他三个多月没有吃过午饭。

  虽然舍不得卖书,但不卖全家就得挨饿,最后书很快就卖掉了。这一次的经历,让他看到了一些改变家庭困境的希望,他开始卖其他书。

  他在部队的军官,把自己私藏的书也给了他;他时常去换东西的那家当铺老板的儿子,也给了他一百多册故事书。

  坂本健一就这样,靠着收书和卖书,开了属于自己的书店。并且一做书店店主,就做了七十年。

  随着年纪渐长,他渐渐觉得体力不支,会每周留下两天作为店休日。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亲手画店休海报,关于书,关于人生四十的温暖感概,吸引了很多远道而来的人。

  坂本健一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出路,在于他遭受困境时,不是一味的去抱怨。谁不是在过关斩将般地前行呢?

  新闻里,那些不得不闯红灯送餐的外卖小哥;为了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只能牺牲和孩子相处时间的武警;火车站里,看着自己背着婴儿灰头土脸的妻子,硬生生把眼泪憋回去的务工丈夫。

  他们哪一个,没有属于自己的艰难呢?

  兹心认为,正因为一个人有过黑暗的人生,所以他才成了那个把自己拉出深渊的人。

  也许人生本就是这样,如里尔克说的那样:“艰难的生活永无止境,但因此生存也永无止境。”


3、好好活着,就是在创造人生

  坂本健一出生在战前,所受的教育也是战前的国粹主义。因此,战后的民主主义,则完全否定了他之前的人生。

  他无法接受,日本女人和美国人勾肩搭背的情形。看着战后的日本,他感到十分绝望,于是决定寻死。

  他买了一把匕首揣在怀里,打算去找一个地方自杀。他想要死在自己喜欢的公园里,却在去公园的途中看见了美术馆,他想着看看画再死,于是就走进去看展。

  当时美术馆展出的正是马蒂斯的画展,在美丽的色彩下,坂本健一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觉得马蒂斯是在告诉他,人生就是创造。

  在那一刻,坂本健一那些好像死去的细胞也都复活了,他计划开始描绘自己的人生。

  通过这件事,他意识到,当一个人想要放弃的时候,也不能那么轻易地放弃。坂本健一看完画展再去死的想法,让我想到了太宰治。

  太宰治本想在冬日去死,但因为拿到了一套适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决定先活到夏天。

  所以,当我们觉得活不下去的时候,何不学学他们,给自己多自己一个期待。

  也许,我们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让自己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正所谓:“逆境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砺,说不定光明就在转弯处。”


4、真正的婚姻,都藏在细节里

  坂本健一不仅懂得如何生活,还懂得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婚姻。

  他与妻子和美是通过相亲认识的,初次见到和美,他就被和美的不谙世事和纯洁无暇所打动,两人顺利走入婚姻,之后一起经营着书店。

  妻子的勤俭持家,让家里的日子不至于过度紧张;妻子偶尔的吃醋,是对坂本健一的在意。

  每次妻子不开心,坂本健一就会哄她开心,他会给妻子写情书,这种习惯后来发展为自己的日常,并从未间断。

  只不过,后来妻子生了病,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他把妻子送进医院,只不过因为工作的关系,生活的压力,并不允许他常常陪伴在妻子身侧。

  坂本健一开始每日寄出一张明信片的方式,陪伴着妻子。

  有一日,妻子却给他打了电话,要他立刻去医院。去到医院,他才知道这是妻子通过撒娇的方式,在为难自己。

  他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对妻子充满怜惜。

  尽管在这种艰难的时候,他也不忘记给客人留下店休海报。那一日海报上写了这样的一句话:

  “今日休息,抱歉。深爱的人正在面临生死的考验。我要去陪她,请原谅我的任性。”

  从相遇走到白头,两人表现出的却是爱情一开始的样子。这样的爱,并没有多么惊天动地。一纸情书,一张明信片,就是最好的内心独白。

  沈从文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过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茨维塔耶娃也说;“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在这个小镇的旅店里,古老时钟敲出的,微弱的响声,像时间轻轻滴落。”

  兹心想,也许,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


5、人生无法重来,请选择相宜的活法

  和美最终病情恶化,永远离开了坂本健一。

  坂本健一真正意识到妻子的离去,是在他看到妻子骨灰的那一刻,但在之后的生活中,他一直都觉得妻子还生活在自己的身边。

  夫妻间的牵绊,让他度过了很多难熬的日子。同时,他也形成了新的习惯,在每一次出门和回家时,都要说上一句:“我出门了,或者是我回来了,今天真是累啊”的话。

  妻子离开后的第三年,坂本健一依旧在独自生活。虽然会觉得孤独,但很快他就会回到一种轻松的状态。

  他依旧在继续经营着书店,他想要在生命终结之前,继续读书、学习,并从读者的身上学到新的东西。

  去书店的每一个日子,他都过得很幸福,他喜欢那个充满着关怀和善意的房间。

  对于坂本健一来说,无数个此时此刻,就组成了自己的生命,他度过的每一个日子,都是和自己相宜的活法。

  坂本健一说:“如果我们的人生只是一期一会,他愿意把全部的真情倾注其中。”

