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 2010

我思考,所以我不烦恼

文章标题:我思考,所以我不烦恼
文章作者:傅佩荣
发表日期:2010年10月30日
发表媒体:《新浪博客

  对层出不穷的信息,我们首先会想:这些是真实的吗?其次会在心中评估:这些是有用的吗?

  以「真实性」而言,耳闻目睹的一切,可能出于捕风捉影,所以八卦消息与罗生门的故事几乎每天上演。即使在客观上无可置疑的讯息,也难逃时间的无情挑战,就是:如果一件事在固定的时空里出现,并且一旦出现就不能再重复,注定了一去不复返,那么请问:像这样剎那生灭的事件有什么意义呢?

  其意义在于对我们所起的作用。离开你、我、他这些个别的主体,意义只是空洞的概念而已。但是,我们虽然贵为万物之灵,却并非生来就是一个主体。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意思是:我只有在思考的时候,我的主体地位才可获得肯定。如果少了这种主体角色,我活着又与随风摇曳的芦苇有什么差别呢?

  在强调思考的同时,必须分辨两种情况:一是在自然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依本能而有的思考能力;二是经由有计划的训练,具备较高效率的思考能力。处于今日多元而开放的社会中,天赋能力已经不足应付纷至沓来的事件,其结果则是由迷惑而生烦恼,再因烦恼而困陷于沮丧忧郁中了。相对于此,经过适当的学习,思考能力可以构成一张意义之网。它懂得如何参照完整的生命蓝图,选择纳入某些特定的事件,而对其他一切存而不论;它也知道生命的根本难题何在,所以能够辨别轻重,有所取舍,好像一个行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旅人。

  如此一来,「有用性」的要求也达到了。换言之,当我们考虑什么信息对自己有用时,重点在于先认清自己的价值观,包括:什么是必要的,什么是需要的,以及什么是重要的。必要的,总是与「维生」有关,像食衣住行、健康、工作等。需要的,常与自我在「知、情、意」方面的发展有关,因此首先必须明白这三种潜能的正确方向,不然的话,需要一旦受制于欲望与冲动,沦于外在化与物质化,结果将难免于「竹篮盛水」,终究是一场空。至于重要的,则与前述的意义之网有关,涉及对生命作完整而根本的定位。如果进一步追问价值观的究竟,就会跨入哲学与宗教的广大领域。事实上,哲学与宗教对现代人而言,已经重新显示了强大的吸引力。

  以「哲学」而论,原来的意思是「爱好智慧」,表现出来的作法则是辨别万物的真相,界定人生的价值。譬如,面对任何事件,在判断其真实性与有用性的程度时,能使用一套方法与架构,不但迅速得知其答案,并且得知其正确的答案。在此,正确与否,首先是参照自己既定的价值观。唯其如此,才能宣称:「我思考,所以我不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