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性情教育系统方法论:体会方法论四层次、感知二步、基本感知训练
文章作者: 袁尚华
发表日期: 2022年8月12日
发表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
一、体会方法论
性情教育方法论体系有三层,第一层法则,第二层指引,第三层具体操作。三层是有机整体,下层建筑与上层建筑互为表里。若只论操作,有失文化理念,将成无源之水。
整个方法论体系核心,霍老师称之为“体会方法论”。在第41讲《性情教育方法论引论》中,我引述了霍老师以下文字,在进入今天主题前,让我们先重温一遍。霍老师说:
“读中国文化,无论儒释道三家,其关键在体会,但最难的亦是体会。近代人思考文化问题,从知识之路入,讲概念、讲定义、讲逻辑关系、讲检证,讲前提和结论的矛盾不矛盾,这是理性使然;理性的思考方式使知识有严格的规范,并使之在理性的控制下。但这样走下去,却使知识与生命分离。”
霍老师谈到性情教育方法论,都会说“体会方法”。学习性情教育的朋友,对这个概念应该不会陌生。
为什么“体会方法论”如此重要?因为体会是心的运用,即所谓“用心”。人有“心”,使人有别于物,能创造价值世界、文化世界、生命成长之道,能上达于天,下达于人伦日用。体会方法是进入心灵世界的钥匙。
体会方法论是生命成长、开发性情、做性情教育工作的核心能力。基于种种原因,一直以来,我们对此并未展开讨论。今天,我尝试略作讲解。
体会方法论这么重要,那么问题出来了:
- 体会方法论如何运用?
体会,到底要体会什么?从哪里开始体会?标准何在?我们怎知道自己体会得对还是不对? - 体会方法论如何训练?
讲性情教育方法论,其中一个目的,是尽量阐明相关内容,方便培训更多性情教育工作者。体会方法可否培训?怎样进行培训? - 体会方法有何内容?
体会方法有什么内容?知道内容,才能够建立训练目标和方法。 - 体会方法论可否按部就班学习?
像练功夫一样,怎么扎好马步,怎么学招式,怎样成套路,怎么发劲?都要一步步练习,功夫才能练成。体会方法如何按部就班修习?
二、体会方法4层
讲方法之前,先建立架构。性情教育体会方法分以下4层,由第1层开始,拾级而上,逐层修习。仅此4层,尤其3、4,已是终身学问:
第1层:正知正念-自我内在连结
上堂解说过,正知正念是保持心灵清明,临在当下。这是“4层16步”第1层“觉察”的主要要求。
“正念”是保持专注,临在当下;“正知”是对自己是否处于正念状态的清明觉知,正知是正念的守护者。
平时我们的心意识活动,有很多烦恼习气缠绕,由脑袋、理性、认知心、情绪、本能、惯性等支配,性情隐没其下,生命状态实质上是闭塞(性情被障覆不现)和分裂(与性情本真割裂)的。
“正知正念”令我们保持专注,临在当下,帮助引动性情:一念真诚,自我提撕,性情起行,超临于心意识活动之上,重新自作主宰,心灵活动复归其正。
正知正念是自我内在连结,使心排除干扰、复归其正的先决条件。性情正位,我们才有条件真正了解学员、接引学员,和作自我成长转化。(请参看第47讲介绍训练“正知正念”的方法)
第2层:感知-自他连结
由正知正念,性情与心意识归正,第二层是“感知”,连结自他。
连结自他,与对方连结,这是“接转开”第一步“接”的基本要求;能连结对方,才能进入“接转开”第二步“转”。连结对方分两步,第一步是“感知”,第二步是“感受”(见下段)。
接触对方时,能清明地感知对方,像一面镜子,如实映现对方的生命状态;对方是快乐的、哀伤的、沉重的、轻松的……?
