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根深叶茂看五四
文章作者:彭世灼
发表日期:2009年5月4日
发表媒体:《联合早报•四方八面》
我曾探问过几个初院、文学院生什么是五四运动?回答有的只说听说过,多是不清楚,不知道。在根深叶茂的传统文化中,虽有败叶残枝,寒冬过了,又见春暖花开。五四,对新一代人而言,是了解过去,认识今天,开拓未来的关键,相关的学识见闻,可勉励心志,怎能舍弃?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五四,确是值得我们铭记的一天。“我们”,我的理解是指包括台海两岸,以及海外广大的华人华裔族群、经常沟通交流的一个华夏文化圈。
在政治上,五四是应时而生的爱国救亡运动;从广泛的文化角度上看,这是思想启蒙划时代的开始。五四的精神主体,在追求自由平等、科学创新,内容极富烂漫主义色彩。坦白说,这是颇难着笔的一篇文字,因为多是抽象概念。
以这种精神本质,五四创建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思想觉悟,知识分子大量引入西方思潮,甚至有全盘西化的主张,争论至今未见休止。然而不管怎么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刻探索,这种精神的凝聚,就是后来邓小平改革开放、振兴经济、造福民生的基础。
若缩小范围到今天我们可以充分使用白话来表情达意,五四的宗旨更显得切身,和我们日常生活有直接的关联。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先驱人物包括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人,传扬新思想。过两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简明清晰,开文学革命的先河。胡适的建树,蔚为大观,曾有问鼎诺贝尔奖的提议。
诚然,反对文言,提倡白话,经过不断的琢磨与创作实践,终于推倒了古老文学的正宗地位,白话文才有今天。文言和白话相隔开了,但两者间还有深密的关系,难以一刀切割,泾渭分明。
假若五四90年前不发生,大势所趋,延后也会发生。今天回看五四之所以能上路,缘由在主导的学者学生有远见,有胆识、热情和决心。不过,理想的追溯和实践是两码事;理想,永远摇晃在遥遥的前路,对外开放之后,原有体制人文素质的缺陷依旧不时暴露,问题还是存在的。五四告诉我们,历史向来是迂回前进的,因此,“同志尚需努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