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让教育回归生命和人性的美好——喜耀粤西学校性情教育系列报道之九
文章作者:林瑞荣、刘烁
发表日期:2013年7月15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喜耀粤西学校办学已经14年了,从开始时的18名学生到今天1400多人的规模,从有中考生开始,大部分的学生学业优秀,多年中考成绩上重点线率在90%以上,已经有4名学生被广东省实验中学录取,成绩彪炳。 更重要的是,喜耀培养出一届又一届有孝心、有爱心,有责任、有抱负、有志气的好孩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家长的支持。越来越多人要把孩子送到喜耀就读。这不仅是一间学校的成功,更是体现了性情教育、性情文化的魅力与影响力。
1.一间为理想而兴建的学校
在喜耀的日子里,记者所见所闻,时常觉得感动和震撼。喜耀的学生彬彬有礼,颇具君子之风,而且活泼可爱,多才多艺;在课室里,学习专注、认真,师生和谐;在饭堂、宿舍,学生自我管理,井井有条;校园里,文化气息浓厚,没有矫揉、没有造作,浑然一体,和谐共生,性情之教无处不在。他们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他们的生命在成长,走在校园,处处让人触摸到他们的美好性情。
与喜耀的老师接触多了,记者慢慢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坚定的教育理想。喜耀的创办、喜耀的发展壮大、喜耀点滴的成绩,背后就是坚持性情教育,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匡正现代文化和现代教育之失。这个理想,在喜耀粤西学校诞生前就已经种下。
学校的创办者霍韬晦教授曾指出,现代人只知生产、只知市场、只知拥有、只知消费、只知享受、只知自己的权利,其他价值就无所知,这是文化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为此,霍韬晦教授呼吁,要匡现代社会之弊,就要让讲修养、讲人格、讲道德、讲信诺、讲承担、讲性情的文化再现于世。
在这样的背景下,霍氏觉得文化教育工作应该由研究后大学教育推向普及教育,由海外回到中国,因此他回到了故乡佛山,但与当地有关部门商谈时,当地却希望霍氏筹建一所面向港澳台企业家子女的国际学校。
“这不符合我办学的理念。”霍韬晦教授说,“我回到中国来,因为这里是中华文化的根,我要教的是中国的学生,而不是局限于来自海外有钱人的子弟。”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霍韬晦教授与时任罗定市市长的李尧坤(现云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相识,李尧坤对霍氏的教育理念与独到眼光倍感兴趣,深具慧眼的罗定市政府立即拨地邀请霍氏办学。在这样的机缘下,霍氏的“性情教育”进入了粤西山城,喜耀粤西学校诞生了。
2.一间因理想而发展的学校
办学之初,喜耀人克服了重重难以想象的困难,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
喜耀第一次正式招生是2000年春节,在严寒的天气下,香港喜耀同学与学校的老师组成不同的小组,到不同地区家访并宣传喜耀粤西学校的招生信息。那是一次上百人的集体行动,大家冒着风,顶着雨,抗着寒,走街串巷,让家长和民众开始破冰般地对喜耀粤西学校的办学宗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要问我们今天是否成功。”霍韬晦教授说,“只要问我们今天是否已经尽力了!”
喜耀粤西学校的开拓者后来回忆说,如果没有喜耀性情教育的精神在背后支撑,那么这座学校绝对走不到今天。
喜耀人的精神和努力得到了部分家长的认可,第一年招来了18位学生,性情教育的种子真正开始在偏远的粤西生根发芽直至后来的开花结果。
此后,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来到喜耀,在看到孩子可喜的变化之后,家长又带动影响了亲戚朋友把孩子送来喜耀。
在走过的十年,喜耀一心一意传播性情教育,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同时也迎来了它办学的高峰,现在规模达到了1400多人。学生不但来自罗定,还有整个云浮地区,乃至广州、以及更远的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受性情教育的感召而来。
其实,变化的不仅是学生,一群受性情教育理念感召而投身喜耀的教师,他们身上也散发出浓浓的性情文化气息。他们接受了霍韬晦教授的喜耀生命课程后,性情得到了开发,个人得到了突破,工作热情投入并很享受。
苏保文老师,来喜耀已经十多年了。他说,在喜耀的这些年,不但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个人也有很大的提升,在处理家庭关系上,能够打开心灵,和家人开放的沟通,家庭关系更融洽、更和谐了。
谭红霞老师受性情教育的熏陶,每周必召开家庭会议,一家人坐在一起平等地沟通,其乐融融。
在喜耀,记者真切地感受到教职工彼此之间融洽互助的关系,有什么事情大家打开心来沟通,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齐心去克服。这就是心灵之教的成效。
3.性情教育不是功利的教育
在喜耀粤西学校的综合楼顶上,有一句标语很醒目:我们的欢喜来自学养,我们的荣耀来自成长。原来,“喜耀”的意思是要将人的美好性情发扬光大,人才会变得欢喜,感到荣耀。喜耀粤西学校的使命,就是在于传播性情教育,光大喜耀文化。
喜耀粤西学校的教育理念,其根源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西方文化的反思。
霍韬晦教授认为,现代文化已经把人类数千年来建立的家庭文化根基都挖掉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平面化——表面平等、人人独立,实际上孤单;为了逃避批评,保护自己,人人封闭自我。在这种文化之下,教育完全失败。加上消费社会的物质诱惑,本能泛滥,功利主义与享乐主义,人的微弱的良知与性情完全被摧毁。要正本清源,必须重振中国文化生命教育的命脉。
“现代社会太强调本能,太强调欲望,太强调功利,太强调效益,结果我们的心四分五裂,我们的心向外追逐,”霍韬晦教授说,性情之教就是教我们看回自己的心,这是一颗光明的心,这是一颗有承担力的心,这就是喜耀教育的精神。
霍韬晦教授对教育有着深刻的洞见。“小朋友原本白璧无瑕,愿意学好,只是看父母愿意给他什么样的教育。”霍韬晦教授认为,近代以来的教育模式、学校体制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这套体制的主调是知识教育和才能教育,方法是按儿童的材质加以诱导,并不作人性论上的预设。
“这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教育哲学,也是一种高扬理性功能的教育方法,所以他们能出科学家、艺术家、资本家,甚至伸张意志的英雄,但却不大能产生讲内在修养的君子、善体亲心的孝子,和承担时代气运的读书人。”霍韬晦教授说,“真正需要的,以及我们真正要培养的,却正是有行动力、有承担力的读书人!”
有人曾经问霍韬晦教授,喜耀既然强调性情教育,那孩子的成绩怎么办?
霍韬晦教授说:“孩子性情开发了,成绩自然就会好”。喜耀十四年的办学成效,无疑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喜耀粤西学校正在做的,正是不为名、不为利,而在于人成长的性情教育,教育回归生命,回归人性的美好,这是新世纪教育的希望。
Life Study Resource 是 Life Study Blog 的支流,延续着“终身学习生命学问”的宗旨,主要是收集了一些资料,作为生命学问的参考资源。博客的中文名为《人文资源》,可分为“人”、“文”两部分:“人物素描”收集了古今中外的人物简介,“文以载道”则收集了一些刊登在媒体刊物的文章。
Friday, July 19, 2013
Friday, July 12, 2013
性情教育之道:育人先育己
文章标题:性情教育之道:育人先育己——喜耀粤西学校性情教育系列报道之八
文章作者:林瑞荣
发表日期:2013年7月12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在喜耀采访的一个星期里,记者发现教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脸上洋溢着谦和而自信的笑容,让人感觉特别温暖、亲切。 这样的笑容在喜耀随处可见,比如课堂内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比如同事之间的互相问候,比如面对家长的咨询和迎接来宾的到访…… 负责接待的雷老师告诉记者,喜耀人的笑容来自于成长的自信和喜悦,而成长则源自喜耀有很多独特的培训。
1.以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雷老师说,喜耀非常注重教师的成长,育人必先育己,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才能得到成长。喜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是培训,并制定了一套针对教师成长的培训体系。在这里介绍其中的三个重要举措。
第一,参加喜耀生命课程的培训,学习性情教育的理念。
喜耀生命课程由喜耀创办人霍韬晦教授创设,并亲自主持授课。该课程主要是为了开发教师的性情,让教师学习后找到自身障碍,找到突破的动力,最终成长自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体验和感悟性情教育。
记者虽在喜耀一周,但对性情教育的定义仍然很模糊。雷老师笑了笑说,性情教育不是一门课程,没有一本固定的教材,它很难被精确定义。它需要人去感受、去内悟,通过感和悟开发出内在最深处的美好性情。人的美好性情一旦被开发出来,内心就会充满光明,美好向上的一面就会上扬,就会充满动力,从而去改变、去创造、去成长、去承担。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性情教育,可以说它是人的教育,是一种回归生命的教育。
据了解,喜耀每个学期都会分批送教师去香港,参加为期一周的喜耀生命课程。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上过喜耀生命课程,每个教师学习后都有很大的转变,变得更有动力,更有承担力,认识到一切都应向内求,同时对教育的本质也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参加青少年明日领袖营的锻炼,实践性情教育的理念。
明日领袖营也是霍韬晦教授亲自创设,专门针对12-18岁青少年的成长。如果说喜耀生命课程是在理念上认识和理解性情教育,明日领袖营的锻炼则是在实践中体悟性情教育。
雷老师说,现今的青少年在学校和家庭都感到很大压力,往往内心空虚,不知方向,而且非常脆弱、常常逃避。霍韬晦教授创设该课程,主要是为了开发青少年的性情,给其输入正面信息,长养其志气,帮助其打造积极而坚强的内在素质。
学校每年都会定期输送教师参加明日领袖营课程的锻炼,从中学习如何帮助青少年突破和成长。经过锻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懂得如何落实性情教育,更懂得从性情的角度去看待和对待学生。
第三,定期参加学校校监、校董、校长主讲的培训。
说到定期培训,雷老师打开了一个文档资料,这份资料清晰地记录了校监、校董、校长每年回校对教师做的培训,记者看到,霍韬晦教授多次亲自为教师们讲授“性情教育”。
多年来,培训一直是喜耀培养教师、促进教师成长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方式。通过定期培训和交流,性情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深入教师内心,因为认同了,教师们推行性情教育就由心而发,举手投足都显得自然而然,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
2.高效低碳的“四流四化”管理模式
雷老师说,除了性情教育培训外,还有校董梁芷媚的“四流四化”培训。
“四流四化”是校董梁芷媚根据十几年顾问生涯总结的一套管理模式,它可以让工作变得高效低碳,使信息实现扁平化,令沟通达到无缝对接。
雷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要举办一个“六一”活动,就会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商议,喜耀的开会方式特别而高效,凡开会必定有主持、有议题、有记录、有任务表,做到“会而有议,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这种方法来自梁芷媚校董的经典课程“会议经营”。
雷老师一边说,一边展示了一份初三教师筹备学生参加中考的会议记录。记者发现,这些记录来源于一个叫做“年级汇总”的文档。
记者问,把所有开会的过程都记录下来,把5次开会内容都集中在一个文档,把任务表都收集起来有什么作用?