无论对方如何描述自己的生命处境,请记住:这些都是口述事相,我们都要聆听、都要尊重;但同时亦要自觉地超越这些口述事相,看到背后更深层的力量泉源,以清明心如实地感知对方生命的实存状态。
正知正念,是调整好自己;感知,是自他连结的起点。
第3层:感受-自他深层连结
“感知”如镜,让自己化为镜子,如实映现对方的生命状态。但仍未到性情连结的一步。
由“感知”,进一步是“感受”。“感受”是性情的主动作用,由我们的性情出发,直达对方的性情,与之连结;连结亦是反馈,藉性情连结相互反馈,而真知对方生命状态之所以落于如此处境的真正原因。“感受”即“感通”,《易·系辞》说:“感而遂通”,就是这个意思。
进之,由我之性情感受,唤醒和感动对方之性情感受;自他性情发生共振,这叫“自他深层连结”。
“感受”跟“感知”是两个不同的方法论概念。
“知”是镜,镜可以如实显现一切在它前面经过的东西;“受”是性情之动,动而通(连结),通而应(回应),应而和(唱和),形成生命间的深层交流。“知”是“忘情”,忘情方可息妄归真(如实);“受”是“动情(性情)”,情动方可贯通人我。
“感受”是自他深层连结,加“深层”二字,因为是性情层次的连结。到此步,方是真正的性情教育。
由此可见,坊间一般情绪治疗、正念、静心训练、家庭系统学等等,对心灵之开发,只属第1、2层;缺乏心性学的学统与道统,无法进至第3性情层,至于第4层就更不用说了。第3、4层是性情教育所独有。由此可见,坊间一般情绪治疗、正念、静心训练、家庭系统学等等,对心灵之开发,只属第1、2层;缺乏心性学的学统与道统,无法进至第3性情层,至于第4层就更不用说了。第3、4层是性情教育所独有。
第4层:动心养性-内在本真连结
“内在本真”就是人皆有之的真实性情,“本真”就是性情。
“本真”强调本有性、根本性、真实性、纯粹性。”内在本真连结“,就是在长时间反复感知、感受,包括通过持续养志养气之功、读书修养之德、成长锻炼之能,不断开发和体证内在性情;长期持续实践性情教育,在连通不同对象和通达天地万物的过程中,所达到的性情的全体大用。这叫“动心养性”。
到此,横贯历史文化之盛、中通人伦日用之微、上达天地道体之大,《中庸》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孟子所谓“尽心知性知天”;内在本真连结,与对道的超越体验同步发生。这一层是性情教育的内功,是最高修持,真正安身立命,于此圆成。
三、感知能力训练
以上四层,合为性情教育体会方法四层。四层步步渐进,没有下层建筑,就没有上层建筑。行者需要层层锻炼,学而时习,下学上达。
接下来,我为大家略说感知能力的培训方法。
作为性情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具有成熟的感知能力。正知正念的训练方法,在上一讲我为大家介绍过了,大家恒心练习,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进一步开发感知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首先是信息传递,而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力,超过一半来自于身体(肢体语言)。
如果人际关系不好,一旦懂得改善肢体语言,比如说坐姿、手足摆放、说话速度、表情等,人际关系马上改善,绝非难事。
生命信息散发的影响力,一半以上来自肢体语言,另外三成来自于声音,少于一成来自于说话内容。/span>
上文第6项指引“听事由心”(参看第43讲),就是说聆听对方自述其经历,听事更要听心,不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其口述事相,更要感知事相背后其心灵状态。
心是事之源,情是事之根。知其心,感其情,有赖感知能力,感知如镜,如实地反映对方的生命状态。
四、感知二步:1. 感知外部信息
进行感知训练前,最好先有一定正知正念的训练基础,再在这台阶上,学习感知,由浅入深。我们可以先从这些地方开始:
尝试从以下5方面去了解对方:
- 留意对方外貌、面部特征、眼神、嘴角弧度……
- 留意对方的衣着、衣服款式、颜色深浅花纹、整洁程度……
- 留意对方的体形、高矮、胖瘦……
- 留意对方的体味、说话音调、缓急、含意清晰、反复……
- 留意对方的反应模式、言谈举止、走路姿势、坐姿、小动作、情绪反应……
以上所举,不一而足。重点是见微知著,在细节中看出真相。
比如作为父母,不要以为孩子是自己生的,什么都很清楚。孩子今天回家,有没有留意他有一点不同?很多家长都不放在心上,因为没有专注当下。慢慢地,孩子行为出偏差了,那时才发现,原来已变成这个样子了,可能已经太迟。其实孩子平时的举止,已经给出很多信息,但父母都视而不见。
保持清明专注,心镜无尘。过去,在霍老师主持的“喜耀生命”课程上,导师首先会从这些地方入手开始了解新同学。眼神尤其重要,孟子教人观人莫善于眸子;嘴部也重要,嘴巴说话表达自己,嘴巴的形态也很反应内心。要注意,有些人害怕眼神接触,不要让对方觉得被观察,否则,防卫心就出来,妨碍开放。留意对方,要有技巧,勿构成压力。