  也许正因为他这样用心生活,他才收获到了无数的善意,并持续地回馈着自己的善意。

  在兹心看来,如果目前我们还没有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也不要紧,总有我们找到与自己相匹配活法的那一天。

  在这之前,我们也要让生活充满甜食和热汤,也可以靠着书和笔,在混沌中找到新的自己。

  坂本健一带给我们的,与其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倒不如说是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他带着自己的愿望,做了七十年的书店主,这本身就让人肃然起敬。重要的是,他在做这一切时,并非靠着坚持,而是靠着热爱。

  愿我们都可以,珍惜仅此一次的人生,可以以爱之名去工作和恋爱,可以有意义地去生活。

Saturday, September 21, 2024

生活最好的状态:眼中有诗意,心中有远方,笑里有坦荡

文章标题: 生活最好的状态:眼中有诗意,心中有远方,笑里有坦荡
文章作者: 
发表日期: 2024年9月21日
发表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慈怀读书会》


  周国平说:“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的生活来衡量其价值。”

  以寻常代替惊喜,以平淡代替执着。人生最重要的是过程,既要接受一切顺意,也能接受所有的事与愿违。

  最后我们会发现,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眼中有诗意,心中有远方,笑里有坦荡。


眼中有诗意

  杜甫一生都在忍受着贫穷与痛苦的折磨,蜗居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茅屋中,却从来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他说“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即使在物质极度的贫乏中,世人看到的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杜甫。

  苏轼一生多次被贬,却能从简单的生活中寻找人生的诗意。他在《猪肉颂》中写到:“净洗铛,少注水,柴头烟罨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食他自美。”

  他手把手教当地的农民煮肉、做汤、酿酒,硬是把不堪的生活过成了有滋有味的人生。

  不要以为寻找诗意就是抛弃现有的生活,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寻常烟火就是最好的诗意栖居。

  在院子的角落里用鹅卵石垒起一个池塘,在早市买几条小鱼放进去,再放些水草,找个石头做假山,一个世外桃源就出现了。劳苦、烦伤会在刹那间消失不见。

  诗意,是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心境。


心中有远方

  远方指的不仅是空间的距离,还有内心的格局,心灵的归宿。

  后人评价梵高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

  除了太阳,他还对向日葵情有独钟,一生画了11幅向日葵图画,因为他认为那灿烂的黄色如同太阳一样,给人以强烈的向往。

  正因为这份独特的热爱,梵高一生虽然经常处于困窘之地,却从来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为世界的艺术宝库留下了瑰丽的作品。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一个内心有格局的人,眼睛所看到的从来不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能越过一地鸡毛,眺望大海的浩渺。

  过于揣摩自己身边的琐碎,难免会陷入烦乱。过日子就是要抓大放小,什么都做了,就是什么都没做。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太阳,只是有时候被阴云遮住了,暂时隐藏了光芒。

  这时也不要担心,只要把目光投向远方,默默地耕耘脚下的土地上,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丽日晴空就会出现在眼前。

  远方,是呼唤心灵成长的地方。


笑里有坦荡

  坦荡,是阳光型人格,为人坦诚,没有私心。

  杨绛说:“生活一半柴米油盐,一半星辰大海,放一点盐,它就是咸的,放一点糖,它就是甜的,想调成什么味,全凭自己。”

  生活幸福的人,并不是由于命运的眷顾,而是自己会调理,有的人稍遇不顺就怨天尤人,有的人被生活百般折磨,却依旧以快乐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人生就是苦一阵子,再甜一阵子,不会永远处于一种滋味中。

  永远不要责怪自己没有别人幸运,幸与不幸都是相对的。“磁场效应”告诉我们,身边的人和事都是自己招来的。

  内心装满快乐,吸引的都是正向的人;内心装满忧郁,会带来负面的人和事。

  稻盛和夫说过:“人这一生都是自己头脑中思维的产物。”

  面临同一件事,每个人的内心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日子过的不是定式,而是心情。

  一个得了抑郁症的人去庙里静修,一天,他看见一个小和尚坐在那里对着天空在笑,感到很奇怪。

  小和尚指着一片树叶说:“你看,它的舞姿多么美妙。”