雷老师说,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把开会过程都记录下来,方便年级的老师随时查看开会所讨论的内容,及时跟进相关工作,能够做到年级工作同步进行。
另外,这个“年级汇总”除了发送给本年级的老师,还会抄送给其他相关人员,每个人收到汇总,打开邮件都会清楚自己应该如何配合,而上级领导也能从中了解工作进展,方便随时指导工作,或审批相关事项。这就叫信息的扁平化管理。
记者突然回想起路过办公室时,看到教师们每人一部手提电脑,当时还觉得奇怪。雷老师解释说,学校推行“四流四化”的管理,最基本的硬件就是手提电脑,学校的每个老师都买了手提电脑,不断学习和突破,不断成长和进步。
喜耀的教师经过“四流四化”体系培训后,信息素养非常高,做会议记录、做活动模板、做课件、做视频、做博客等等,这些都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常规工作,成为了他们的工作习惯。
3.教师角色是教学体系的核心
为更好地推行性情教育,梁芷媚校董将“性情教学法”提炼为“三四四”的框架,并在课堂上落实。
“三”指的是教师的三大角色:设计师、愿景价值观推动者、教练。
教师的第一个角色是设计师——设计制度、规则、课程、任务、问题;
教师的第二个角色是愿景价值观的推动者,通过性情教育,帮助学生立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推动学生朝既定目标前进;
教师的第三个角色是教练,帮助学生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并经常对学生做出的成果进行点评指导。
除了“三大角色”,还有两个“四”。
“四大原则”:以规则代替要求、以目标驱动任务、以舞台展示成果、以点评促进成长。
“四大元素”:落实知识点、开发性情、启发思维、联系实际。
为了储备人才,喜耀在今年举办了“百日树人”培训,三十多位来自内地和香港的学员,在喜耀接受了100天三个阶段的培训,内容主要是“四流四化”管理和性情教育。其中的一些学员,将成为下半年小学一年级课堂改革的团队成员。
记者惊奇地看到,学员们在一百天的培训中写出了320多万字的笔记和感想,其中,18位学员将部分笔记汇集成书。如此明显的成效,让人不得不佩服喜耀推广性情教育的决心和行动力。
文章作者:林瑞荣
发表日期:2013年7月12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在喜耀采访的一个星期里,记者发现教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脸上洋溢着谦和而自信的笑容,让人感觉特别温暖、亲切。 这样的笑容在喜耀随处可见,比如课堂内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比如同事之间的互相问候,比如面对家长的咨询和迎接来宾的到访…… 负责接待的雷老师告诉记者,喜耀人的笑容来自于成长的自信和喜悦,而成长则源自喜耀有很多独特的培训。
1.以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雷老师说,喜耀非常注重教师的成长,育人必先育己,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才能得到成长。喜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是培训,并制定了一套针对教师成长的培训体系。在这里介绍其中的三个重要举措。
第一,参加喜耀生命课程的培训,学习性情教育的理念。
喜耀生命课程由喜耀创办人霍韬晦教授创设,并亲自主持授课。该课程主要是为了开发教师的性情,让教师学习后找到自身障碍,找到突破的动力,最终成长自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体验和感悟性情教育。
记者虽在喜耀一周,但对性情教育的定义仍然很模糊。雷老师笑了笑说,性情教育不是一门课程,没有一本固定的教材,它很难被精确定义。它需要人去感受、去内悟,通过感和悟开发出内在最深处的美好性情。人的美好性情一旦被开发出来,内心就会充满光明,美好向上的一面就会上扬,就会充满动力,从而去改变、去创造、去成长、去承担。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性情教育,可以说它是人的教育,是一种回归生命的教育。
据了解,喜耀每个学期都会分批送教师去香港,参加为期一周的喜耀生命课程。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上过喜耀生命课程,每个教师学习后都有很大的转变,变得更有动力,更有承担力,认识到一切都应向内求,同时对教育的本质也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参加青少年明日领袖营的锻炼,实践性情教育的理念。
明日领袖营也是霍韬晦教授亲自创设,专门针对12-18岁青少年的成长。如果说喜耀生命课程是在理念上认识和理解性情教育,明日领袖营的锻炼则是在实践中体悟性情教育。
雷老师说,现今的青少年在学校和家庭都感到很大压力,往往内心空虚,不知方向,而且非常脆弱、常常逃避。霍韬晦教授创设该课程,主要是为了开发青少年的性情,给其输入正面信息,长养其志气,帮助其打造积极而坚强的内在素质。
学校每年都会定期输送教师参加明日领袖营课程的锻炼,从中学习如何帮助青少年突破和成长。经过锻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懂得如何落实性情教育,更懂得从性情的角度去看待和对待学生。
第三,定期参加学校校监、校董、校长主讲的培训。
说到定期培训,雷老师打开了一个文档资料,这份资料清晰地记录了校监、校董、校长每年回校对教师做的培训,记者看到,霍韬晦教授多次亲自为教师们讲授“性情教育”。
多年来,培训一直是喜耀培养教师、促进教师成长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方式。通过定期培训和交流,性情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深入教师内心,因为认同了,教师们推行性情教育就由心而发,举手投足都显得自然而然,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
2.高效低碳的“四流四化”管理模式
雷老师说,除了性情教育培训外,还有校董梁芷媚的“四流四化”培训。
“四流四化”是校董梁芷媚根据十几年顾问生涯总结的一套管理模式,它可以让工作变得高效低碳,使信息实现扁平化,令沟通达到无缝对接。
雷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要举办一个“六一”活动,就会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商议,喜耀的开会方式特别而高效,凡开会必定有主持、有议题、有记录、有任务表,做到“会而有议,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这种方法来自梁芷媚校董的经典课程“会议经营”。
雷老师一边说,一边展示了一份初三教师筹备学生参加中考的会议记录。记者发现,这些记录来源于一个叫做“年级汇总”的文档。
记者问,把所有开会的过程都记录下来,把5次开会内容都集中在一个文档,把任务表都收集起来有什么作用?
雷老师说,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把开会过程都记录下来,方便年级的老师随时查看开会所讨论的内容,及时跟进相关工作,能够做到年级工作同步进行。
另外,这个“年级汇总”除了发送给本年级的老师,还会抄送给其他相关人员,每个人收到汇总,打开邮件都会清楚自己应该如何配合,而上级领导也能从中了解工作进展,方便随时指导工作,或审批相关事项。这就叫信息的扁平化管理。
记者突然回想起路过办公室时,看到教师们每人一部手提电脑,当时还觉得奇怪。雷老师解释说,学校推行“四流四化”的管理,最基本的硬件就是手提电脑,学校的每个老师都买了手提电脑,不断学习和突破,不断成长和进步。
喜耀的教师经过“四流四化”体系培训后,信息素养非常高,做会议记录、做活动模板、做课件、做视频、做博客等等,这些都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常规工作,成为了他们的工作习惯。
3.教师角色是教学体系的核心
为更好地推行性情教育,梁芷媚校董将“性情教学法”提炼为“三四四”的框架,并在课堂上落实。
“三”指的是教师的三大角色:设计师、愿景价值观推动者、教练。
教师的第一个角色是设计师——设计制度、规则、课程、任务、问题;
教师的第二个角色是愿景价值观的推动者,通过性情教育,帮助学生立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推动学生朝既定目标前进;
教师的第三个角色是教练,帮助学生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并经常对学生做出的成果进行点评指导。
除了“三大角色”,还有两个“四”。
“四大原则”:以规则代替要求、以目标驱动任务、以舞台展示成果、以点评促进成长。
“四大元素”:落实知识点、开发性情、启发思维、联系实际。
为了储备人才,喜耀在今年举办了“百日树人”培训,三十多位来自内地和香港的学员,在喜耀接受了100天三个阶段的培训,内容主要是“四流四化”管理和性情教育。其中的一些学员,将成为下半年小学一年级课堂改革的团队成员。
记者惊奇地看到,学员们在一百天的培训中写出了320多万字的笔记和感想,其中,18位学员将部分笔记汇集成书。如此明显的成效,让人不得不佩服喜耀推广性情教育的决心和行动力。
Wednesday, July 10, 2013
海量阅读: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文章标题:海量阅读: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喜耀粤西学校性情教育系列报道之七
文章作者:林瑞荣、刘烁
发表日期:2013年7月10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一座大楼的坚固,根本性取决于大楼的地基,地基打得越牢固,大楼的高度和安全性才会有保障。 一个学生的成长,本源性的根基在于内在的丰富,内在性情越光明,外在的知识和技术才有强大的支撑。 内在的丰富来自训练和学习,训练改变行为,训练养成习惯,而学习可以扩展见识,学习可以增长智慧。 喜耀粤西学校以优异的中考成绩展现出了孩子们的能力,和单纯地追求考试成绩不同的是,喜耀注重孩子生命中的“地基”,在性情、习惯等方面不遗余力地投入时间和精力。
1.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年龄越小,记忆力、吸收力就越强。由于年龄小,孩子没有自主选择的能力,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或者学校给孩子输入什么,孩子就会吸收什么。
孩子的精力又是旺盛的,显然,孩子的精力放在什么方向,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兴趣,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行为和习惯。
喜耀的做法是培养孩子海量阅读的习惯,把孩子的精力引导到阅读上,让孩子学会读书,喜欢读书。
记者来到喜耀,恰逢喜耀粤西学校5年级学生进行《蒙以养正》情景剧表演。不久前,我市大力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喜耀粤西学校获赠《蒙以养正》丛书。喜耀粤西学校作为使用该丛书试点学校之一,把《蒙以养正》和海量阅读进行有机结合,既有趣又创新。
记者在副校长黄雄波的陪同下,来到5年级情景剧表演的现场观摩。
会场中座无虚席,小学部的师生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情景剧表演。有一个学生在台上饰演《韩信报恩》中的“皇帝”一角,只见“皇帝”头戴高帽,正襟危坐,两手放在膝盖上,高声命令韩信带兵出征,抵御入侵者。扮演“韩信”的同学则手持大刀,一脸正气,一言一行尽显所向披靡的气概。
接下来的情节更加有趣,刚才扮演高高在上的“皇帝”的同学,在下一个场景中扮演起韩信带兵出征的马,给韩信大将军当起了坐骑,角色的转换令台下所有师生捧腹大笑。
记者问,课本中并没有这样的情节,学生们是如何想到的?此外,整个场景的表演过程轻松、诙谐、连贯、顺畅,学生表演时并未带台词或稿件,学生们是如何做到的?
黄雄波解释说,这些道具、情节、台词和场景全部都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记忆力不容小看。
喜耀的学生用看、说和演来记忆知识,任何东西只要看过、说过和演过两遍之后,学生就能牢牢地记住,从而进行再演绎、再创造,这些都是海量阅读的功劳。黄雄波说,有海量阅读习惯的学生,他们的理解力非常强,思维非常敏捷,表达能力好,见识也广博。
在喜耀,海量阅读是一项基础工程,通过海量阅读的积累和沉淀,学生能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打好人生“地基”
黄雄波说,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很方便,每天获取的信息量很大,如果不给学生输入正面的信息,负面的信息就会悄然潜入学生的心灵。
运用有趣好玩的阅读机制,在全校范围内推行海量阅读,能够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读书上,自然学生就会走向光明和智慧。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由内而外地塑造学生的性情、性格,扩充学生的知识和涵养。喜耀学生养成海量阅读的习惯,其实就是在给未来打“地基”。因为海量阅读在能力上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思维,提高写作能力;在心灵上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健康的情操,春风化雨,点亮心灯。学生有了能力上的提升,有了心灵的洗涤,自然乐学、懂学、能学。
喜耀注重培养既懂知识,又懂做人和做事的学生,学生有了好的“地基”,才能够品学兼优,在未来的道路上创造出健康丰盛的人生。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黄雄波一边观看表演,一边与记者分享说,在喜耀,孩子们都非常喜欢阅读,《蒙以养正》是全校师生必读的书目。除了《蒙以养正》,学校还组织学生诵经,开学前设有诵经周,每节课前设有诵经小环节,朗读《论语》、《大学》、《中庸》、《新概念英语》等。通过读古今中外的经典,浸润学生的生命,长养他们的性情,开发他们的思维,启迪他们的心智。
此外,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会三三两两地聚集在广场上、课室里、图书馆一起看感兴趣的书,比如经典的故事、历史人物传记、科学探索、手工、绘画等等,喜耀孩子们的阅读面非常广泛。
记者问:“如何才能培养学生海量阅读的兴趣呢?”
黄雄波说,在喜耀有一套专门推行海量阅读的机制,通过这套机制,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能够被全面激发。海量阅读的机制是由学校读书委员会制定的,具体由海量阅读的短、中、长期目标构成。
以《蒙以养正》的推广为例,短期目标是班内性情剧PK,即班上不同的小组选定同一本《蒙以养正》阅读,阅读后小组之间挑选不同的故事表演,其他小组派人给予点评。全部表演结束后,会选出“最佳故事王”、“最佳演员”、“最佳评委”。在这个过程中,会设立评分表,给每个学生、每个小组统计分数,凡表演必加分,凡获奖必获双倍分。阅读故事、表演、点评、统计分数等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如果班上分了4个组,那么对所有的学生来说,自己表演了一个故事,听别人表演了3个故事,大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
中期目标是年级性情剧PK,即每个班会推荐“故事王”到年级进行PK,激发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此外,还会鼓励三年级以上学生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培养写作能力;举办读书笔记展览、分享会,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年级内成立读书会,对爱阅读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提升其领导力,让学生统筹读书活动。
长期目标是全校性情剧PK,即每个年级推荐“故事王”到全校进行PK,评选出校内“最佳故事王”、“最佳演员”、“最佳评委”。每年5月是喜耀的读书月,学生会进行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最有意思的是,喜耀还设立了“海量阅读”状元榜,学生们不管是在班上、年级、学校参加的比赛都有累计积分,分数累计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晋级。比如,参加班级阅读、表演可以晋一级,参加年级展示、比赛活动,可以晋二级,依此类推。晋级的一个大原则是凡获奖均加倍晋级。
有的年级根据学生的阅读量,分为九品童生、八品生员、七品秀才、六品举人、五品贡士、四品进士、三品状元、二品翰林学士和一品海量阁大学士。这种海量阅读机制非常有趣,孩子们乐在其中,阅读情趣不知不觉地得到增强,阅读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形成。
文章作者:林瑞荣、刘烁
发表日期:2013年7月10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一座大楼的坚固,根本性取决于大楼的地基,地基打得越牢固,大楼的高度和安全性才会有保障。 一个学生的成长,本源性的根基在于内在的丰富,内在性情越光明,外在的知识和技术才有强大的支撑。 内在的丰富来自训练和学习,训练改变行为,训练养成习惯,而学习可以扩展见识,学习可以增长智慧。 喜耀粤西学校以优异的中考成绩展现出了孩子们的能力,和单纯地追求考试成绩不同的是,喜耀注重孩子生命中的“地基”,在性情、习惯等方面不遗余力地投入时间和精力。
1.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年龄越小,记忆力、吸收力就越强。由于年龄小,孩子没有自主选择的能力,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或者学校给孩子输入什么,孩子就会吸收什么。
孩子的精力又是旺盛的,显然,孩子的精力放在什么方向,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兴趣,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行为和习惯。
喜耀的做法是培养孩子海量阅读的习惯,把孩子的精力引导到阅读上,让孩子学会读书,喜欢读书。
记者来到喜耀,恰逢喜耀粤西学校5年级学生进行《蒙以养正》情景剧表演。不久前,我市大力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喜耀粤西学校获赠《蒙以养正》丛书。喜耀粤西学校作为使用该丛书试点学校之一,把《蒙以养正》和海量阅读进行有机结合,既有趣又创新。
记者在副校长黄雄波的陪同下,来到5年级情景剧表演的现场观摩。
会场中座无虚席,小学部的师生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情景剧表演。有一个学生在台上饰演《韩信报恩》中的“皇帝”一角,只见“皇帝”头戴高帽,正襟危坐,两手放在膝盖上,高声命令韩信带兵出征,抵御入侵者。扮演“韩信”的同学则手持大刀,一脸正气,一言一行尽显所向披靡的气概。
接下来的情节更加有趣,刚才扮演高高在上的“皇帝”的同学,在下一个场景中扮演起韩信带兵出征的马,给韩信大将军当起了坐骑,角色的转换令台下所有师生捧腹大笑。
记者问,课本中并没有这样的情节,学生们是如何想到的?此外,整个场景的表演过程轻松、诙谐、连贯、顺畅,学生表演时并未带台词或稿件,学生们是如何做到的?