留意对方的服饰。大家可能问,性情教育是讲生命内在的,看人家的衣服干什么?如果是学佛法,可以这样讲:“我们不要有分别心,诸相虚妄,众生平等”。但现在是要了解人,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他的独特性,会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多一分功力,就能接收多一分信息。
衣服的颜色、花纹、新旧款式等,都在透露他的状态。年轻人一般比较喜欢穿新款式,如果一位年轻人穿得比较古板,那他在性格方面,很有可能跟其他年轻人有某种差距,这也是信息之一;可能跟他的家庭背景有关,或者跟他的自信心有关,等等。
留意当事人的体形、高矮、胖瘦;留意对方的体味,有些人是俗气的气味,有些人是清贵的气味,有些人是土气的气味,有些人是酸溜的气味 ……。大家能分别多少种气味,也是感知能力的表现。
对方说话时的音调,缓急,快慢,也很重要,代表他的情绪波动,压力指数,思想清明抑或混乱,等等。
看看对方怎么走路,留意行为反应模式,遇到事情时,他的动作很大或者反应很慢;看看对方的坐姿,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或者容易放任自己的人;也可以看到他的精神状态,是疲乏还是有活力,等等。
大家可以重温指引14“先大后小”和指引15“先小后大”(参看第44讲),就是说,某一行为源于人的整体生命系统,知道这大系统,我们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表现;倒过来,我们要发现其人的整个生命系统,首先要从他个别的行为表现入手,见微知著。
总之,要打开我们所有的感知官能,眼耳鼻舌身通通打开,全方位接收对方发出的生命信息。
五、感知二步:2. 感知内在动力
感知外部信息比较容易,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知对方的内在动力,相对较难。
内在动力,就是对方受何种内在力量支配。
他的行为举止、言谈思维,主要由这种内在力量推动而起,这种力量可以是理性的,亦可以是情感的;可以是盲目的、条件反射的,亦可以是盘算的、目的性的;可以是真挚的,亦可以是虚伪的。我们需要看见它。
怎么看?首先,我们要综合收到的外部信息(见上一段“感知外部信息”),以及当事人所表述的生命处境。
孩子跟父母聊天,今天在学校发生什么事,做父母的,感受到孩子眼神有一点不同,就要注意了,他一定有事发生;加倍留意,聆听他诉说今天的经历,和过程中的身体语言、情绪反应。
一位新朋友来到“喜耀生命”,希望在生命成长上得到性情教育的帮助,通常做法是,先收集关于这位朋友的外部信息,导师再跟这位朋友作深入交流,他告诉导师他现在的工作、家庭情形、烦恼、期望等等。
综合这些外部信息和交流内容,让它如实地在我们心上呈现;过程不只一次,需要反复沉淀和反复呈现。学员的内部状态以及动力原点,会一次比一次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信息的清晰度,与导师自身的经验、学养、功力有很大关系。
这内部状态以及动力原点,大部分情况下,学员自己也弄不明白、说不清楚,甚至是毫无自觉的。
内在动力原点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所构成的信念系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信念系统,正是因为这个信念系统,让他的人生如此思维、如此选择、如此行动,如此展现其生命,最终亦因此领受各种快乐与痛苦。人生的痛苦源自于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的错认,信念系统的偏差和颠倒,而令自己的生命陷入困境。
让这个信念系统的动力模式呈现出来,它有一个根:内在动力原点。
导师要引导学员,看到这内在动力原点:他执着这一点,一念上起执,自此跌入尘网,不能自拔,良久积渐,形成习气。此是因,诸果之因,导师须要耐心引导学员看见自己这内在动力模式和动力原点。
比如说,学员很懦弱、很顽固,这是他展现的生命模态。之所以如此,必然有一内在动力驱使。导师综合学员的外部信息,以及学员所表述的生命处境。最后发现,根源自他的信念系统:他自小屡受挫折,有一次某长辈说了这句:“看你多糟糕……”,这句话变成动力原点,以后他用各种方式告诉自己:
“无论我多努力,终归失败,自己能力低下,外面世界很凶险,周边有很多豺狼,我必须小心防范……”。
这是他的信念系统,他根据这个信念系统来思维和作出各种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信念系统,构成了他的内在动力模式。性情教育工作者有能力将它如实呈现出来,带引学员看到它,“接转开”中的“转”,才有可能发生。
正知正念是第1步,从第1步到第2步感知能力的发生,中间明显有一个跳跃。大家可以跟着我教大家的方法训练,坚持一段时间,感知能力可以被开发出来。
平常我们可做什么训练以培养感知能力?
