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6, 2009

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对策

文章标题: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对策
文章作者:何茂春
发表日期:2009年1月10日
发表媒体:《联合早报•天下事》

  金融海啸肆虐多月,不但未见其止,反而愈演愈烈,连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花  这次由金融制度缺陷而产生、由次贷诱发的金融危机,迟早要来,早来或许比晚来的损失更小。

  这次危机学术界多数认为这是1945年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所以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挑战。有人认为是“百年未遇的金融海啸”,意即超过1929的破坏力,暂时似乎还无法得到令人信服的定论。

  1929年的危机与当下危机有下列不可比性:一、来势不一样;二、深度暂时不一样;三、危机引发地美国的影响力、破坏力、控制力、协调力、恢复力不一样;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的作用不一样;五、国际组织的干预力不一样;六、各国合作态度不一样;七、贸易战引发军事战争的规模也不一样。

  这场危机对各国都有巨大冲击,对中国同样有巨大冲击。全球化时代,任何经济体都难独善其身。不过,中国所遇到的负面影响,短期看来虽然不如其他大经济体那么多。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如果没有更加合理的金融预警机制和经济法制保障,未来更大的危机可能来自中国这个潜在的世界经济和金融大国。尤其是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后,逐步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潜在风险在加大。

  1929世界经济危机实际上在二战结束后才彻底结束,美国在危机初是经济超级大国,危机中美国不断自我完善危机结束后成为政治超级大国。这次危机美国可能改变其近年来的一些金融痼疾。这次金融危机给美国和其他金融大国的警示和教训有很多,对融入全球化后的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对避免将来更多更大危机,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这次危机对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影响有所不同。对政府来说,前三十年的经验不能全部用于未来,但坚持金融主权的方向不能变,坚持经济法制与民主改革的方向不能变。

六类企业会受到不同影响

  对中国受灾不同的企业来说,就有六种不同的影响:

  一类是极少数国际化水平高、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对这些极少数企业来说,危机只有利没有弊。个别幸运企业,或有妙不可言的商机。它们先可抄底企业股权,后可抄底资源物资,国内国外皆有机会,成为这次危机的极少数幸运儿。中国和外国都有这样幸运的少数企业。但是,大有大的难,企业发展有起有伏,日本一些企业在美抄底的教训应当汲取。且下次危机是否同样幸运,看其是否不断进取。

  二类是可以通过合纵连横才能形成有综合竞争力的企业。它们有一定扩张力,但实力有限,靠联盟才能形成合力。但在纵横捭阖中变数很多,是否能成为胜家也很难预料。

  三类是靠收缩战线才能苟活的企业。中小企业多病缠身,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也难生存。但一些企业可以断尾、断腕而自保,把原来的四面出击变成集中优势兵力应对。

  四类是靠改变生存方式而存活的企业。有的行业可以生存,但这个行业的弱势企业无法生存。勉强支撑会耗尽元气。有适当机会,可以转行。在自然的动物世界,野牛是否可以活下来不一定非要战胜狮子,跑得比别的牛快就行。

  五类企业是可以不改行,但可以坚持一段再决定方向的企业。这类可采取“冬眠”而不必候迁的方式熬过危机,压缩规模,坚守待变。

  六类企业是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如何被人兼并收购、安乐歇业的企业。企业家不一定总有企业,企业消失前要合法打发利益关系人和员工,合法停业,自己抽身休息学习、到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就业,部分或全部接收他人并购,也是很好的过渡。

转危为机的五大对策

  没人能精确预测这次可能是“U”字型的危机将延续多久,从2008年亚欧峰会、G20峰会、APEC峰会等国际联合战胜危机的协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希望。各国的拯救行动也并非全部是无效行动。奥巴马的“新政”即将出台,人们可以期待,不必过分悲观。

  经济危机使中国企业面临更加残酷的国际化竞争。2009年贸易摩擦会不断增加,中国制造的产品在这次危机的后续贸易战中将步履艰难。本文对于企业转危为机的对策有如下“五本”看法供参考:

  “质本”。以质为本,不给竞争对手以技术壁垒的口实,不仅是竞争的需要,也是安全的需要。当今国际市场上一流企业卖质量标准,中国企业海尔、远大等均有卖质量标准经验。可是,中国许多企业并无质量意识、认证意识和国际化质量战略。每年大量的被退货的产品使很多中小企业极为艰难。国际公共标准、专业标准、公平竞争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等应是企业的常抓不懈的工作。

  “形本”,即商标、宣传、广告、知名度和信誉度战略。首先要有国际化的商标标示,如有必要需到境外注册,不可迟疑。到目前为止,境外非法注册我使用在先的商标不下十万。通过司法诉讼讨要回来的不过十个!商标国际化应注意几点:一是不可简单用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我们读起来顺,他国人读起来不一定顺。笔者的名字用汉语拼音外国人读起来就有些拗口,而且He字读起来引起歧义:他!二是不能伤害他国民族尊严和宗教禁忌;三是要多咨询国际人士的意见;四是不能触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红线;五是不必哗众取宠、故作奇形怪状。

  “资本”,即扩大规模。企业扩张有专业化扩张和多元化扩张等。规模在多数情况下与企业安全成正比。这次金融危机使得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增加了投资信息。资本的“嫌贫爱富”和喜欢逃避风险的“天性”可能会使外资对中国的“四万亿”效应增加“搭便车”兴趣。金融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和这场危机使中国企业利用外资的可能性加大。企业国际融资的渠道也会扩大。中国受危机打击的程度相对较少也会相对有利于外资来华和中国企业海外融资。一些中小企业的出路之一是尽量把自己变为不再是“中小企业”。

  “知本”。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一要看好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当前侵害知识产权在中国既有中国企业侵害外国的,更有外国企业侵害中国的,还有外国企业在中国侵害其他外国的,也中国企业在海内外侵害其他中国企业的。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国际知识产权争端不断上升,外国乘机刁难中国政府甚至告上国际法庭。二要量力而行地合理创新。

  “人本”。多哈谈判近期可能重启。如果顺利结束,其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的新规则会对中国中小企业提出严重挑战。所以,“以人为本”不能只是企业口号,而要变为企业对员工权利、尊严和劳动报酬等具体的制度当中,长期指望劳动法、环保法的不严格执行而苟活的企业最终是要吃亏的。

中国可望较早走出危机

  金融危机对各国、各行业、各社会群体的影响是不同的。中国可能是受冲击较小和较早走出危机的国家之一。保持信心不只是口号。中国的拯救经济的实力和潜力暂时位居前列,各国对中国多有期待。

  融入经济全球化,有得有失,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利有弊。没有入世七年来给中国年均11%的经济增长率,现在战胜危机的官方、企业、民间的积累与储备就无从谈起。另外,在全球化的今天,不融入全球化何来一利,反之何来一弊?故得失不是利弊。融入全球化是任何经济体几乎没有选择的选择。我们只能适应全球化,全球化不能适应我们。

•作者是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经济外交研究中心联合研究金融危机处理课题组副组长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