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4, 2011

芬兰的实质教育

文章标题:芬兰的实质教育
文章作者:陈俐颖
发表日期:2011年9月14日
发表媒体:《联合早报·言论》

  9月4日星期天的《联合早报》,有一则潘星华记者关于芬兰的教育的采访报道。被访问的芬兰教授帕思·萨尔博格所简述的芬兰教育,相信不仅让笔者和许多读者非常感动,肯定也让许多积极追求排名、分数考绩的校长、老师、家长和学生们瞠目结舌,一时说不出话来。

  芬兰对待教育的态度,不免让人深思。相比我所了解的荷兰教育,芬兰教育鼓励把竞争退后,着力推动教学,这简直是学子学习的天堂!荷兰教育也在学生上中学以前,不给予考试。重视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悟性,推动学生对社会群体的关爱,对基本历史科学语言的认识与个人自我发掘,给予家长的教育报告书,跟芬兰一样,也是重视通过文字描述,对学生的心智、学习与操行进行评估。至于那个所谓全国水平测试,也非强制性的。这个测试一般权充探测学生的志向与能力,是配合学生在小学的报告书,让一些中学校长用以收生分班的参考资料。一些中学校长并不倚重这份一次性鉴定的测试,而更加重视学子接下来在初中的个人表现。芬兰的教育,直到上大学前才让学生参加水平鉴定考试,这是何许的宽容!

  对于教育,请再次听一听帕思·萨尔博格教授怎么说:“我们不相信考试,不相信经常有校外统一考试是好的。学生读书12年,唯一的考试是在十八九岁,进大学前的高考。没有考试的学习生涯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他们爱学、想学的东西。我们的老师绝不因为考试而教课,学生也绝不因为考试而学习。我们的学校就是一个百分百快乐学习的场所。”

  何谓教育?这就是教育。有教无类。而且,还拥抱一种慈爱关怀的态度,他说:“我们的想法是尽量延缓,不要太早给学生竞争。”

相信教师才能办好教育

  何谓教育者?芬兰教育不比较、不评分的特色,师生一致。学校不只不给学生分等级,也不给教师无谓的评比和评分,不考核教师,也没有教师评鉴报告。芬兰的教育部官员会自信地说:“我们的老师,都一样好!”甚至还会反问:“评比教师的意义何在?”他们认为,如果一个社会体制对自己教师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的话,那还谈什么教育呢?

  不以学校名誉排名,因为他们非常自信,我们的每一所学校都是好学校。这是笔者最愿意看到的学习氛围。学校,本来就不应该分好学校,二等学校之类,一个国家,要对自己的办学非常有信心;家长对每个学校都有信心,这才是常态。

  教育者不沾功利,清廉以志教育的决心去办教育。不评估教师是对教师的信任,不选举最佳来贬低其他教师,不对教师评估来羞辱他们的工作,不给家长学生任何鄙视教师的暗道,这才是常态啊!这不就是我们新加坡1980年代以前,曾经拥有公平对待教育者的态度吗?

  萨尔博格说:“我们都明白除非学校有好老师,除非我们不断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援,除非社会重视教师的价值,否则教育改革是不会成功的。很多国家从行政方面来改革教育,甚至参考商界、企业界,把学校的运作变成公司般的运作,给予奖赏、惩罚等等,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正确。”

  这段话,有没有让目前在搞功利为先,教育为次的教育决策者汗颜,并且反省检讨?

  如果教育决策者所办理的教育,没有了测验考试的分数评估,没有了对错的答案,没有了一个问题就一定要得到一个答案的问答教育手法,他们就无法推动教学,这样的教育决策者实在是不称职的。

  芬兰的教育,是实质的教育,是深入人性,理解人性,启发人性的教育。芬兰为世人展现了教育的正轨本质是可行的,为世人展现了扶持学生学习的努力,也为世人展现了如何化解分数主义给社会带来的连锁压力、针对学生教育的失衡与分数功利的弊病。

  假如你认为,必须以比较、以竞争、以考试才能推动教育,那么,你是个不明白什么是教育的教育决策者。你从一开始就无法相信学生有他们对万物的好奇心,无法信任你的学生有自动学习的推动力,无法用温和的手法去传授知识。请问,你如何跟学生合作,把学识传授下去?

  芬兰的教育重视“必须在一个和人温情合作的环境中培养起来,而不是在一个残酷的竞争环境里培养出来。”这也是笔者非常欣赏的办学态度。学子纯真的心灵需要大人的正确指引,而非在过度分数主义的激烈竞争环境中成长。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品德操行,启发智慧知识。过度分数功利竞争的教育,只会直接毁害童心的纯良。今天,许多亚洲国家的儿童望向学校的门槛时,有多少会有快乐上学的心情?大量的作业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小学生的学习,已经像是变成一条牛搬货物那样的苦劳。

  芬兰教育的成功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但愿那些在苦海里浮沉的学子与未来的学子,能得到这类人性关怀的教育手法;而不是校长老师家长怕输型的、大量作业攻势的填鸭式教育。

作者是本地自由撰稿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