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学校还能要求尊师重道吗?
文章作者:沈裕生
发表日期:2007年5月21日
发表媒体:《联合早报•言论》
看了贵报4月1日以《特选中学独特校风培养与众不同学生》的专题报道后,笔者觉得该报道可能会有一些误导性,所以想表达一下自己的了解。
报道提到“原来讲尊师重道,是不能质疑老师的话,但现在也不拘泥”。笔者对“尊师重道”的了解首先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态度问题,所以学生提出疑问是不足以构成对老师的不尊师重道的。学生是否是不尊师重道必须看他提出疑问时是以一种挑战、自以为是的态度,还是以一种解惑、请教、澄清的态度。
其次,以前的人读书学习最重要是为了求道,明白人生的道理,所以以前的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传道。而且以前的老师是一位践道者,是道的代表,甚至是道的化身,所以尊师就是重道。反过来讲,你重视道,你就会尊敬老师,两者是分不开的。
人生道理亘古不变
人生的道理其实是亘古不变的,所以是没得质疑的。当我们说“孩子要孝顺父母”,几千年前已经是这样,几千年后还会是这样。当老师说,做人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老师对这个道理的领悟和体会,是他的生命已经成长到了那个阶段,所以也是没得质疑的。而且当我们在实践道的过程当中,我们须要有足够的判断能力,来确定自己是否做得正确、做得够不够好、做得合不合乎道?而判断能力是须要通过长时间的修养、学养、涵养的提升,而慢慢建立起来的。因此,当老师给了你指引去如何实践道的时候,原则上,那也是不能质疑的。
但是,今天的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术,不是传道、不是教育学生“生命成长”之道,所以对于老师所讲的东西,学生其实是可以质疑的,尤其是科学知识。因为,根据20世纪西方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 1902-1994),科学知识之所以成为科学知识,就在于它具有“可否证性”,也就是它可以被修改,随时准备被人打倒,这才是科学精神。用波普尔的说法,科学的可贵,在接受反驳,通过反驳来接近真理。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知识能进步的原因所在。
因此,从科学精神的角度来看,我们反而应该鼓励学生对所接收到的知识提出怀疑和批判。这跟尊师重道是没有矛盾的,因为我们是在讲不同范畴的东西。
不过话说回来,因为现在的老师主要不是在传道,而且老师本身也不一定是一位求道者和践道者,所以今天在学校,我们其实只能讲“尊师”而不能讲“重道”。
尊师重道是并列的
但是,没有了“重道”,“尊师”的意义就逊色很多了。因为所谓的“尊师”并不仅是对于教师个人表示敬意与感激,更重要的是能实践师训,对于教师所传授的“道”表示重视而去实践、继承、推广、发展,所以“尊师”和“重道”才会并列在一起讲。
古人之所以那么重视尊师重道是因为它对于国家的兴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荀子在《大略篇》里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国将衰,必贱师而轻传。”而且他们很明白,名师的教导对于个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以前才会出现陆佃千里求师、宋濂冒雪访师、杨时程门立雪等等令人赞叹的故事。其实,对于这一点,笔者本身有非常深切的体会,因为十年前,我也非常幸运的得到了名师的指点和启发。
当我从老师身上学到了我在大学也学不到的学问、学到了宝贵的做人的智慧的时候,对老师尊敬之情油然而生。这些学问不是外在于生命的知识、不是工具性的技术能力,而是生命成长的学问,也就是古人所追求的“道”。
这种教育要确立的不是知识和技术的传授问题,而是人如何自处的问题、人生存的意义问题、人生方向的问题、人努力的目标的问题、人成长的过关问题、人追求终极价值的实现问题、人如何活得像一个“人”的问题等等。
可惜这些重大的问题,今天的教育已经没有办法教,因为许多老师自己本身对生命是什么都不了解、对自己成长的关都不懂得超越,怎么会有能力去接引另一个生命呢?结果,消费社会所鼓吹的贪欲、拥有欲、权益观念、自我假象,走上教育前台,大众传媒更是为这些观念推波助澜。
这就使到笔者想略谈一下该篇报道里也提到的另一个华校必须做出调整的要求,那就是“给学生空间展示自我”。
展现哪方面的自我
首先,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们要让学生展现的是哪一方面的自我?他们对生命的意义的了解足够让他们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和判断吗?他们要展现的那种自我很重要吗?很有意义吗?他们所展现的自我是他们生命的内涵吗?做人的精神吗?还是只是一种自我假象、自我包装?
如果要了解什么是比较健康、重要、有意义的“自我”,我们可以参考司马迁写的《史记》。《史记》记载了许多令人感叹再三的壮烈人物,其中包括了,著名的高洁之士,伯夷和叔齐、志行高洁的爱国诗人屈原、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豁达大度、虚怀若谷的汉高祖刘邦、宽宏大量、知恩图报的韩信、发奋求学的苏秦、大智大勇的蔺相如、拥有非凡抱负的农民英雄陈涉、英勇善战的李广等等。当然,还有司马迁本人的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所展现的人格上的“自我”也是令我们赞叹的。
司马迁的个人奋斗经历与《史记》中所歌颂的这些艰苦奋斗的思想是司马迁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永远给我们以激励,给我们以启迪。当我们灰心丧气、濒临绝望的时候,给我们以无比的力量、信心与勇气去面对逆境。这种“自我”才是有意义的自我,才是我们应该鼓励展现的“自我”。反观现代人所展现的自我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作者是中学行政经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