黄雄波解释说,这些道具、情节、台词和场景全部都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记忆力不容小看。
喜耀的学生用看、说和演来记忆知识,任何东西只要看过、说过和演过两遍之后,学生就能牢牢地记住,从而进行再演绎、再创造,这些都是海量阅读的功劳。黄雄波说,有海量阅读习惯的学生,他们的理解力非常强,思维非常敏捷,表达能力好,见识也广博。
在喜耀,海量阅读是一项基础工程,通过海量阅读的积累和沉淀,学生能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打好人生“地基”
黄雄波说,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很方便,每天获取的信息量很大,如果不给学生输入正面的信息,负面的信息就会悄然潜入学生的心灵。
运用有趣好玩的阅读机制,在全校范围内推行海量阅读,能够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读书上,自然学生就会走向光明和智慧。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由内而外地塑造学生的性情、性格,扩充学生的知识和涵养。喜耀学生养成海量阅读的习惯,其实就是在给未来打“地基”。因为海量阅读在能力上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思维,提高写作能力;在心灵上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健康的情操,春风化雨,点亮心灯。学生有了能力上的提升,有了心灵的洗涤,自然乐学、懂学、能学。
喜耀注重培养既懂知识,又懂做人和做事的学生,学生有了好的“地基”,才能够品学兼优,在未来的道路上创造出健康丰盛的人生。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黄雄波一边观看表演,一边与记者分享说,在喜耀,孩子们都非常喜欢阅读,《蒙以养正》是全校师生必读的书目。除了《蒙以养正》,学校还组织学生诵经,开学前设有诵经周,每节课前设有诵经小环节,朗读《论语》、《大学》、《中庸》、《新概念英语》等。通过读古今中外的经典,浸润学生的生命,长养他们的性情,开发他们的思维,启迪他们的心智。
此外,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会三三两两地聚集在广场上、课室里、图书馆一起看感兴趣的书,比如经典的故事、历史人物传记、科学探索、手工、绘画等等,喜耀孩子们的阅读面非常广泛。
记者问:“如何才能培养学生海量阅读的兴趣呢?”
黄雄波说,在喜耀有一套专门推行海量阅读的机制,通过这套机制,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能够被全面激发。海量阅读的机制是由学校读书委员会制定的,具体由海量阅读的短、中、长期目标构成。
以《蒙以养正》的推广为例,短期目标是班内性情剧PK,即班上不同的小组选定同一本《蒙以养正》阅读,阅读后小组之间挑选不同的故事表演,其他小组派人给予点评。全部表演结束后,会选出“最佳故事王”、“最佳演员”、“最佳评委”。在这个过程中,会设立评分表,给每个学生、每个小组统计分数,凡表演必加分,凡获奖必获双倍分。阅读故事、表演、点评、统计分数等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如果班上分了4个组,那么对所有的学生来说,自己表演了一个故事,听别人表演了3个故事,大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
中期目标是年级性情剧PK,即每个班会推荐“故事王”到年级进行PK,激发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此外,还会鼓励三年级以上学生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培养写作能力;举办读书笔记展览、分享会,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年级内成立读书会,对爱阅读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提升其领导力,让学生统筹读书活动。
长期目标是全校性情剧PK,即每个年级推荐“故事王”到全校进行PK,评选出校内“最佳故事王”、“最佳演员”、“最佳评委”。每年5月是喜耀的读书月,学生会进行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最有意思的是,喜耀还设立了“海量阅读”状元榜,学生们不管是在班上、年级、学校参加的比赛都有累计积分,分数累计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晋级。比如,参加班级阅读、表演可以晋一级,参加年级展示、比赛活动,可以晋二级,依此类推。晋级的一个大原则是凡获奖均加倍晋级。
有的年级根据学生的阅读量,分为九品童生、八品生员、七品秀才、六品举人、五品贡士、四品进士、三品状元、二品翰林学士和一品海量阁大学士。这种海量阅读机制非常有趣,孩子们乐在其中,阅读情趣不知不觉地得到增强,阅读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形成。
让孩子成长,比让孩子成功更重要
文章标题:让孩子成长,比让孩子成功更重要——喜耀粤西学校性情教育系列报道之六
文章作者:林瑞荣
发表日期:2013年7月9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霍韬晦教授的“性情教学法”在喜耀粤西学校幼儿部落实得非常精彩。那么,中小学推行得如何呢?毕竟,喜耀使用的是教育部指定的教材,也是要参加统一考试的。 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喜耀历年中考成绩都令人瞩目,其中2010年,学生成绩上重点线的比率更高达97%。 在前几天中考成绩公布榜单中,喜耀学生的重点线比率是90%,其中有44.8%的学生进入罗定市中考成绩前1000名。更难得的是,今年广东省实验中学在罗定仅仅录取4个名额,喜耀就再次占了两名(2011年,喜耀的2名学生被省实验中学录取)。 据记者了解,喜耀的生源并没有特别优势,相反,在一些家长的赞誉中,喜耀以能教好“调皮”孩子而闻名。因此,历年都会吸引一些比较难调教的孩子入学。喜耀如何让大部分孩子都能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呢?这背后有着怎么样的教育智慧?
1.感情是在“玩”中建立起来的
记者采访了喜耀初中部的老师,其中,谭老师是毕业班班主任,德高望重。谭老师自豪地讲述了两位优秀学生的成长故事。
卢景涛,2004年入读喜耀一年级,至今9年,是今年被广东省实验中学录取的学生之一。小时候的景涛胆小、内向,不善于与同学交往,不习惯学校生活,经常哭闹,这种现象在一年级的学生中非常普遍。
当时的班主任苏老师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苏老师每天会很早回到学校等学生们回来,课后经常和学生下棋或者玩游戏,做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多一些时间与学生相处,亲近学生,让学生信任老师,敢于和老师沟通。
喜耀老师有一句名言“感情是在玩中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是通过各种互动活动产生,而不是通过说教来建立。老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让学生的情感智慧得到锻炼和丰富。
在苏老师耐心的陪伴和玩乐中,景涛慢慢地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关爱,他的心渐渐被打开,开始融入了喜耀这个大家庭。
2.以舞台展示成果
喜耀性情教学法的原则之一是“以舞台展示成果”。意思是老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学生才容易增强自信。
卢景涛在喜耀得到最多的,正是展示的舞台。课堂上,老师鼓励他积极发言,并给予肯定;课堂外,老师将各类活动都交给学生自行组织策划,老师只是负责点评及喝彩。卢景涛的综合能力在各类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当景涛以优异成绩升上初中后,当时的班主任崔老师发现,景涛还需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为此,老师鼓励景涛参加校庆演讲比赛,经过反复演练,景涛在演讲比赛上表现出色并获奖。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景涛逐渐学会放松自己,打开心扉,自信地与人沟通交流。
谭老师说,景涛不仅学习成绩好,字写得漂亮,文章写得很好,为人方面还很谦和,很孝顺父母,很懂得关爱、体谅他人。在一次活动后,景涛曾流着泪说,千好万好不如父母好,他有今天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因此他很感恩父母。此外,家里有好东西他都会带回来与老师、同学分享……
另一个让谭老师骄傲的学生是蓝紫彤,她今年以768分的成绩成为罗定市中考第二名,她也是从小学到初中在喜耀就读了9年。紫彤是一个特别能让老师省心的孩子,她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不仅学习成绩好,领导力强,在诗、书、画、歌、舞、曲各方面都表现出色。
谭老师说,景涛、紫彤只是突出的个案,其实很多从小学至初中一直在喜耀读书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特质——学习成绩好、多才多艺、秉性纯厚、有志向、会感恩、不封闭、领导能力强,从喜耀毕业出去的学生,很多人在其他的学校都当了班干部……
3.“接、转、开”的性情教育
七年级班主任苏老师的一番讲话,让记者明白了喜耀学生成长的秘密。
苏老师说,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喜耀读完小学,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初中就可以放松要求了。其实,初中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通常伴随着一些叛逆行为:与父母的相处有隔阂、早恋、玩游戏、看小说杂志、厌学等,亟需正确引导。
霍韬晦教授的“性情教育法”还包括了另一套方法论,也是三个字“接、转、开”。
当孩子出现问题后,大部分家长或老师首先是责怪,或者讲大道理,结果孩子基本听不进去。“性情教育法”强调先要“接纳”,接纳孩子存在的问题。有了接纳,就会有产生认同、信任,与孩子沟通往往比较容易。此时,再通过活动,转化孩子,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体会和感悟道理,孩子才能真诚面对自己、反省自己。有了转化,孩子美好的性情就很容易被开发出来,也能给孩子开创一个全新看待问题的角度,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
例如,学生沉迷游戏,老师会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玩游戏的心得体会,然后通过网上的一些沉迷玩游戏造成不良后果的新闻报道,让学生去谈谈对这些报道的看法,老师进一步引导大家发掘学生沉迷游戏可能会出现的其他情况,让学生学会思考,开拓思维,学会如何面对和处理。
苏老师说,人在青春期是很容易有心结的,如果解不开便容易钻牛角尖,影响学习,影响成长,因此,我们都非常注意观察,发现学生的心结,帮助学生解除心里的包袱。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以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生活。
4.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谭老师说,喜耀推行性情教育,始终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在喜耀看来,学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老师会观察每个学生存在的障碍,会找出这些障碍的根源,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只要克服了自身的障碍,他的性情就会得到开发,而性情一旦被开发,学生自然就会充满动力去改变、去提升、去突破。
谭老师说,喜耀的一大特色是注重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主动感受和领悟。比如性情班会课、性情周主题活动、立志日活动、母亲节、教师节……开展各种特色的性情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中让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这比老师站在台上向学生分析利弊、灌输道理要来得有效。
据悉,香港喜耀教育机构每年都会在肇庆的抱绿山庄举办青少年的“明日领袖营”,用“接、转、开”的方法帮助青少年重塑人生。学员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地,喜耀的老师会分批去当助教,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学习、实践和巩固“性情教育法”。
文章作者:林瑞荣
发表日期:2013年7月9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霍韬晦教授的“性情教学法”在喜耀粤西学校幼儿部落实得非常精彩。那么,中小学推行得如何呢?毕竟,喜耀使用的是教育部指定的教材,也是要参加统一考试的。 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喜耀历年中考成绩都令人瞩目,其中2010年,学生成绩上重点线的比率更高达97%。 在前几天中考成绩公布榜单中,喜耀学生的重点线比率是90%,其中有44.8%的学生进入罗定市中考成绩前1000名。更难得的是,今年广东省实验中学在罗定仅仅录取4个名额,喜耀就再次占了两名(2011年,喜耀的2名学生被省实验中学录取)。 据记者了解,喜耀的生源并没有特别优势,相反,在一些家长的赞誉中,喜耀以能教好“调皮”孩子而闻名。因此,历年都会吸引一些比较难调教的孩子入学。喜耀如何让大部分孩子都能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呢?这背后有着怎么样的教育智慧?