  这个人豁然开朗,困扰自己多日的抑郁消失不见了。

  看过四季风景,经过风云变幻,我们终于明白了自己想要的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笑,是治愈所有不愉快的解药。

  林语堂说:“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

  在心中撒播繁华似锦,就拥有了四季风景,一生喜乐。

  有怎样的心情,就有怎样的人生。

  无论我们经历什么,都是无法选择的,不论遇到什么,都要做到:眼中有诗意,心中有远方,笑里有坦荡。

Wednesday, September 4, 2024

华德福幼儿教育者的六种姿态

文章标题: 华德福幼儿教育者的六种姿态
英文标题: Six Gestures for the Waldorf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
文章作者: Holly Koteen-Soule
文章译者: 熙文
发表日期: 2024年9月3日
发表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华德福生活馆》


本文为Holly Koteen-Soule老师撰写的关于华德福教育的学术论文,首发于北美华德福幼教联盟(WECAN)网站,经作者本人和网站编辑同意后进行编辑发布。


  从第一年到第七年,姿态在幼儿的生活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种姿态具有最广泛的意义,因为孩子们的内在姿态来自于对其他生命的模仿。(1)
——鲁道夫·施泰纳


  在阐述华德福方法论原则时,我更愿意将幼儿教师的工作描述为一系列有品质的姿态,因为这样比一套有规可循的指导方针更为贴合7岁前儿童的天性和特点。


姿态一:陪伴者

  鲁道夫·施泰纳谈到教育者的任务是对高等存有的工作的延续(2)。他告诉我们,在孩子说“我”之前,在经历他或她自己与父母或周围世界分离之前,那个在孩子出生前就引领着孩子的精神存有,仍然活跃在这个幼小的人类的生命中,特别是在孩子学习走路、获得语言能力和开始思考的时候(3)。

  这种行为的品质可以描述为陪伴者的姿态。幼儿教师陪伴和支持孩子入驻到自己的物质身,并发展这些基本的人类的能力。有时教师让自己跟在儿童身后,有时让自己在儿童身旁,有时则带领儿童。当老师带领时,主要是通过活动——不论是外在的身体活动还是内在的心魂活动。

  对我来说,陪伴意味着一双温柔的手,一颗温暖的心,以及一种知道何时、如何提供帮助的敏锐的感觉。近年来,这种观察和了解儿童个体发展所需要的责任要求我们不但要深刻地理解触觉、生命觉、自我运动觉和平衡觉的角色和重要性,并且还要去支持这些基础感官在关键发展期的各种活动。


姿态二:值得模仿的对象

  第二个姿态与第一个姿态密切相关,即值得模仿的对象。在华德福教育中,我们认识到,幼儿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这种能力在最初的7年中尤为强大。随着幼儿的以太力(也称为生命力或形塑力)的一部分运用到有意识的记忆和学习之后,这种趋势会逐渐减弱。

  我们可以观察到,幼儿不仅模仿他们通过感官接受的东西,甚至也会模仿他们所在环境中那些非常细微的地方,包括周围人的情绪和想法。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致力于自我觉知和自我提升,以成为孩子的正向榜样。年幼的孩子不断地映照出他们周围成年人的小我,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自身需要更加勤勉去改进的地方!

  在幼儿教师的培训课程中,有一点需要强调的就是要培养幼儿教师对活动和言语的意识。无论我们是在晨圈时以艺术化的方式来活动,还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目的地活动。我们的活动都必须是清晰、恰当和有意义的,这样我们就能为孩子们提供健康的营养,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运动潜能。

  正确而优美的言语也是同样重要的,因为它深深地作用于幼儿的身体之中,按照鲁道夫·施泰纳的说法,这甚至会影响到幼儿身体器官的成熟(4)。因为幼儿的意识还没有包裹在身体的形态中,因此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我们的想法和感受需要是有营养的,对孩子是无害的。


姿态三:拥抱生命的典范

  儿童的开放性意味着我们也必须用心地准备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最核心的姿态是拥抱生命。

  华德福幼儿园,虽然它是与学校相关的场所,但其环境应该更像一个家(参考书目《为孩子的身心灵创造一个家》),关注于实际生活中的活动。在幼儿时期,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支持物质身体的成长和发展,物质身体作为进一步社交情感和智力成长的基础,是需要丰盛的生命力的来支撑的。

  在我们幼儿园的教室里,你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美丽的东西。以我的经验,创造性活动——创造和制作教室社区需要的东西——会比购买现成的东西生发出更多的生命觉。在大自然中,以真实和非感性的方式意识到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和自然存有,也是创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环境的关键所在。虽然美丽和艺术对我来说很重要,但有一个问题我经常问自己,“我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什么,是简单的、必要的和拥抱生命的吗?”


