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2, 2023

李光耀给新一代领导班子的五堂课

文章标题: 李光耀给新一代领导班子的五堂课
文章作者: 许文远
发表日期: 2023年11月9日
发表媒体: 联合早报•言论》


  今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迈入第75个年头。虽然这个体系提供的免费健保依然很受欢迎,但英国政府在履行承诺方面,面对更多挑战。英国政府目前的窘境是,继续投入更多资源,或者顶着国人的非议改革政策。

  建国总理李光耀时时提醒我们,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李先生早已预见所谓免费健保所带来的挑战。他的提醒包含了几个要点:其一,领袖要让选民看清政治“有好处谁买单”的硬道理。其二,任何善意的政策必须由可行的融资计划支撑。其三,免费的东西一旦给予,就很难收回。

  1981年,我在卫生部协助时任卫生部长的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改革本地健保融资模式时,第一次领会到李光耀先生的政治睿智。我之后在各个不同的政府部门的工作中,经由实践切身学到更多李先生留给我们的珍贵政治理念。


第一堂课:说服国民支持“良药苦口”的政策

  第四代领导人有必要认清民粹政策背后的代价,并学习如何说服选民支持“良药苦口”的政策。李光耀的政治才华展现在他推行政策时,能将国人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让国人享有国家繁荣与进步的成果。他与林金山先生和建屋发展局设立的“居者有其屋”政策就是一个范例。随着新加坡经济不断发展,组屋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得益于这个政策,国人的财富也随之增加。这是有效国家治理的良性循环。


第二堂课:协助国人实现梦想

  李光耀不推崇西方福利国家的做法。他致力研究设计了一整套全新的政策机制来实现“新加坡梦”,以此保障国人的福利。这套机制注重发展经济,通过打造一个零犯罪、低税务、高商机的环境,助力绝大多数国人争取更好的未来,注重把蛋糕做大而不仅注重如何分配蛋糕。他确保政府大量投资教育和终身学习,以提高国人的知识、能力与收入,享有安居乐业的环境。

  建国伊始,李光耀亲自过问环境部门,以打造一座花园城市,从绿化环境开始,为国人建起第一世界的优质生活。在实现花园城市的过程中,他亲自钻研园艺,在新加坡植树造林,并且推动绿化运动,可谓“首席园丁”。在出国的时候,他仔细观察,带回新点子和幼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街道上除了本土树木,也有雨林树和非洲楝遮荫。这些亲力亲为,以民为先的举动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堂课:消除弱点

  李光耀比谁都更重视维护新加坡的独立主权。他清楚地意识到新加坡身为小国的弱点,从国防做起,连同吴庆瑞博士成立了新加坡武装部队。他成功地改变了“好男不当兵”的观念,并安排武装部队到海外受训,解决了新加坡国小地狭的局限。他相信,新加坡面临的局限不应束缚国家的发展。

  水资源是另一个脆弱环节。新加坡独立之初,他同马来西亚进行谈判,签署了水供协定,并确保协定包含在1965年新马分家协议中。在李一添(Lee Ek Tieng)和陈义辅(Tan Gee Paw)的配合下,李光耀带领新加坡清理水道,充分利用本地的水库收集雨水。他也支持长远的水源技术研究,建设海水淡化厂,同时扶植净化水和新生水工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成功把新加坡的这项弱点转变为竞争优势。


第四堂课:增强新加坡优势

  国家建设不仅仅是防御工作。我们须要开拓市场、售卖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吸引投资,同时提升我们的竞争优势。李光耀说:“世界上没有人亏欠我们,要生存与发展,我们就必须对其他国家有价值”。当我们的邻居反对新加坡独立,把我们排除在它们的市场之外时,李光耀同跨国企业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确保新加坡能在本区域实现飞跃式发展。他与吴庆瑞博士带领新加坡抢先进行工业化,与韩瑞生利用时区优势,建起亚洲货币交易金融中心,与侯永昌和沈基文把港务局服务集装箱化,并把机场搬迁至樟宜。这些政策在推行时就像建立裕廊工业区那样不被人们看好;然而如今,这套政策无疑已经促成了新加坡的一大重要目标——成为世界上主要的交通枢纽。

  尽管新加坡资源有限,李光耀还是能够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成为亚洲强国。他的客观思维、判断决策力、敢做敢当的态度、坚定灵活的办事方法,值得第四代领导人学习。