1.感情是在“玩”中建立起来的
记者采访了喜耀初中部的老师,其中,谭老师是毕业班班主任,德高望重。谭老师自豪地讲述了两位优秀学生的成长故事。
卢景涛,2004年入读喜耀一年级,至今9年,是今年被广东省实验中学录取的学生之一。小时候的景涛胆小、内向,不善于与同学交往,不习惯学校生活,经常哭闹,这种现象在一年级的学生中非常普遍。
当时的班主任苏老师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苏老师每天会很早回到学校等学生们回来,课后经常和学生下棋或者玩游戏,做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多一些时间与学生相处,亲近学生,让学生信任老师,敢于和老师沟通。
喜耀老师有一句名言“感情是在玩中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是通过各种互动活动产生,而不是通过说教来建立。老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让学生的情感智慧得到锻炼和丰富。
在苏老师耐心的陪伴和玩乐中,景涛慢慢地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关爱,他的心渐渐被打开,开始融入了喜耀这个大家庭。
2.以舞台展示成果
喜耀性情教学法的原则之一是“以舞台展示成果”。意思是老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学生才容易增强自信。
卢景涛在喜耀得到最多的,正是展示的舞台。课堂上,老师鼓励他积极发言,并给予肯定;课堂外,老师将各类活动都交给学生自行组织策划,老师只是负责点评及喝彩。卢景涛的综合能力在各类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当景涛以优异成绩升上初中后,当时的班主任崔老师发现,景涛还需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为此,老师鼓励景涛参加校庆演讲比赛,经过反复演练,景涛在演讲比赛上表现出色并获奖。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景涛逐渐学会放松自己,打开心扉,自信地与人沟通交流。
谭老师说,景涛不仅学习成绩好,字写得漂亮,文章写得很好,为人方面还很谦和,很孝顺父母,很懂得关爱、体谅他人。在一次活动后,景涛曾流着泪说,千好万好不如父母好,他有今天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因此他很感恩父母。此外,家里有好东西他都会带回来与老师、同学分享……
另一个让谭老师骄傲的学生是蓝紫彤,她今年以768分的成绩成为罗定市中考第二名,她也是从小学到初中在喜耀就读了9年。紫彤是一个特别能让老师省心的孩子,她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不仅学习成绩好,领导力强,在诗、书、画、歌、舞、曲各方面都表现出色。
谭老师说,景涛、紫彤只是突出的个案,其实很多从小学至初中一直在喜耀读书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特质——学习成绩好、多才多艺、秉性纯厚、有志向、会感恩、不封闭、领导能力强,从喜耀毕业出去的学生,很多人在其他的学校都当了班干部……
3.“接、转、开”的性情教育
七年级班主任苏老师的一番讲话,让记者明白了喜耀学生成长的秘密。
苏老师说,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喜耀读完小学,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初中就可以放松要求了。其实,初中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通常伴随着一些叛逆行为:与父母的相处有隔阂、早恋、玩游戏、看小说杂志、厌学等,亟需正确引导。
霍韬晦教授的“性情教育法”还包括了另一套方法论,也是三个字“接、转、开”。
当孩子出现问题后,大部分家长或老师首先是责怪,或者讲大道理,结果孩子基本听不进去。“性情教育法”强调先要“接纳”,接纳孩子存在的问题。有了接纳,就会有产生认同、信任,与孩子沟通往往比较容易。此时,再通过活动,转化孩子,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体会和感悟道理,孩子才能真诚面对自己、反省自己。有了转化,孩子美好的性情就很容易被开发出来,也能给孩子开创一个全新看待问题的角度,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
例如,学生沉迷游戏,老师会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玩游戏的心得体会,然后通过网上的一些沉迷玩游戏造成不良后果的新闻报道,让学生去谈谈对这些报道的看法,老师进一步引导大家发掘学生沉迷游戏可能会出现的其他情况,让学生学会思考,开拓思维,学会如何面对和处理。
苏老师说,人在青春期是很容易有心结的,如果解不开便容易钻牛角尖,影响学习,影响成长,因此,我们都非常注意观察,发现学生的心结,帮助学生解除心里的包袱。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以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生活。
4.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谭老师说,喜耀推行性情教育,始终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在喜耀看来,学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老师会观察每个学生存在的障碍,会找出这些障碍的根源,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只要克服了自身的障碍,他的性情就会得到开发,而性情一旦被开发,学生自然就会充满动力去改变、去提升、去突破。
谭老师说,喜耀的一大特色是注重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主动感受和领悟。比如性情班会课、性情周主题活动、立志日活动、母亲节、教师节……开展各种特色的性情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中让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这比老师站在台上向学生分析利弊、灌输道理要来得有效。
据悉,香港喜耀教育机构每年都会在肇庆的抱绿山庄举办青少年的“明日领袖营”,用“接、转、开”的方法帮助青少年重塑人生。学员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地,喜耀的老师会分批去当助教,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学习、实践和巩固“性情教育法”。
环境是孩子成长的资源
文章标题:环境是孩子成长的资源——喜耀粤西学校性情教育系列报道之五
文章作者:林瑞荣
发表日期:2013年7月8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喜耀粤西学校校监霍韬晦教授认为,教育孩子不能只靠一两个理念或者一招半式,而要创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的环境——爱护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育人是不能急功近利的,环境的熏陶是一个潜移默化、持久的历程,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 记者在喜耀体会到了“性情教学法”的威力,特别而细微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特别懂事,言行之间经常让记者震动甚至震撼。除此之外,喜耀的环境设计和整体安排也带给记者深深的思考。
1.文化环境:设计中渗透爱
“粤西开喜耀,巨眼育千禧”,喜耀门口的这副对联吸引着每一个进校的人,深厚的理想气息蕴含于其中。学校黄主任告诉记者,这是霍韬晦教授在建校之初时写的,类似的对联在喜耀无处不在。
踏进校园,感受到的是朝气蓬勃的气息,以及求真、至善、尚美的校风。
在一面显眼的墙壁上,写着“注意安全,才是孝顺父母的好孩子”。黄主任介绍说,这句话是提醒孩子不要粗心大意,要懂得从父母的角度思考,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这也体现了我们的性情教育。
走近办公楼,楼下又一副对联赫然跃入记者眼帘:
立人立己晨击戊鼓
希贤希圣夜读子书
黄主任告诉记者,这是霍韬晦教授创作的春联,由罗定著名书法家、学校书法老师张锦洪书写。每年开春,霍韬晦教授均会亲自为学校题词,以鼓励学生志气,此类对联在二三楼办公室门口、图书馆门口都有,年年更新。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对联解读活动,目的是让师生理解、践行,并长养志气,每年“惊蛰”日定是全校师生的“立志日”。
霍韬晦教授曾对老师们说,《论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强调人要立志,人要有方向,教育必须教孩子做有知识、有规矩、有担当的人,不能立志当小人。要引导孩子从小形成优秀的品质,将来的人生空间才会开阔。
对联只是喜耀文化熏陶中的一项内容。中小学楼廊还贴有很多《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等经典中的金句。老师会引导学生解读本班级门口的经典语句,理解通透后到其他班级交流,以此启发孩子思维,还让孩子开放自己,学会沟通。而张贴出来的许多名言金句,从选句到制作都是初中部学生自己完成,体现了“不要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的理念。
2.艺术环境:唱响性情歌曲
“星星,亲切的闪耀;
月亮,温柔的光照。
天地,从来都不拒绝,
人间,永远都是爱。
……”
音乐室里面传来了音乐声。随着悠扬的歌声,记者悄然走进了7年级的音乐课堂。
同学们站着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环绕着弹奏钢琴曲的音乐老师,老师弹,学生唱,师生陶醉于悠扬的歌声中。歌词内容精简深刻,旋律优美动听,记者从未听过这类歌曲。
原来,这是喜耀特有的性情歌曲。学生正在唱的是《永远都是爱》,为霍韬晦教授亲自作词,台湾著名作曲家黄钟先生谱曲。霍韬晦教授深知重建新时代礼乐的重要性,认为好歌能开发好性情,为此写出二十多首歌词供师生咏唱,学生们都非常爱唱。例如这一首歌曲,句子虽短,但意境阔大,从天地对人的包容联系到人间永远都是爱,唱的人基本都会感动,从而走出小我,学习天地的旷达胸怀。
喜耀的性情教育非常重视艺术熏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感受力。除音乐外,学校还有舞蹈、棋艺、书法、绘画、健美和空手道等美育及体育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3.关系环境:建立双向信任
学校“地理园”,开放式空间让孩子有一个空旷的天地去感知春夏秋冬,感知天地之大。从“地理园”到学生宿舍,途经“最美笑容”区,墙上贴满孩子的最美笑容,看到这些笑容的人都会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
学生餐厅外,贴有《中庸》、《大学》、《正气歌》等,学生经过此道,便会大声地读出来。
记者来到学生宿舍,楼道干净敞亮,空气畅通,每间宿舍与走道间都留有非常宽敞的大厅。
黄主任告诉记者,宿舍内24小时均有生活老师值班处理大小事务。
记者问学生:“生活老师怎么照顾你们?”
一位学生说:“有一次我发烧,陈老师给我量体温,还从家里带了降火的汤水给我,我很感谢她!所以上次陈老师喉咙发炎的时候,我从家里带了琵琶润喉糖给她。”
另一位学生说:“有一次我流鼻血,范老师一连几天都关心我是否还流鼻血;后来语文老师奖励我一颗巧克力,我就送给范老师了。”
……
生活老师陈老师也告诉记者一个故事,去年做家务时她烫伤了右手,第二天早晨,她的宿舍办公桌有一包东西,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支烧伤膏,一排药丸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陈老师,知道您的手烫伤了,我委托妈妈让一个中医开了些药给您,望您早日康复!”署名是“爱您的学生”。这份不知是哪位学生带来的心意,让她十分感动。
记者发现,喜耀师生的关系很融洽,就如自己家人一样安全、信任、温馨。记者问黄主任,秘诀在哪里?
黄主任说,关键是爱。霍韬晦教授说,每个小孩都是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学习能力不一样,成长背景不一样,但是只要我们有爱心,就会知道他的问题和困难所在,只要互相信任,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对学生而言,班主任、科任老师很重要,生活老师同样重要。特别是寄宿学校,当孩子有问题时,当你鼓励和关心他,孩子自然就会接受和相信你。
4.饮食环境:健康、营养、快乐
午饭时间,记者来到饭堂,低年级学生已吃完返回宿舍,高年级学生正在排队领餐。师生混杂坐在一起有说有笑。记者随学生一起排队领餐,每个窗口有学生值日干部维持秩序,排队的孩子虽有说有笑,却很有秩序,没有人插队。
黄主任告诉记者,学生每天都有五菜一汤供选择,菜式由专业营养师设计,营养均衡搭配,早、午、晚餐的菜式每日不重复。另外,饭堂工作人员会根据季节变化而推出不同的菜肴,既保证味道可口及营养丰富,又注重当季的养生保健。
让孩子吃饱吃好,是喜耀饭堂的宗旨。为了采购到新鲜的蔬菜和肉菜,饭堂员工每天凌晨三点多就到菜市场采购。从采购到饭菜上桌,整个流程都有严格的要求。每位饭堂的员工均要进行定期体检,进入分餐间要佩戴卫生口罩,为保障饭菜卫生,出炉的菜品每一样都要留样48小时。
饭堂还特别规定:一、每天所剩的饭菜不能留用;二、厨房内部不另开“小灶”,学生吃什么,厨房吃什么。
品尝如此丰富可口的菜肴,看到如此严格的规定,记者终于明白为什么黄主任曾多次自豪地说:“有家长表扬我们饭堂员工,说喜耀的饭堂是最好的饭堂!”
