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上下不通的平面人
文章作者: 霍韬晦
发表日期: 2006年7月15日
发表媒体: 《法灯》289
现代人不只内外隔绝(按:见霍教授文〈内外隔绝的现代人〉,《法灯》286期),而且上下不通。所谓上下,即指形上世界与形下世界,或超越世界与现实世界之别。这一区分,是人类精神生命超升的根据,也是人追求更高价值的层级结构。人要向上,人要成长,就不能停留于生物层次、心理层次,还要一层一层的往上突破,所以最后一定是思想问题、精神问题、超越问题、终极问题、绝对问题……只有绝对的超越,思想才能停下,如庄子所说的「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就在这样的追求过程中,成就了无数哲人、隐士、求道者、使徒、有德者、和圣者的伟大人格,也成就了宗教和哲学,特别是形上学的世界。
但是,自从知识理性、科学理性登上人类文明的殿堂,历史所构筑的宗教世界、形上世界便开始萎缩,再经历人本主义、实证主义、科学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心理主义、分析哲学和宗教的世俗化运动的冲击,更是摇摇欲坠。到今天,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横行,所谓有价值的东西,都要拿到 场上来评估;通过 场的力量来判断它是否再有生存的价值。于是,一切具有严肃意义的东西都要改用轻松的、活泼的形式出现,以便吸引人注意,广告、漫画、音声、色彩、灯光……大行其道,不但商品用它,宗教、文化传播,也要用它。精神要找物质作载体,但可惜人所得到的很可能只是感觉,深层的意义透不进去。
为什么会这样?从历史上看,自从知识分科之后,现代人得到的只是某一方面的专业,但失去的却是思想。
现代人不懂得思想。他的成长背景都是被灌输以知识的教育,以取得专业资格为荣。什么是专业资格?就是他可以将之出售来换取生存与名位的东西,也是生活安全的保证,所以从小便接受训练。他的价值只有这一层:就是社会承认他作为一个生产工具的这一层。工具不能作主,他必须随雇主、随 场、随大势来滚动;无论他的学识多么高,也不过是个工具人格。何况,工具是会被淘汰的,当新的工具出现、新的技术出现、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他就没有生存价值了。所以,现代社会讲「增值」,你要不断进修,不断考取新的专业资格,防止被淘汰。想想这压力多大?尤其是当你年纪已长,体力已衰,就会被后来者在你身上践过。
这就是现代人的压力:知识无限、技术无限,但人的生命有限,一旦应付不了,就会爆炸。但人没有选择,只有这样追赶下去,见一天,过一天。现代社会为什么那么多精神病人?为什么每天都有人自杀?大家都知道这个社会充满危机,但就是没有办法,只好麻木,等待毁灭。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我还看不到现代人有对我们这个文化作根源性的反省。有些人把这些现象看作社会竞争失败者的精神状态,因此建议政府多加照顾(例如香港天水围发生多次集体他杀、自杀事件,议员便批评政府没有增加社区福利资源,或多派社工),或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但可惜这些都不过是补救的手段,并未看到人的精神没有出路不只是个社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更深的,是文化发展问题。现代人孤独,没有朋友,不信任别人,生命通不出去,发生问题时孤立无援,所以很容易自毁。这些现象我在〈内外隔绝的现代人〉一文中已经讨论过了,现在我更要强调的是:人如果没有向上超升的途径,没有建立起更高的价值观念,如何抵抗来自于现实的冲击呢?过去我们有神、有上帝、有永恒的信念、有超越的世界、有终极的理想、有绝对的价值,因此我们有坚定的人格,有至死不悔的求道者、有英勇献身的烈士、有忠贞的爱侣、有守节的信士、有可以付托的知己……但现在我们有什么?只有非常计较、非常浅狭的自我!什么人都不信,什么神都不信,什么价值都不信,什么理想都没有,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上不在天,下不着地,外无依靠,心中无主;这就是现代人的写照。
我常常慨叹这是个虚无的时代。历史上尽管也曾出现过多次大动乱,如法国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中国先秦时代、南北朝对峙、宋明亡国、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对当时的体制都有极大冲击,不过亦同时孕育出新的观念,虚无中未算绝望。但今天我们所遇到的却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颠倒,所有精神上的超升、形而上的价值都被截断、都被否认、都被怀疑,只有感觉到的、经验到的、可计算的、可检证的、可分析的才被认为真实。人只有向下认同,活在形而下的世界,可怜!
为什么会这样?这只能说是历史的行程,因为这个颠倒始自人向超越世界告别。人的「独立」,已有五百年。人的独立没有什么错误,错误在人的思维倒置,只信他自己,只信他的理性,却没有化解他的狂妄;以为通过人的方法,什么都能解决,却不知道自己是一大无明,也不知道自己所用的理性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局限,却要凭此建造新世界,为人类设下死亡的陷阱也不自知。人自以为是就不能有生命的突破,就无法攀上更高的高峰,就不能成长。自古以来,人类的文化都是培育人成长的;唯有成长才能突破人自身的局限,听到庄严世界的呼唤。若上下不通,平面一块,人不是彻底绝望了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