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6, 2013

何谓善待老师?

文章标题:何谓善待老师?
文章作者:沈裕生
发表日期:2011年9月22日
发表媒体:《联合早报•言论》

  笔者近日参加了本地第一次举办的《弟子规》研习营,除了获益不少之外,也感触良多。

  首先,通过这次研习营里的一个录像播放,让我特别震惊的是一个历史悠久,曾经拥有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中国,今天不只是在商业方面堕落到商家唯利是图,制造很多有害的食品,连在校园也堕落到只是年级小小的中一班,同学之间普遍彼此交换意见,学习如何欺骗老师、欺骗父母。

  如果一个曾经讲究礼义廉耻,曾经培育出无数圣贤的文化大国都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只有几十年建国历史,也没有什么文化根基的新加坡,我们如何确保有一天不会也沦落到这种地步?

  令笔者感触特别深的是一位退休校长感人的分享。这位长辈虽然当了34年的校长,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很称职的校长。因为在他领导的学校毕业的学生,有不少在生活上、工作上、家庭上都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没有什么面对的能力;因此让他觉得自己和自己学校的老师,没有很好地教导这些学生,过度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这位长者是在退休好几年之后,年纪已经到了65岁,才接触到一个能够很好帮助培养孩子好品德的经典——《弟子规》;对他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因此,他现在正大力地推广《弟子规》,把他介绍给本地的许多学校。

  不过,对我来说,他还是幸运的,因为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能够醒过来,还是比许许多多还在睡梦中,却以为自己很有成就、很有贡献的人士,甚至到死都还没“闻道”的人好。

  因此,就让笔者想起《联合早报》9月2日的社论“善待教师就是善待孩子”;何谓善待老师?虽然社论说:“在今天提倡‘尊师重道’依然有其正当性”,但问题是,如果学校依然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多过品德教育,提倡“尊师重道”有其“实然性”吗?

  《联合早报》在2007年5月21日刊登了笔者的一篇拙作“学校还能要求尊师重道吗?”,已经点出了现代教育其实并没有怎么在传“道”,而是在传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最多只能要求学生“尊师”,但不能说“重道”。许多学校其实只是在传“道”的知识,把它当一门知识来教,“道”本身并没有真正地在传。

  所以对笔者来说,“善待老师”就是帮助老师做好他们的本分,不要像笔者前面提到的该位校长,等到退休了,年纪大了,错过了很好影响下一代的机会了,才来明白如何做好自己的本分。这其实是令笔者挺心酸的一件事。

  不过,《弟子规》虽然内容讲的是一个做人的标准,但是说到底其实还只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是否能够发挥它的功效,就要看使用工具的人的修养与素质;这个人不管是老师或父母,他或她是否已经“闻道”,是否已经“成长”?

  所以,教育部如果要帮老师做好自己的本分,首先在培训老师方面,不要一面倒只是安排一些如何教知识、编教案、使用教学工具、教室管理等等工具性的课程,而是把所有的校长和老师都送去上“生命成长”的课程,多一点了解何谓“人生”,何谓“生命”,并且懂得提升自己的生命素质,不是只是懂得增加自己的知识,或懂得使用更多的工具。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对自己真正的本分有所体会,并且有能力做好它。

  教育的最高目的绝对不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是变化每个人的气质,使人离开他原始的动物性,成为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

  第二,“生命成长”才是真正的终生学习。你越“成长”,什么经典在你手上不管是《弟子规》、《三字经》,或是《论语》等等,你就越能把它里面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在生命成长的道路上,不要以为上了一两个课程,读了一两本“生命成长”的书就够了。校长与老师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缺点,不断地克服自己的障碍,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局限,让自己越来越有内涵,越来越有修养。这才是孔子讲的“仁”的真正表现。

  笔者在这方面已经跟老师学了超过十四个年头,到现在还在努力提升自己,所以绝对明白它是一门非常不简单的学问,远远比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困难,远远比学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要。

  最后,笔者衷心希望新加坡不只是在世界上,争取数学科学考试排第一、机场排第一、经济排第一等等,而是争取“品德教育”排第一,领导世界,扭转乾坤,力挽社会狂澜、地球毁灭的危机,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作者是文化教育义务工作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