环境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记者对此感触颇深。喜耀在硬件环境上考虑得面面俱到,在软件设计上处处融入性情,无论是一个标语,一幅对联,一个墙报,一首歌曲,一块砖头,乃至一张纸屑,都浸透着“性情”二字。
文章作者:林瑞荣
发表日期:2013年7月8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喜耀粤西学校校监霍韬晦教授认为,教育孩子不能只靠一两个理念或者一招半式,而要创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的环境——爱护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育人是不能急功近利的,环境的熏陶是一个潜移默化、持久的历程,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 记者在喜耀体会到了“性情教学法”的威力,特别而细微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特别懂事,言行之间经常让记者震动甚至震撼。除此之外,喜耀的环境设计和整体安排也带给记者深深的思考。
1.文化环境:设计中渗透爱
“粤西开喜耀,巨眼育千禧”,喜耀门口的这副对联吸引着每一个进校的人,深厚的理想气息蕴含于其中。学校黄主任告诉记者,这是霍韬晦教授在建校之初时写的,类似的对联在喜耀无处不在。
踏进校园,感受到的是朝气蓬勃的气息,以及求真、至善、尚美的校风。
在一面显眼的墙壁上,写着“注意安全,才是孝顺父母的好孩子”。黄主任介绍说,这句话是提醒孩子不要粗心大意,要懂得从父母的角度思考,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这也体现了我们的性情教育。
走近办公楼,楼下又一副对联赫然跃入记者眼帘:
立人立己晨击戊鼓
希贤希圣夜读子书
黄主任告诉记者,这是霍韬晦教授创作的春联,由罗定著名书法家、学校书法老师张锦洪书写。每年开春,霍韬晦教授均会亲自为学校题词,以鼓励学生志气,此类对联在二三楼办公室门口、图书馆门口都有,年年更新。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对联解读活动,目的是让师生理解、践行,并长养志气,每年“惊蛰”日定是全校师生的“立志日”。
霍韬晦教授曾对老师们说,《论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强调人要立志,人要有方向,教育必须教孩子做有知识、有规矩、有担当的人,不能立志当小人。要引导孩子从小形成优秀的品质,将来的人生空间才会开阔。
对联只是喜耀文化熏陶中的一项内容。中小学楼廊还贴有很多《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等经典中的金句。老师会引导学生解读本班级门口的经典语句,理解通透后到其他班级交流,以此启发孩子思维,还让孩子开放自己,学会沟通。而张贴出来的许多名言金句,从选句到制作都是初中部学生自己完成,体现了“不要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的理念。
2.艺术环境:唱响性情歌曲
“星星,亲切的闪耀;
月亮,温柔的光照。
天地,从来都不拒绝,
人间,永远都是爱。
……”
音乐室里面传来了音乐声。随着悠扬的歌声,记者悄然走进了7年级的音乐课堂。
同学们站着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环绕着弹奏钢琴曲的音乐老师,老师弹,学生唱,师生陶醉于悠扬的歌声中。歌词内容精简深刻,旋律优美动听,记者从未听过这类歌曲。
原来,这是喜耀特有的性情歌曲。学生正在唱的是《永远都是爱》,为霍韬晦教授亲自作词,台湾著名作曲家黄钟先生谱曲。霍韬晦教授深知重建新时代礼乐的重要性,认为好歌能开发好性情,为此写出二十多首歌词供师生咏唱,学生们都非常爱唱。例如这一首歌曲,句子虽短,但意境阔大,从天地对人的包容联系到人间永远都是爱,唱的人基本都会感动,从而走出小我,学习天地的旷达胸怀。
喜耀的性情教育非常重视艺术熏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感受力。除音乐外,学校还有舞蹈、棋艺、书法、绘画、健美和空手道等美育及体育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3.关系环境:建立双向信任
学校“地理园”,开放式空间让孩子有一个空旷的天地去感知春夏秋冬,感知天地之大。从“地理园”到学生宿舍,途经“最美笑容”区,墙上贴满孩子的最美笑容,看到这些笑容的人都会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
学生餐厅外,贴有《中庸》、《大学》、《正气歌》等,学生经过此道,便会大声地读出来。
记者来到学生宿舍,楼道干净敞亮,空气畅通,每间宿舍与走道间都留有非常宽敞的大厅。
黄主任告诉记者,宿舍内24小时均有生活老师值班处理大小事务。
记者问学生:“生活老师怎么照顾你们?”
一位学生说:“有一次我发烧,陈老师给我量体温,还从家里带了降火的汤水给我,我很感谢她!所以上次陈老师喉咙发炎的时候,我从家里带了琵琶润喉糖给她。”
另一位学生说:“有一次我流鼻血,范老师一连几天都关心我是否还流鼻血;后来语文老师奖励我一颗巧克力,我就送给范老师了。”
……
生活老师陈老师也告诉记者一个故事,去年做家务时她烫伤了右手,第二天早晨,她的宿舍办公桌有一包东西,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支烧伤膏,一排药丸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陈老师,知道您的手烫伤了,我委托妈妈让一个中医开了些药给您,望您早日康复!”署名是“爱您的学生”。这份不知是哪位学生带来的心意,让她十分感动。
记者发现,喜耀师生的关系很融洽,就如自己家人一样安全、信任、温馨。记者问黄主任,秘诀在哪里?
黄主任说,关键是爱。霍韬晦教授说,每个小孩都是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学习能力不一样,成长背景不一样,但是只要我们有爱心,就会知道他的问题和困难所在,只要互相信任,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对学生而言,班主任、科任老师很重要,生活老师同样重要。特别是寄宿学校,当孩子有问题时,当你鼓励和关心他,孩子自然就会接受和相信你。
4.饮食环境:健康、营养、快乐
午饭时间,记者来到饭堂,低年级学生已吃完返回宿舍,高年级学生正在排队领餐。师生混杂坐在一起有说有笑。记者随学生一起排队领餐,每个窗口有学生值日干部维持秩序,排队的孩子虽有说有笑,却很有秩序,没有人插队。
黄主任告诉记者,学生每天都有五菜一汤供选择,菜式由专业营养师设计,营养均衡搭配,早、午、晚餐的菜式每日不重复。另外,饭堂工作人员会根据季节变化而推出不同的菜肴,既保证味道可口及营养丰富,又注重当季的养生保健。
让孩子吃饱吃好,是喜耀饭堂的宗旨。为了采购到新鲜的蔬菜和肉菜,饭堂员工每天凌晨三点多就到菜市场采购。从采购到饭菜上桌,整个流程都有严格的要求。每位饭堂的员工均要进行定期体检,进入分餐间要佩戴卫生口罩,为保障饭菜卫生,出炉的菜品每一样都要留样48小时。
饭堂还特别规定:一、每天所剩的饭菜不能留用;二、厨房内部不另开“小灶”,学生吃什么,厨房吃什么。
品尝如此丰富可口的菜肴,看到如此严格的规定,记者终于明白为什么黄主任曾多次自豪地说:“有家长表扬我们饭堂员工,说喜耀的饭堂是最好的饭堂!”
环境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记者对此感触颇深。喜耀在硬件环境上考虑得面面俱到,在软件设计上处处融入性情,无论是一个标语,一幅对联,一个墙报,一首歌曲,一块砖头,乃至一张纸屑,都浸透着“性情”二字。
生命中重要的输入和输出
文章标题:生命中重要的输入和输出——喜耀粤西学校性情教育系列报道之四
文章作者:林瑞荣
发表日期:2013年7月5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喜耀粤西学校将霍韬晦教授独创的“性情教学法”作为教学特色,那么,什么是“性情教学法”?幼儿部谭红霞园长给记者看了一段梁芷媚校董介绍“性情教学法”的视频,并且介绍说,霍韬晦教授对“性情教学法”的概括是“入、转、出”三个字,虽然是常见的三个字,但每个字的背后都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
1.全方位输入,条件反射式吸收
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要吸收各种信息,从出生开始,这种吸收就自动运转,进入学校,就开始进行有方向性的吸收。霍韬晦概括的“入”,就是这种吸收,指的是每一个人生命中的“输入”。
不同的输入形式,尤其是不同的输入内容,决定着不同的吸收效果。喜耀提倡“全方位输入”,包括输入渠道多样化、输入内容丰富化、输入方式人性化,让孩子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讲、身体触和用心来感受,全方位地吸收身边的一切。
记者在喜耀幼儿部参观的几天当中,发现孩子们“入”的形式丰富多彩而又特别。游戏时间,花样多多,如踩高跷、过独木桥、跳呼啦圈等,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性情课,孩子们互相分享感受、合作表演情景剧等;常识教育活动,孩子们观察实验、到户外感受大自然、动手设计作品……
最独特的是,孩子们上厕所、列队走路、午睡起床也都在“入”。记者看到,孩子们上厕所后,部分行动快的孩子会一边等待一边背诵古诗、数数字、念绕口令;当孩子们列队去吃饭或者睡觉,从他们身边路过时,常常能听到一串《大学》、《中庸》、《论语》的诵读声;午睡起床时,尽管孩子们睡意未消,睡室里很快会响起孩子们的天籁之声……
喜耀倡导的人性化输入,主要体现为充分调动孩子的意愿,让孩子主动吸收,同时,输入的内容与孩子这个“人”有关,让孩子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关注内在的感受。这一点,与那种填鸭式灌输、唯知识灌输的教育方式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谭红霞说,全方位输入能够调动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形成条件反射式的吸收,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2.多形式输出,综合性展现能力
与“入”对应的是“出”,即输出,具体包括做、写、说、画、演几个方面。输入的目的是为了输出,也就是说,孩子们所学的一切,只有通过他们的行为等展现出来,他们的价值才会得到体现,对社会的贡献才会产生。
谭红霞向记者算了一笔帐:10分输入,如果能做到100分已很不容易了,但如果写、说分别都能做到100分的话,那么10分输入可能就会变成100万分的输出。
谭红霞说,喜耀的校监霍韬晦教授和校董梁芷媚,都是“做写说”样样齐全的人物,都非常注重输出。记者在之前听的两节课中,确实体验到喜耀的这种训练方向,比如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情景剧表演能力等等。
在喜耀校园,可以到处看到孩子的画,课室的门口、墙壁上都贴满孩子们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谭红霞说,画是一个人的思想、心里活动的集中展现,让孩子们画画,实际上让他们进行自我表达,尤其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弱,画画则是幼儿表达自己、呈现内心想法的良好方式。在喜耀,有一位“解画”的专家教老师们从画中看出孩子的内心和情绪,从而更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培育。而喜耀的“演”被称为“性情剧”,通过“演”让孩子进入人物角色,产生切身的体验和感受,是开发性情的重要手段。
说到这里,谭红霞自豪地指着挂在墙壁上的奖牌说:“孩子们参加‘成长足迹•2011年第八届全国幼儿创意美术大赛’获得了特等奖!”
3.把坏事变好事,把好事变成更好的事
“转”是“性情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指对“入”进行转化,具体包括:练、记、问、想、感、悟。
校董梁芷媚在视频中说:同样的“入”可以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出”,就像同样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却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转”的不同。同样的困难,有人生不如死,抑郁自杀,有人却能化悲痛为力量,也是因为“转”的不同。“转”得好,孩子一生受益,在面对任何问题或困难时,能够把坏事变好事,把好事变成更好的事。如果只注重“入”,而不重视“转”,很多人的人生就会走偏,自我中心、不敢担当等问题就会出现。
谭红霞说,霍韬晦教授提出的“转”很有指导意义,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是否会“转”决定着一个人输出什么,决定着一个人生命的走向。
喜耀的老师们用不同层次的“转”,教会孩子们学会转化,让“转”成为孩子们的习惯和性情。记者了解到,“转”的第一个层次是“练”、“记”,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阶段,根据这个特点,喜耀幼儿部从小班到大大班都推行经典诵读,其作用是引发孩子的天赋,潜移默化地奠定转化的方向。
“转”的第二个层次是“问”、“想”,因为会提问的孩子善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孩子有能力解决问题。记者发现喜耀的孩子都很善于提问和思考,在课堂上针对同一个问题,孩子往往能够给出不同的答案;老师讲到某个新鲜事物时,常常听到有孩子冒出一句“为什么?”。这种能力的养成,来自喜耀老师对孩子们日积月累的训练。
“转”的第三个层次是“感”、“悟”,这是性情教育中最重要的两点。梁芷媚对此的观点是:很多人只用“感觉”和情绪来生活,对事物的反应停留在“喜欢”或者“不喜欢”上,却不懂得“感受”,不轻易“感动”,更不会“感恩”。
喜耀用第三个层次的“转”,让孩子通过感受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体谅他人,懂得反省自己,懂得感恩。
为了让孩子从小学会感受和感悟,喜耀的教学体系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性情活动,比如母亲节“护蛋”行动——在孩子的肚子上绑一颗鸡蛋,孩子要保护鸡蛋一天完好无损,让孩子体验妈妈怀孕的感受,比如定期举行由孩子与父母一起参与的亲子活动、班长会在每周五组织各小组召开总结会,学习解决问题……
谭红霞说,校董梁芷媚经常强调,对孩子而言,“入”得有趣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无论怎样“入”,都不代表一个人能真正掌握、真正得到,只有通过吸收、转化,再由各种渠道输出,才能真正化为己用,才能表现出能力。因此,“出”是重点,是训练孩子综合能力的方法,而“转”是最关键的,它能够让孩子的内在性情积极正面、充满阳光。
文章作者:林瑞荣
发表日期:2013年7月5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喜耀粤西学校将霍韬晦教授独创的“性情教学法”作为教学特色,那么,什么是“性情教学法”?幼儿部谭红霞园长给记者看了一段梁芷媚校董介绍“性情教学法”的视频,并且介绍说,霍韬晦教授对“性情教学法”的概括是“入、转、出”三个字,虽然是常见的三个字,但每个字的背后都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
1.全方位输入,条件反射式吸收
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要吸收各种信息,从出生开始,这种吸收就自动运转,进入学校,就开始进行有方向性的吸收。霍韬晦概括的“入”,就是这种吸收,指的是每一个人生命中的“输入”。
不同的输入形式,尤其是不同的输入内容,决定着不同的吸收效果。喜耀提倡“全方位输入”,包括输入渠道多样化、输入内容丰富化、输入方式人性化,让孩子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讲、身体触和用心来感受,全方位地吸收身边的一切。
记者在喜耀幼儿部参观的几天当中,发现孩子们“入”的形式丰富多彩而又特别。游戏时间,花样多多,如踩高跷、过独木桥、跳呼啦圈等,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性情课,孩子们互相分享感受、合作表演情景剧等;常识教育活动,孩子们观察实验、到户外感受大自然、动手设计作品……
最独特的是,孩子们上厕所、列队走路、午睡起床也都在“入”。记者看到,孩子们上厕所后,部分行动快的孩子会一边等待一边背诵古诗、数数字、念绕口令;当孩子们列队去吃饭或者睡觉,从他们身边路过时,常常能听到一串《大学》、《中庸》、《论语》的诵读声;午睡起床时,尽管孩子们睡意未消,睡室里很快会响起孩子们的天籁之声……
喜耀倡导的人性化输入,主要体现为充分调动孩子的意愿,让孩子主动吸收,同时,输入的内容与孩子这个“人”有关,让孩子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关注内在的感受。这一点,与那种填鸭式灌输、唯知识灌输的教育方式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谭红霞说,全方位输入能够调动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形成条件反射式的吸收,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2.多形式输出,综合性展现能力
与“入”对应的是“出”,即输出,具体包括做、写、说、画、演几个方面。输入的目的是为了输出,也就是说,孩子们所学的一切,只有通过他们的行为等展现出来,他们的价值才会得到体现,对社会的贡献才会产生。
谭红霞向记者算了一笔帐:10分输入,如果能做到100分已很不容易了,但如果写、说分别都能做到100分的话,那么10分输入可能就会变成100万分的输出。
谭红霞说,喜耀的校监霍韬晦教授和校董梁芷媚,都是“做写说”样样齐全的人物,都非常注重输出。记者在之前听的两节课中,确实体验到喜耀的这种训练方向,比如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情景剧表演能力等等。
在喜耀校园,可以到处看到孩子的画,课室的门口、墙壁上都贴满孩子们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谭红霞说,画是一个人的思想、心里活动的集中展现,让孩子们画画,实际上让他们进行自我表达,尤其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弱,画画则是幼儿表达自己、呈现内心想法的良好方式。在喜耀,有一位“解画”的专家教老师们从画中看出孩子的内心和情绪,从而更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培育。而喜耀的“演”被称为“性情剧”,通过“演”让孩子进入人物角色,产生切身的体验和感受,是开发性情的重要手段。
说到这里,谭红霞自豪地指着挂在墙壁上的奖牌说:“孩子们参加‘成长足迹•2011年第八届全国幼儿创意美术大赛’获得了特等奖!”