第五堂课:建立机制和新加坡核心团队

  硬件随着时间会损耗,而软件会更长久地决定执政模式、框架和价值观能不能传承给下一代领导班子。尽管李光耀在新加坡建立的硬件设施随处可见,影响更为深远的部分还在于他的政治遗产——治理国家的“软件”。他建立了世界级的机制,并确保我们的政治文化以稳健的法治和正确的价值观为依据。他苦心孤诣地培养了一支由新加坡人组成的卓越团队,他们有诚信、唯才是用,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中国前最高领导人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赞扬了新加坡的政治制度。从那时起,中国常常派遣大量考察团到新加坡学习,我们毫不吝啬地分享交换观点。不过,李光耀也质疑这些考察团的功效。他向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新构想:新中两国共同在苏州发展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两国的团队通过借鉴新加坡市镇开发与治理的经验,共同解决这个发展项目所面对的实质问题。这个大胆的建议促进了新中两国的双边关系发展。

  跨国家跨文化的合作往往不容易,起初常发生误会与困难。比如,硬件设施容易构思建设,软件“思维模式”的传输相对来说比较难以实现。我们在苏州的合作伙伴通过很长时间,才慢慢领会为什么我们这样执着于软件传输。苏州发展项目虽已经顺利完成,但漫长的道路历历在目。


让新加坡成为宜居城市

  李光耀治国的理念是:新加坡必须走在前端。在新加坡,事务会按照规则制度进行;新加坡会是一个动荡世界里的绿洲。做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岛国,新加坡无法效仿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他采取了兼容并蓄的策略,采纳他认为适合本地国情的部分,再开创自己的一套行事作风。在情势所需的时候,他会毫不迟疑地开辟另外一条未走过的道路。他有底气面对批评,甚至能在他国施压要求新加坡顺从时稳住阵脚。

  我们的媒体政策就是个好例子。新加坡和一些西方媒体在言论自由上的纠纷,显示了我们对新闻采访所采取的不同方式——我们对媒体提出既须要报道,也须要团结社会的双重要求。设立其他母语媒体的用意,更是在维护我们的多元文化社会。我们对贪污和毒品的零容忍、对罪犯与运毒者实施严厉的刑罚,在西方社会都曾掀起争议。

  但李光耀不执着于外界认为什么对,什么不对。在冷静分析他的每个抉择的利弊后,他都毫不迟疑地开拓他认为能惠及新加坡国民的政策。为了保持马路通畅,他设立过路费政策,演变成如今的公路电子收费闸门。过路费虽然引起驾车人士反弹,但李光耀坚持让人民亲自体验新加坡通畅的道路,以此见证政策的成效。充满诱惑的民粹政策背后的代价,他都预判得一清二楚。

  李光耀治国的方式在他的年代充满争议,但如今活在其中的我们,能享受一个富裕稳定的大环境。他设立的机构与制度也能相辅相成:居者有其屋政策须要有公积金和征收土地政策才能有效落实;打造花园城市须要长远的城市规划还有有效的交通管理;高效率的行政有赖于顶尖的公务员队伍与政治领导人紧密合作。我在这篇文章里频频提起一些建国先贤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他们巨大的付出与贡献。李光耀象征着新加坡建国写下的历史奇迹,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个奇迹背后,也有一支伟大的团队支撑。

  国家建设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得处理和其他国家不安的双边关系的时刻,这些危机都是我们学习的契机。李光耀教导我们要保持冷静,在顺境中不要得意忘形,在逆境中也不要感到沮丧。

  这是我同李光耀接触,从他的治国理念所得到的启发。以上的分享虽仅限于我本人的知识范围,但希望能让读者体会到李光耀坚守新加坡独立自主的使命感,他为了建设一个公平多元种族的新加坡不屈不挠的决心,还有他为新加坡寻求发展的不懈努力。李光耀启发我们,在公共服务和政治生涯中全力以赴。虽然我们起初有些犹豫,但他以身作则,很快地让我们看见国家需要诚正清廉的领导人不懈地付出,才能继续繁荣发展。
  在李光耀的指导下,我有幸参与设计3M医疗保健系统、改组医院、扩充政府组屋、计划减少用车、设计海军部村庄综合体建筑、开发活跃乐龄环境等等项目。能够成为他团队的成员是我莫大的荣幸。回望过去,我对这个充满意义的旅程心存深深的感激。


作者是人民行动党前主席、新报业媒体信托主席 本文是作者在人民行动党政策论坛 配合建国总理李光耀百岁冥诞所举办的 “透视”系列第二场对话会的发言稿浓缩版 译文由作者提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