姿态四:培养和焕活内在喜悦

  玩耍是幼儿的创造性活动,也是幼儿课堂上每天的核心所在。孩子是即兴创作的大师。

  如果我们已经培养出,能够在转化中焕活自己的快乐和喜悦,我们就可以对孩子在转化过程的合理关注做出回应。这种姿态让我们能够更公开、更专注地观察和倾听孩子们,更有创造性、更有效地做出反应,而不会过度地受到来自过去的假设或判断的影响。这是一种保护措施,避免僵化思维的发生,也可以帮助我们在与父母、同事以及孩子的工作中练习开放性思维。

  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姿态应用于我们自己的工作和班级传统的创新,特别是在节日庆典时。当然,作为时间和空间的型塑者,我们也必须要让这种冲动与其他同等重要的任务保持平衡。


姿态五:多重空间的创造者

  创造空间的姿态包括创造安全的物理空间清晰的情感社交空间隐含的道德-灵性(moral-spiritual space)。当一个空间的周长被限定时,它就被创建出来了。边界可以是固定的和永久的,就像教室的墙壁,也可以是无形的和情景式的,就像他们在自然界一起行走或在课堂上的形成的一些既定习惯。

  母亲的子宫就是一个为了适应成长中的婴儿的需求而不断变化的空间。随着孩子变得越来越有能力,边界将会被移动。然而,当孩子感觉到构建出的空间周围中某种东西能提供保护时,他们会感到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的创造包括空间内的秩序,比如每件东西都有一个地方放置,在游戏时间结束时,它们可以回“家”。一个有围墙的花园,向天空敞开,一边与房子的门廊相连,另一边有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对我来说,这就是一幅非常有帮助的图景。

  我们也可以在时间上做文章,在一天中创造出时间性的空间,就像呼吸一样,有节奏地交替进行儿童自主和教师引导的活动。幼儿们还没有生活在“钟表时间”里,这些可预测的节奏帮助他们在着安全的时间性空间里感受安然自在。同样,在一个有边界的物理空间里,使得他们的自由探索成为可能,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起来。

  班级习惯(当然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是一种社交界限,它给每个孩子提供机会去探索人际关系,并学习如何与群体相处并成为群体的一部分。老师的自律和努力是道德-灵性(moral-spiritual space)的一个部分,孩子们,也许还有其他成年人,都能不知不觉地觉察到。


姿态六:对世界之善的感恩

  道德-灵性(moral-spiritual space)空间的创造与最后的姿态紧密相连,那就是对世界之善的感恩。鲁道夫·施泰纳强调感恩在生命头七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5)。

  小孩以极大的开放度进入生命。现代生活的许多方面还不能支持到幼儿的需要,导致一些儿童容易产生向内退缩或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阻碍。如果幼儿教师能够以真诚的感激之情来面对这种开放,孩子们会感到自己是被邀请来的,将他们的物质身体和尘世间的存有联系起来。

  善、美、真分别属于人生的前三个阶段,而“世界是善的”是孩子从出生到七岁最重要的感觉(6)。在这个时代,幼儿教师对生命(life)的善和他人的善怀有深深的信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孩子们会通过模仿学习信任,就像他们在头七年学习其他课程一样。对于幼儿来说,老师的信任是孩子对生命意义的确信,是精神世界和这个世界之间有益的桥梁,直到这个个体能够有意识地将他或她自己的目标和使命链接起来。


注译
1. 鲁道夫·施泰纳,人在教育中的价值,第三讲,GA 310 (Steiner, R. Human Values in Education, GA 310, Lecture 3)
2. 鲁道夫·施泰纳,人类体验的基础,第一讲,GA293 (Steiner, R. The Foundations of Human Experience, GA 293, Lecture 1)
3. 鲁道夫·施泰纳,个体和人性的灵性指引 第一讲,GA51 (Steiner, R. The Spiritual Guidance of the Individual and Humanity, GA 15, Lecture 1)
4. 鲁道夫·施泰纳,教育与道德生活 歌德馆周刊,1923年 (Steiner, R. Education and the Moral Life, the Goetheanum Weekly, 1923)
5. 鲁道夫·施泰纳,人在教育中的价值,第六讲,GA 310 (Steiner, R. Human Values in Education, GA 310, Lecture 6)
6. 鲁道夫·施泰纳,人类体验的基础,第九讲,GA293 (Steiner, R. The Foundations of Human Experience, GA 293, Lecture 9)


这篇文章首次出现在《华德福教育研究公告牌》上,2015年春夏版,第20期,第2页 (Research Bulletin for Waldorf Education, vol. XX, no.2, Spring/Summer 2015) 经许可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