3.把坏事变好事,把好事变成更好的事
“转”是“性情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指对“入”进行转化,具体包括:练、记、问、想、感、悟。
校董梁芷媚在视频中说:同样的“入”可以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出”,就像同样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却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转”的不同。同样的困难,有人生不如死,抑郁自杀,有人却能化悲痛为力量,也是因为“转”的不同。“转”得好,孩子一生受益,在面对任何问题或困难时,能够把坏事变好事,把好事变成更好的事。如果只注重“入”,而不重视“转”,很多人的人生就会走偏,自我中心、不敢担当等问题就会出现。
谭红霞说,霍韬晦教授提出的“转”很有指导意义,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是否会“转”决定着一个人输出什么,决定着一个人生命的走向。
喜耀的老师们用不同层次的“转”,教会孩子们学会转化,让“转”成为孩子们的习惯和性情。记者了解到,“转”的第一个层次是“练”、“记”,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阶段,根据这个特点,喜耀幼儿部从小班到大大班都推行经典诵读,其作用是引发孩子的天赋,潜移默化地奠定转化的方向。
“转”的第二个层次是“问”、“想”,因为会提问的孩子善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孩子有能力解决问题。记者发现喜耀的孩子都很善于提问和思考,在课堂上针对同一个问题,孩子往往能够给出不同的答案;老师讲到某个新鲜事物时,常常听到有孩子冒出一句“为什么?”。这种能力的养成,来自喜耀老师对孩子们日积月累的训练。
“转”的第三个层次是“感”、“悟”,这是性情教育中最重要的两点。梁芷媚对此的观点是:很多人只用“感觉”和情绪来生活,对事物的反应停留在“喜欢”或者“不喜欢”上,却不懂得“感受”,不轻易“感动”,更不会“感恩”。
喜耀用第三个层次的“转”,让孩子通过感受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体谅他人,懂得反省自己,懂得感恩。
为了让孩子从小学会感受和感悟,喜耀的教学体系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性情活动,比如母亲节“护蛋”行动——在孩子的肚子上绑一颗鸡蛋,孩子要保护鸡蛋一天完好无损,让孩子体验妈妈怀孕的感受,比如定期举行由孩子与父母一起参与的亲子活动、班长会在每周五组织各小组召开总结会,学习解决问题……
谭红霞说,校董梁芷媚经常强调,对孩子而言,“入”得有趣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无论怎样“入”,都不代表一个人能真正掌握、真正得到,只有通过吸收、转化,再由各种渠道输出,才能真正化为己用,才能表现出能力。因此,“出”是重点,是训练孩子综合能力的方法,而“转”是最关键的,它能够让孩子的内在性情积极正面、充满阳光。
让孩子在常识中滋养光明的心
文章标题:让孩子在常识中滋养光明的心——喜耀粤西学校性情教育系列报道之三
文章作者:林瑞荣
发表日期:2013年7月4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在喜耀粤西学校,孩子们除了情感丰富外,思维也很开阔,想象力很好。这要归功于性情教育由内而外的塑造力。 霍韬晦教授曾说,教育是人的教育,是成长生命的教育,开发其本身就具有的美善性情,启其蒙昧,解其闭塞。《易传》所谓“蒙以养正”(蒙卦彖辞),意思就是儿童在蒙昧阶段便要教之以正道,而不是只灌输知识。教育要注重生命的取向,要教人认识他自己、成长他自己和完成他自己。 霍韬晦指出,内在的成长才是安身立命之本,“性情之教”就是教我们向内看我们的心,这是一个光明的心,而且是有其承担力之心。这可以说就是喜耀教育的精神。 这种精神也鲜明地体现在喜耀的常识教育之中。顾名思义,常识教育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教育,帮助孩子认识世界、启发思维,并学习与环境相处。 记者再次进入幼儿部的课堂观摩“常识教育”,这次的常识是“水”。
常识教育——《生病的水娃娃》
一群大班四五岁的孩子,围坐成U型,小眼睛紧紧地盯着坐在中间的李老师。李老师正用一个电热壶烧水,壶盖被镜子代替,随着水温的升高,镜子上蒙上一层水蒸气。没一会,水烧开了,呼呼地冒出水汽。李老师提问:“谁知道这些冒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啊?”
有孩子回答:“老师,是水蒸气!”
李老师表扬他说:“你真棒,那你们什么时候会见到水蒸气呢?”
孩子纷纷抢答:煮粥、烧开水、煲汤……
李老师继续追问:“水蒸气是怎么样的?”
“白白的,像雾一样。”
“烫烫的,会烫伤人!”
李老师接着说:“是的,水蒸气是烫烫的,温度很高,所以看到水蒸气不能随便去摸,一定要注意安全。”
李老师拿出当壶盖的镜子,让孩子轮流摸一下,感受镜子的温度。
接着,李老师把镜子放在一个杯子上,没一会儿,把凝结着水珠的镜子翻过来给孩子看,原来水蒸气遇冷又变成水了。
老师给每个孩子的小手上都沾上水珠,玩起了“水珠变变变”的游戏。等到手上的水珠蒸发后,老师再次提问:“我们手上的小水珠到哪里去了?”孩子们瞪大了惊奇的眼睛,也由此明白了老师接下来讲解的“蒸发”的概念。
课堂即将结束,李老师总结说:“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水在不同的温度中会有不同的形态:液态、固态、气态。”孩子们纷纷点头,表示懂了。
记者课后与李老师交流,才知道错过了前半节的精彩——老师将几个小玩具分别放进几个装满水的玻璃杯里,放进冰箱冻一晚变成冰,第二天拿来让孩子们分组研讨从冰里拿出小玩具的方法。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想到了很多方法,例如放在太阳底下晒、放进热水中融化等等。
李老师说,孩子们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他们用眼睛观察,用手去接触,用脑袋思考,用嘴巴表达,牢牢地记住了水的三种形态及转化的过程和原因。
据李老师介绍,“水”主题已经探究半个学期了。记者翻阅相关的教案:《水的特征》、《污水变清了》、《生病的水娃娃》、《猴子捞月》、《倒影》、《美丽的彩虹》以及《认识水的三态》,从了解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到认识污水经过多道工序后才能饮用;从知道如今水受到严重污染需要人类的保护,到明白水有倒影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画出各种各样的景物,以及到今天的实验后认识水的三态,整个系列几乎把这个“水娃娃”研究了个透彻。
常识教育一样渗透着性情教育,在《生病的水娃娃》课程中,孩子们知道水娃娃被污染,感到非常难过,很想去帮帮她,老师借机引导孩子们学会珍惜和保护水资源,这就是借助常识的性情开发。
记者听了后非常感慨,“水”本是日常所见之物,无需刻意学习,但喜耀的老师居然能带着孩子探究了大半学期,着实让人佩服!
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有着探索的本能,喜耀的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探究的兴趣和能力,还教会孩子很多生活常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更开发了孩子的性情,从内而外地培养着孩子的成长。
玩具不是越多越好
看到记者对常识教育很感兴趣,李老师兴奋地说:“明天的主题会更有趣,孩子们要拿废旧的广告纸来叠纸船、飞机和莲花,感受水的浮力。”
常识教育的一个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和认识身边的事物,让孩子自己动手,开发孩子的创造力,所以,喜耀的很多玩具、教具都是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比如,孩子们用旧报纸卷成球,既环保,又安全;用饮料罐做高跷、汽车零件、坦克以及保龄球;用奶粉罐盖子做飞碟,用纸巾和塑料袋做衣服;用废旧的纸盒、牙膏盒做很多玩具的身体;用空心菜和花生壳做成项链……孩子们在课堂上创造不同的教具,下课后,这些教具便成了玩具。
李老师说,孩子们特别喜欢自己参与制作的玩具,其喜爱程度往往超过在商店里买的玩具,因为是自己制作的,孩子们特别珍惜,每次向别人展示玩具时都有一份自豪感。喜耀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从自己的成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也学会了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记者一直认为,玩具越多,孩子越快乐,这是父母爱的表现。在喜耀目睹了幼儿部孩子们的行为和状态后,这种想法完全被颠覆,因为,再多的玩具,孩子如果不会玩,也只会维持三分钟的热度;玩具太多,孩子反而容易喜新厌旧,不懂得珍惜,还不环保。喜耀让孩子“玩中学,学中玩”,把孩子的精力引导到创新上,让孩子从中产生成就感,内在的性情开发了,外在的知识吸收就变得容易,行为上的各种创新就可能随时发生。
李老师本人也经历过观念和习惯的冲击及颠覆。她说,刚来喜耀的时候有点不习惯,原来的幼儿园有很多玩具,用玩具来吸引孩子,管理上就比较轻松,喜耀的做法却大不一样。开学前,老师要集体备课,设计好整个学期的主题,无论是性情课还是主题课,老师都要充分准备。有些主题是永恒的,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探讨,例如“水”和“四季”,从3岁到6岁的孩子年年都会探究,只是探究的深浅不同;有些主题只适合某个年龄段的孩子,所有设计都必须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
李老师过往带领孩子们做过的主题有:“开开心心上学去”、“食物派对”、“车”、“球”、“服装”、“蔬菜”、“惊奇一线”、“购物商场”、“身边的数字”、“有趣的拼音”……这些主题都是孩子们经常接触到的常识性话题,他们非常感兴趣,对生活也有了更加清晰而直观的了解和理解。
霍韬晦教授曾说:一个人要是只学习知识,就有可能变得功利化,生命的方向也可能变得扭曲,而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内心的性情,是让他们今后的人生美善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在喜耀幼儿部的数天观察,记者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文章作者:林瑞荣
发表日期:2013年7月4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在喜耀粤西学校,孩子们除了情感丰富外,思维也很开阔,想象力很好。这要归功于性情教育由内而外的塑造力。 霍韬晦教授曾说,教育是人的教育,是成长生命的教育,开发其本身就具有的美善性情,启其蒙昧,解其闭塞。《易传》所谓“蒙以养正”(蒙卦彖辞),意思就是儿童在蒙昧阶段便要教之以正道,而不是只灌输知识。教育要注重生命的取向,要教人认识他自己、成长他自己和完成他自己。 霍韬晦指出,内在的成长才是安身立命之本,“性情之教”就是教我们向内看我们的心,这是一个光明的心,而且是有其承担力之心。这可以说就是喜耀教育的精神。 这种精神也鲜明地体现在喜耀的常识教育之中。顾名思义,常识教育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教育,帮助孩子认识世界、启发思维,并学习与环境相处。 记者再次进入幼儿部的课堂观摩“常识教育”,这次的常识是“水”。
常识教育——《生病的水娃娃》
一群大班四五岁的孩子,围坐成U型,小眼睛紧紧地盯着坐在中间的李老师。李老师正用一个电热壶烧水,壶盖被镜子代替,随着水温的升高,镜子上蒙上一层水蒸气。没一会,水烧开了,呼呼地冒出水汽。李老师提问:“谁知道这些冒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啊?”
有孩子回答:“老师,是水蒸气!”
李老师表扬他说:“你真棒,那你们什么时候会见到水蒸气呢?”
孩子纷纷抢答:煮粥、烧开水、煲汤……
李老师继续追问:“水蒸气是怎么样的?”
“白白的,像雾一样。”
“烫烫的,会烫伤人!”