六、基本感知训练
以下介绍3个方法训练感知能力:
1. 日常生活
一有机会,就提醒自己放下理性(头脑),以开放态度,用平静纯然的心境,感知大自然(如阳光、风、海浪……),感知身边的人与事。
现代人工具理性泛滥,每天忙工作,忙赚钱,忙生活,忙着各种筹谋……,都是在做事,做事就是用工具理性,心一动,习惯了就是理性心。现在,我们要通过自觉提醒,放下理性,多做正知正念和感知自己、感知他者的训练。
给自己空间去感知大自然,去公园里,去郊外,放下理性,什么都不想,用整个生命去感知阳光如何在自己身体上流动的感觉。
看着这个感觉,感知这感觉就好。风吹过,感知它,让风吹的感觉在心上流动,用感知之镜显现它。海浪的进退声,雀鸟的鸣叫声、黑夜里的宁静……,关于大自然的一切,我们都可以一一感知。
不是理性,不是分析,不是计算,不是批判,这些都是头脑。放下,只是纯然地感知,通过感知,我们会逐渐发现一个平时完全忽略的世界。
然后,以身边的人作为对象,感知朋友、同事、家人,偶然在街上遇见的某人,用同样一种平静、专注、纯然的心境,开放的态度,临在当下,感知他们的生命状态。我们会逐渐发现许多平时忽略的生命讯息。
2. 个案观摩
通过观摩性情教育工作者实操个案累积经验。
这是过去“喜耀生命”训练性情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办法,主要就是参与“喜耀生命”,课程中由霍老师直接示范和导师带领,学员在旁观摩。
通过不断观摩,累积经验,这是学习性情教育直接而有效、甚至是必需的途径。
3.1 AB扫描感知练习
另外,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提升感知能力的训练,例如以下这两种:
找一个安静的房间做这练习,经常做,效果更好。
找一个朋友,组成二人小组;分五个步骤:
步骤1:2人一组,分为A、B。可以互相认识,也可以不认识,不认识更好。
步骤2:B站好;A放松身心,放下头脑分析,正知正念,全然临在当下。
步骤3:A从头到脚,细致扫描B每一身体部位,从头下来到颈、到胸、到腰、再到手和脚,包括姿势、表情等,慢慢扫描,持续约3分钟。(之后可以慢慢增长时间)
步骤4:B移离原位,A站到B的位置,尽量感知B的状态:B的身体状态、内心状态怎样?持续3分钟左右。(之后可以慢慢增长时间)
步骤5:A给予B回应,刚才感知到B的信息,A、B共同检视A感知到的信息,与B的真实感受是否吻合?有何差异?
完成一轮练习。然后可以倒过来,B做扫描者,A被B扫描。
这训练很简单,大家学了,马上可以做,多做多得益。以后我们每次做性情教育培训,都应抽时间先做一做这练习。
3.2 AB并排感知练习
AB并排感知练习:
找一个安静的房间,就可以做这练习,经常做,效果更好。
找一个朋友、或几个人一个小组;分5个步骤:
步骤1:2人一组,分为A、B。邀请一位陌生朋友进行练习,组成二人组。注意,一定要不认识的陌生朋友。
步骤2:两人并肩站立,感知当前自己内在感觉,感知目前二人并肩距离是否合适,有需要可以自行调节至觉得合适。
步骤3:A、B开始各自感知对方:谁的力量更强?谁更弱?对方的状态如何?快乐?苦恼?压力?轻松?……尽量具体感知,收集对方当下生命状态的各种信息。
步骤4:交换位置,重复上述步骤;比较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步骤5:轮流用3分钟分享自己的感知内容,然后让对方作出回应。
感知训练可有不同设计,今天举这两项训练为例。
正知正念做得好,感知能力会水涨船高。感知能力提升,感受力增强,“体会方法”才可得心应手。
今堂所讲是自他连结的感知能力,是性情教育“接转开”从“接”到“转”的先决条件。
我们为时整整一年的“霍韬晦老师性情教育体系”课程很快就要结束了,非常感恩大家一直耐心学习。很多同学私下告诉我学到很多,非常感激。其实大家不用感激我,大家要感恩霍老师,这些都是他留下来的宝藏,我只是尽力把它发扬光大。
时间已到,今天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