李老师接着说:“是的,水蒸气是烫烫的,温度很高,所以看到水蒸气不能随便去摸,一定要注意安全。”
李老师拿出当壶盖的镜子,让孩子轮流摸一下,感受镜子的温度。
接着,李老师把镜子放在一个杯子上,没一会儿,把凝结着水珠的镜子翻过来给孩子看,原来水蒸气遇冷又变成水了。
老师给每个孩子的小手上都沾上水珠,玩起了“水珠变变变”的游戏。等到手上的水珠蒸发后,老师再次提问:“我们手上的小水珠到哪里去了?”孩子们瞪大了惊奇的眼睛,也由此明白了老师接下来讲解的“蒸发”的概念。
课堂即将结束,李老师总结说:“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水在不同的温度中会有不同的形态:液态、固态、气态。”孩子们纷纷点头,表示懂了。
记者课后与李老师交流,才知道错过了前半节的精彩——老师将几个小玩具分别放进几个装满水的玻璃杯里,放进冰箱冻一晚变成冰,第二天拿来让孩子们分组研讨从冰里拿出小玩具的方法。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想到了很多方法,例如放在太阳底下晒、放进热水中融化等等。
李老师说,孩子们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他们用眼睛观察,用手去接触,用脑袋思考,用嘴巴表达,牢牢地记住了水的三种形态及转化的过程和原因。
据李老师介绍,“水”主题已经探究半个学期了。记者翻阅相关的教案:《水的特征》、《污水变清了》、《生病的水娃娃》、《猴子捞月》、《倒影》、《美丽的彩虹》以及《认识水的三态》,从了解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到认识污水经过多道工序后才能饮用;从知道如今水受到严重污染需要人类的保护,到明白水有倒影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画出各种各样的景物,以及到今天的实验后认识水的三态,整个系列几乎把这个“水娃娃”研究了个透彻。
常识教育一样渗透着性情教育,在《生病的水娃娃》课程中,孩子们知道水娃娃被污染,感到非常难过,很想去帮帮她,老师借机引导孩子们学会珍惜和保护水资源,这就是借助常识的性情开发。
记者听了后非常感慨,“水”本是日常所见之物,无需刻意学习,但喜耀的老师居然能带着孩子探究了大半学期,着实让人佩服!
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有着探索的本能,喜耀的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探究的兴趣和能力,还教会孩子很多生活常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更开发了孩子的性情,从内而外地培养着孩子的成长。
玩具不是越多越好
看到记者对常识教育很感兴趣,李老师兴奋地说:“明天的主题会更有趣,孩子们要拿废旧的广告纸来叠纸船、飞机和莲花,感受水的浮力。”
常识教育的一个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和认识身边的事物,让孩子自己动手,开发孩子的创造力,所以,喜耀的很多玩具、教具都是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比如,孩子们用旧报纸卷成球,既环保,又安全;用饮料罐做高跷、汽车零件、坦克以及保龄球;用奶粉罐盖子做飞碟,用纸巾和塑料袋做衣服;用废旧的纸盒、牙膏盒做很多玩具的身体;用空心菜和花生壳做成项链……孩子们在课堂上创造不同的教具,下课后,这些教具便成了玩具。
李老师说,孩子们特别喜欢自己参与制作的玩具,其喜爱程度往往超过在商店里买的玩具,因为是自己制作的,孩子们特别珍惜,每次向别人展示玩具时都有一份自豪感。喜耀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从自己的成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也学会了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记者一直认为,玩具越多,孩子越快乐,这是父母爱的表现。在喜耀目睹了幼儿部孩子们的行为和状态后,这种想法完全被颠覆,因为,再多的玩具,孩子如果不会玩,也只会维持三分钟的热度;玩具太多,孩子反而容易喜新厌旧,不懂得珍惜,还不环保。喜耀让孩子“玩中学,学中玩”,把孩子的精力引导到创新上,让孩子从中产生成就感,内在的性情开发了,外在的知识吸收就变得容易,行为上的各种创新就可能随时发生。
李老师本人也经历过观念和习惯的冲击及颠覆。她说,刚来喜耀的时候有点不习惯,原来的幼儿园有很多玩具,用玩具来吸引孩子,管理上就比较轻松,喜耀的做法却大不一样。开学前,老师要集体备课,设计好整个学期的主题,无论是性情课还是主题课,老师都要充分准备。有些主题是永恒的,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探讨,例如“水”和“四季”,从3岁到6岁的孩子年年都会探究,只是探究的深浅不同;有些主题只适合某个年龄段的孩子,所有设计都必须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
李老师过往带领孩子们做过的主题有:“开开心心上学去”、“食物派对”、“车”、“球”、“服装”、“蔬菜”、“惊奇一线”、“购物商场”、“身边的数字”、“有趣的拼音”……这些主题都是孩子们经常接触到的常识性话题,他们非常感兴趣,对生活也有了更加清晰而直观的了解和理解。
霍韬晦教授曾说:一个人要是只学习知识,就有可能变得功利化,生命的方向也可能变得扭曲,而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内心的性情,是让他们今后的人生美善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在喜耀幼儿部的数天观察,记者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文章标题: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喜耀粤西学校性情教育系列报道之二
文章作者:林瑞荣
发表日期:2013年7月3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教育要回归生命,回归生命中的性情,这种性情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生命的方向和质量。喜耀粤西学校创办人霍韬晦教授多年来以此为宗旨,创立了性情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他认为,性情教育与年龄无关,而是与每一个生命相关,性情教育需要融入基础教育,也应该从幼儿园开始。为此,喜耀的性情教育贯穿于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每一个学段,伴随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成为这所学校显著的特色和标志。
性情教育——一旦心开,便会光明
霍韬晦教授亲自设计了两套方法论——“喜耀性情教育法”、“喜耀性情教学法”,学校校董梁芷媚将这两套方法论提炼为“三四四”的框架并加以落实推进,喜耀的老师们则围绕着方法论及“三四四”设计了一系列的性情课。
喜耀幼儿部的谭红霞园长,2006年进入喜耀工作,被性情教育所熏陶和浸润。她一脸灿烂地说,性情教育没有固定的教材,它不是知识,不是工具,而是教人成长的智慧之学。
性情课是喜耀粤西学校的校本课程,它注重开发孩子的性情,启发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感受——感受事物、感受他人。性情教育的内在逻辑是这样的:有感受,孩子的心就能打开;心灵一旦被打开,孩子就能走向光明;而内心充满光明的孩子,他会自觉、自主、自立、自省,建立起独立的人格,从而在生活中表现出感恩父母,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不计较,会体谅,肯付出,愿承担等行为和品质。
喜耀性情课——《让爱传出去》
记者有幸观摩了一堂喜耀的性情课《让爱传出去》。幼儿部大大2班的30个五六岁的孩子,围着课室坐了三排。
据授课的陈老师介绍,这堂课是让孩子们明白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感恩父母,努力学习,做好自己!”这是幼儿园所有班级的班呼,孩子们的童声整齐响亮,充满活力,性情课在这样的气氛中开始。
第一个环节,孩子举手分享自己体验过哪些快乐。
孩子们主动举手,积极分享:“与爸爸玩”、“一家人野餐”、“帮妈妈洗碗”……答案五花八门,却真实可爱,都是简单的快乐。老师则不断地鼓励孩子们发言,并进行总结、点评和引导。
陈老师说,“喜耀性情教学法”很注重“说”,因为要培养未来的优秀人才,一定要训练“说”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玩“盲人找书包”的游戏。
扮演“盲人”的孩子要找到放在课室中间的书包,但因为蒙着眼睛,孩子就失去了方向感,很容易走偏。这时候,老师会问:谁愿意出来帮助他?举手的孩子便有机会成为帮助者。
游戏结束后,老师请玩游戏的两个孩子分享角色扮演的感受。孩子的感受真实流露:“蒙着眼睛很紧张很害怕”、“帮助别人很快乐”……
原来,“分享”是喜耀性情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分享,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感受能力和倾听能力,更重要的是老师并不需要对孩子讲大道理,道理就自然地融入了孩子的内心。
第三个环节是“帮助”话题的延伸。
老师继续启发孩子:分享你曾经帮助过别人的一件事。孩子们分享的好事很有趣:“给乞丐钱”、“帮妈妈擦栏杆”、“放走一只小鸟”、“帮乌龟洗澡”……记者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丝丝的感动。
自主管理——塑造独立性
在性情课的第四个环节,老师让孩子们用情景剧的方式把帮助他人的场景表演出来,令记者大开眼界。开眼界的不光是表演,而是老师一宣布任务,孩子立即分成小组围成四个小圆圈热烈地讨论起来。
原来,喜耀连幼儿园都推行“主动学习、自主管理”,班级管理制度能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各种横纵向小组负责不同的事务,如生活委员负责管理餐厅、宿舍,纪律委员负责管理课堂,小组长负责平日小组的活动,班长负责统筹全班,班长轮流制,每周召开总结会……这不就是培养未来领袖的方式吗?!
据记者了解,这类制度能在中小学推行已经很不简单了,而幼儿园能够做到,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然而,事实就在眼前,记者不得不信。
喜耀的小人儿管理起班级真是有模有样,只见那些小脑袋凑在一起,讨论场景、分配任务、准备道具、演练台词,其认真投入程度就像一个个“小大人”。
另外,班内还形成了一个“凡表演必点评”的惯例——下一组同学点评上一组同学的表演。通过点评,孩子们学会了留心观察、倾听、学习他人的做法,既尊重他人,又能帮助他人成长,自身更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
四个环节下来,全班几乎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第五个环节是总结,同样精彩得出人意料。
表演结束后,陈老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此时,老师扮演一个失明的孩子,述说着失明所遇到的各种障碍,老师动情地说着,孩子们静静地听着、感受着、领悟着……
最后,课程在歌曲《感恩的心》中结束。被课程感动和感悟的不仅有大大2班的小朋友,还有记者本人。
记者对这样的性情课深感惊奇:整堂课上,老师没有强调过一次纪律,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孩子们充分参与,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能力,还让孩子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喜耀是怎么做到的?
陈老师问我:“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喜耀的老师都有灿烂的笑容?”我仔细回想,还真是这样。陈老师继续说,我以前在别的学校,是一个很“紧”的人,学生有一点点表现不如意,都会很急躁;来了喜耀之后,懂得了性情教育是人的教育,性情课最重要是开发孩子的性情,而只有老师的性情得到开发,孩子的性情才能得到开发;孩子的性情开发了,自然而然就做到了。
记者追问:老师的性情如何开发呢?
陈老师说,喜耀的老师都有机会到香港参加霍韬晦教授的课程,霍教授是当代教育家,我们能跟着他学习性情教育,终身受益,非常幸运。
文章作者:林瑞荣
发表日期:2013年7月3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教育要回归生命,回归生命中的性情,这种性情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生命的方向和质量。喜耀粤西学校创办人霍韬晦教授多年来以此为宗旨,创立了性情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他认为,性情教育与年龄无关,而是与每一个生命相关,性情教育需要融入基础教育,也应该从幼儿园开始。为此,喜耀的性情教育贯穿于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每一个学段,伴随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成为这所学校显著的特色和标志。
性情教育——一旦心开,便会光明
霍韬晦教授亲自设计了两套方法论——“喜耀性情教育法”、“喜耀性情教学法”,学校校董梁芷媚将这两套方法论提炼为“三四四”的框架并加以落实推进,喜耀的老师们则围绕着方法论及“三四四”设计了一系列的性情课。
喜耀幼儿部的谭红霞园长,2006年进入喜耀工作,被性情教育所熏陶和浸润。她一脸灿烂地说,性情教育没有固定的教材,它不是知识,不是工具,而是教人成长的智慧之学。
性情课是喜耀粤西学校的校本课程,它注重开发孩子的性情,启发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感受——感受事物、感受他人。性情教育的内在逻辑是这样的:有感受,孩子的心就能打开;心灵一旦被打开,孩子就能走向光明;而内心充满光明的孩子,他会自觉、自主、自立、自省,建立起独立的人格,从而在生活中表现出感恩父母,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不计较,会体谅,肯付出,愿承担等行为和品质。
喜耀性情课——《让爱传出去》
记者有幸观摩了一堂喜耀的性情课《让爱传出去》。幼儿部大大2班的30个五六岁的孩子,围着课室坐了三排。
据授课的陈老师介绍,这堂课是让孩子们明白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感恩父母,努力学习,做好自己!”这是幼儿园所有班级的班呼,孩子们的童声整齐响亮,充满活力,性情课在这样的气氛中开始。
第一个环节,孩子举手分享自己体验过哪些快乐。
孩子们主动举手,积极分享:“与爸爸玩”、“一家人野餐”、“帮妈妈洗碗”……答案五花八门,却真实可爱,都是简单的快乐。老师则不断地鼓励孩子们发言,并进行总结、点评和引导。
陈老师说,“喜耀性情教学法”很注重“说”,因为要培养未来的优秀人才,一定要训练“说”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玩“盲人找书包”的游戏。
扮演“盲人”的孩子要找到放在课室中间的书包,但因为蒙着眼睛,孩子就失去了方向感,很容易走偏。这时候,老师会问:谁愿意出来帮助他?举手的孩子便有机会成为帮助者。
游戏结束后,老师请玩游戏的两个孩子分享角色扮演的感受。孩子的感受真实流露:“蒙着眼睛很紧张很害怕”、“帮助别人很快乐”……
原来,“分享”是喜耀性情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分享,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感受能力和倾听能力,更重要的是老师并不需要对孩子讲大道理,道理就自然地融入了孩子的内心。
第三个环节是“帮助”话题的延伸。
老师继续启发孩子:分享你曾经帮助过别人的一件事。孩子们分享的好事很有趣:“给乞丐钱”、“帮妈妈擦栏杆”、“放走一只小鸟”、“帮乌龟洗澡”……记者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丝丝的感动。
自主管理——塑造独立性
在性情课的第四个环节,老师让孩子们用情景剧的方式把帮助他人的场景表演出来,令记者大开眼界。开眼界的不光是表演,而是老师一宣布任务,孩子立即分成小组围成四个小圆圈热烈地讨论起来。
原来,喜耀连幼儿园都推行“主动学习、自主管理”,班级管理制度能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各种横纵向小组负责不同的事务,如生活委员负责管理餐厅、宿舍,纪律委员负责管理课堂,小组长负责平日小组的活动,班长负责统筹全班,班长轮流制,每周召开总结会……这不就是培养未来领袖的方式吗?!
据记者了解,这类制度能在中小学推行已经很不简单了,而幼儿园能够做到,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然而,事实就在眼前,记者不得不信。
喜耀的小人儿管理起班级真是有模有样,只见那些小脑袋凑在一起,讨论场景、分配任务、准备道具、演练台词,其认真投入程度就像一个个“小大人”。
另外,班内还形成了一个“凡表演必点评”的惯例——下一组同学点评上一组同学的表演。通过点评,孩子们学会了留心观察、倾听、学习他人的做法,既尊重他人,又能帮助他人成长,自身更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
四个环节下来,全班几乎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第五个环节是总结,同样精彩得出人意料。
表演结束后,陈老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此时,老师扮演一个失明的孩子,述说着失明所遇到的各种障碍,老师动情地说着,孩子们静静地听着、感受着、领悟着……
最后,课程在歌曲《感恩的心》中结束。被课程感动和感悟的不仅有大大2班的小朋友,还有记者本人。
记者对这样的性情课深感惊奇:整堂课上,老师没有强调过一次纪律,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孩子们充分参与,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能力,还让孩子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喜耀是怎么做到的?
陈老师问我:“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喜耀的老师都有灿烂的笑容?”我仔细回想,还真是这样。陈老师继续说,我以前在别的学校,是一个很“紧”的人,学生有一点点表现不如意,都会很急躁;来了喜耀之后,懂得了性情教育是人的教育,性情课最重要是开发孩子的性情,而只有老师的性情得到开发,孩子的性情才能得到开发;孩子的性情开发了,自然而然就做到了。
记者追问:老师的性情如何开发呢?
陈老师说,喜耀的老师都有机会到香港参加霍韬晦教授的课程,霍教授是当代教育家,我们能跟着他学习性情教育,终身受益,非常幸运。
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做事的权利
文章标题: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做事的权利——喜耀粤西学校性情教育系列报道之一
文章作者:林瑞荣
发表日期:2013年7月2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开栏语:罗定喜耀粤西学校办学14年,默默耕耘,开创和践行性情教育取得骄人成绩。今年5月,《文化纵横》杂志社社长杨平到喜耀粤西学校考察,当他了解到喜耀的“性情教学法”及其课例后,用了“震动”和“震撼”来表达他的感受,并给予“中国教育的希望”这样的高度评价。 喜耀粤西学校的性情教育到底有何奥妙?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深入该校一个星期,与师生同吃住同学习,真切感受到喜耀粤西学校独特的教育探索和浓郁的文化积淀。本着为我市教育和文化建设提供启发及借鉴的目的,本报特推出“揭秘性情教育,探寻喜耀文化”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喜耀粤西学校,是由中国当代思想家、教育家、性情文化之倡导者、霍韬晦教授于1999年创办,由香港“喜耀教育文化基金”支持兴办的一所民办学校,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三个学段都在大力践行性情教育,成为我市教育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记者怀着好奇,首先了解幼儿园的性情教育。3到6岁的小孩,喜耀到底怎么教?
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做事的权利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喜耀幼儿楼,映入眼帘的是,精心制作的小装饰挂满了整个长廊,色彩斑斓,充满童趣。记者禁不住赞叹喜耀老师心灵手巧,陪同参观的谭红霞园长纠正说:“这些不是老师们的作品,而是由各个班的孩子们亲手剪裁,再一起串起来的。”
谭红霞说,喜耀校监霍韬晦教授创立的性情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理念是“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做事的权利”。很多成年人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孩子年龄小,不具备做事能力;或是担心孩子把事情做砸,于是经常代替孩子做事。殊不知,这些观念将废掉孩子的做事能力,让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
为此,喜耀会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自己动手。喜耀有很多艺术熏陶的手工课,专为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陶冶孩子的性情,例如“汽车展”,让孩子用环保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汽车模型;还有艺术剪纸、心意卡、水印画……
此时,刚好是幼儿园第一节课下课,记者跟随谭红霞走进了一间课室,一群3岁左右的孩子正在收拾自己的学具——橡皮擦放在小盒子里,铅笔放在笔筒里,美术本叠好放在一个墙角的架子上,彩笔装好放在另一个架子上,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热闹却不混乱。
看到记者惊讶的表情,班主任张老师向记者介绍:“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我们的孩子下课后都会先收拾好课桌才能去喝水、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东西用完了要主动收拾。好习惯成就一生。”
在喜耀,孩子们不仅要自己收拾学具,还要帮老师整理教具,每次活动后出了汗,孩子们要自己更换衣服,或相互帮垫毛巾;班内的学习小组有分工,有的负责打温水、有的负责课前擦桌子、摆放凳子……总之,只要在安全范围内,孩子们能够自己做的事,老师都会“袖手旁观”,在一旁静静观看,享受着孩子们成长的快乐。当孩子们习惯动手后,喜耀还会引导孩子,父母回家,递上一双拖鞋、倒上一杯水……
谭红霞自豪地说:“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不仅是训练能力,更是开发性情,让孩子们从做事中学会感受自己,感受他人的辛劳与付出,从而更加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爱与付出,这就是性情教育。”
离开的时候比来的时候更好更干净
在喜耀,记者发现,性情教育的理念处处有体现。
走进幼儿园的餐厅,记者又一次感到诧异和感动——孩子们用完餐后,立即动手收拾餐桌,连3岁的小班孩子都不例外。
他们首先会把掉在桌上的饭菜一一弄到碗里,然后把餐具整齐分类叠放在一起,方便厨房阿姨收走;纸巾擦完小嘴巴后,会继续用来擦桌子,最后才扔到墙角的垃圾筐里。当这一切做好后,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又刷刷地把凳子拿起来搬到角落叠放好。
谭红霞说:“能力是被开发出来的,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动手的平台,学校宁愿多花上百万的资金专门给幼儿园建造了一个舒适的餐厅和睡室。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还能学习餐厅礼仪,如‘尽量不要给他人、给环境添麻烦’、‘离开的时候比来的时候更好、更干净’等等。”
时时是教育孩子的时机,处处是教育孩子的素材
饭后进入睡室,记者又一次被折服了:每个睡室门口,齐刷刷地摆放着一双双小鞋:孩子们自己脱好鞋袜并摆放好,再从鞋架上找到自己的拖鞋换上。
上了床,解外套、叠衣服、盖被子,这一连串动作全是孩子自主完成,前后不到十分钟。
下午两点半是起床时间,孩子自己穿衣服、两人合作叠被子、换鞋刷牙洗脸……早完成的孩子,会坐在床边诵读学过的经典,如《大学》、《中庸》、《唐诗三百首》,边读边等待动作慢的孩子。当所有的孩子都整理完毕,便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列队去餐厅吃午点。
谭红霞说:“好习惯是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养成的,吃饭、睡觉、走路,一举手、一投足,每个生活细节都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机会——时时是教育孩子的时机,处处是教育孩子的素材。”
文章作者:林瑞荣
发表日期:2013年7月2日
发表媒体:《云浮日报》
开栏语:罗定喜耀粤西学校办学14年,默默耕耘,开创和践行性情教育取得骄人成绩。今年5月,《文化纵横》杂志社社长杨平到喜耀粤西学校考察,当他了解到喜耀的“性情教学法”及其课例后,用了“震动”和“震撼”来表达他的感受,并给予“中国教育的希望”这样的高度评价。 喜耀粤西学校的性情教育到底有何奥妙?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深入该校一个星期,与师生同吃住同学习,真切感受到喜耀粤西学校独特的教育探索和浓郁的文化积淀。本着为我市教育和文化建设提供启发及借鉴的目的,本报特推出“揭秘性情教育,探寻喜耀文化”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喜耀粤西学校,是由中国当代思想家、教育家、性情文化之倡导者、霍韬晦教授于1999年创办,由香港“喜耀教育文化基金”支持兴办的一所民办学校,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三个学段都在大力践行性情教育,成为我市教育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记者怀着好奇,首先了解幼儿园的性情教育。3到6岁的小孩,喜耀到底怎么教?
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做事的权利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喜耀幼儿楼,映入眼帘的是,精心制作的小装饰挂满了整个长廊,色彩斑斓,充满童趣。记者禁不住赞叹喜耀老师心灵手巧,陪同参观的谭红霞园长纠正说:“这些不是老师们的作品,而是由各个班的孩子们亲手剪裁,再一起串起来的。”
谭红霞说,喜耀校监霍韬晦教授创立的性情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理念是“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做事的权利”。很多成年人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孩子年龄小,不具备做事能力;或是担心孩子把事情做砸,于是经常代替孩子做事。殊不知,这些观念将废掉孩子的做事能力,让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
为此,喜耀会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自己动手。喜耀有很多艺术熏陶的手工课,专为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陶冶孩子的性情,例如“汽车展”,让孩子用环保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汽车模型;还有艺术剪纸、心意卡、水印画……
此时,刚好是幼儿园第一节课下课,记者跟随谭红霞走进了一间课室,一群3岁左右的孩子正在收拾自己的学具——橡皮擦放在小盒子里,铅笔放在笔筒里,美术本叠好放在一个墙角的架子上,彩笔装好放在另一个架子上,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热闹却不混乱。
看到记者惊讶的表情,班主任张老师向记者介绍:“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我们的孩子下课后都会先收拾好课桌才能去喝水、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东西用完了要主动收拾。好习惯成就一生。”
在喜耀,孩子们不仅要自己收拾学具,还要帮老师整理教具,每次活动后出了汗,孩子们要自己更换衣服,或相互帮垫毛巾;班内的学习小组有分工,有的负责打温水、有的负责课前擦桌子、摆放凳子……总之,只要在安全范围内,孩子们能够自己做的事,老师都会“袖手旁观”,在一旁静静观看,享受着孩子们成长的快乐。当孩子们习惯动手后,喜耀还会引导孩子,父母回家,递上一双拖鞋、倒上一杯水……
谭红霞自豪地说:“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不仅是训练能力,更是开发性情,让孩子们从做事中学会感受自己,感受他人的辛劳与付出,从而更加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爱与付出,这就是性情教育。”
离开的时候比来的时候更好更干净
在喜耀,记者发现,性情教育的理念处处有体现。
走进幼儿园的餐厅,记者又一次感到诧异和感动——孩子们用完餐后,立即动手收拾餐桌,连3岁的小班孩子都不例外。
他们首先会把掉在桌上的饭菜一一弄到碗里,然后把餐具整齐分类叠放在一起,方便厨房阿姨收走;纸巾擦完小嘴巴后,会继续用来擦桌子,最后才扔到墙角的垃圾筐里。当这一切做好后,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又刷刷地把凳子拿起来搬到角落叠放好。
谭红霞说:“能力是被开发出来的,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动手的平台,学校宁愿多花上百万的资金专门给幼儿园建造了一个舒适的餐厅和睡室。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还能学习餐厅礼仪,如‘尽量不要给他人、给环境添麻烦’、‘离开的时候比来的时候更好、更干净’等等。”
时时是教育孩子的时机,处处是教育孩子的素材
饭后进入睡室,记者又一次被折服了:每个睡室门口,齐刷刷地摆放着一双双小鞋:孩子们自己脱好鞋袜并摆放好,再从鞋架上找到自己的拖鞋换上。
上了床,解外套、叠衣服、盖被子,这一连串动作全是孩子自主完成,前后不到十分钟。
下午两点半是起床时间,孩子自己穿衣服、两人合作叠被子、换鞋刷牙洗脸……早完成的孩子,会坐在床边诵读学过的经典,如《大学》、《中庸》、《唐诗三百首》,边读边等待动作慢的孩子。当所有的孩子都整理完毕,便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列队去餐厅吃午点。
谭红霞说:“好习惯是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养成的,吃饭、睡觉、走路,一举手、一投足,每个生活细节都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机会——时时是教育孩子的时机,处处是教育孩子的素材。”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