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4, 2011

芬兰的实质教育

文章标题:芬兰的实质教育
文章作者:陈俐颖
发表日期:2011年9月14日
发表媒体:《联合早报·言论》

  9月4日星期天的《联合早报》,有一则潘星华记者关于芬兰的教育的采访报道。被访问的芬兰教授帕思·萨尔博格所简述的芬兰教育,相信不仅让笔者和许多读者非常感动,肯定也让许多积极追求排名、分数考绩的校长、老师、家长和学生们瞠目结舌,一时说不出话来。

  芬兰对待教育的态度,不免让人深思。相比我所了解的荷兰教育,芬兰教育鼓励把竞争退后,着力推动教学,这简直是学子学习的天堂!荷兰教育也在学生上中学以前,不给予考试。重视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悟性,推动学生对社会群体的关爱,对基本历史科学语言的认识与个人自我发掘,给予家长的教育报告书,跟芬兰一样,也是重视通过文字描述,对学生的心智、学习与操行进行评估。至于那个所谓全国水平测试,也非强制性的。这个测试一般权充探测学生的志向与能力,是配合学生在小学的报告书,让一些中学校长用以收生分班的参考资料。一些中学校长并不倚重这份一次性鉴定的测试,而更加重视学子接下来在初中的个人表现。芬兰的教育,直到上大学前才让学生参加水平鉴定考试,这是何许的宽容!

  对于教育,请再次听一听帕思·萨尔博格教授怎么说:“我们不相信考试,不相信经常有校外统一考试是好的。学生读书12年,唯一的考试是在十八九岁,进大学前的高考。没有考试的学习生涯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他们爱学、想学的东西。我们的老师绝不因为考试而教课,学生也绝不因为考试而学习。我们的学校就是一个百分百快乐学习的场所。”

  何谓教育?这就是教育。有教无类。而且,还拥抱一种慈爱关怀的态度,他说:“我们的想法是尽量延缓,不要太早给学生竞争。”

相信教师才能办好教育

  何谓教育者?芬兰教育不比较、不评分的特色,师生一致。学校不只不给学生分等级,也不给教师无谓的评比和评分,不考核教师,也没有教师评鉴报告。芬兰的教育部官员会自信地说:“我们的老师,都一样好!”甚至还会反问:“评比教师的意义何在?”他们认为,如果一个社会体制对自己教师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的话,那还谈什么教育呢?

  不以学校名誉排名,因为他们非常自信,我们的每一所学校都是好学校。这是笔者最愿意看到的学习氛围。学校,本来就不应该分好学校,二等学校之类,一个国家,要对自己的办学非常有信心;家长对每个学校都有信心,这才是常态。

  教育者不沾功利,清廉以志教育的决心去办教育。不评估教师是对教师的信任,不选举最佳来贬低其他教师,不对教师评估来羞辱他们的工作,不给家长学生任何鄙视教师的暗道,这才是常态啊!这不就是我们新加坡1980年代以前,曾经拥有公平对待教育者的态度吗?

  萨尔博格说:“我们都明白除非学校有好老师,除非我们不断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援,除非社会重视教师的价值,否则教育改革是不会成功的。很多国家从行政方面来改革教育,甚至参考商界、企业界,把学校的运作变成公司般的运作,给予奖赏、惩罚等等,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正确。”

  这段话,有没有让目前在搞功利为先,教育为次的教育决策者汗颜,并且反省检讨?

  如果教育决策者所办理的教育,没有了测验考试的分数评估,没有了对错的答案,没有了一个问题就一定要得到一个答案的问答教育手法,他们就无法推动教学,这样的教育决策者实在是不称职的。

  芬兰的教育,是实质的教育,是深入人性,理解人性,启发人性的教育。芬兰为世人展现了教育的正轨本质是可行的,为世人展现了扶持学生学习的努力,也为世人展现了如何化解分数主义给社会带来的连锁压力、针对学生教育的失衡与分数功利的弊病。

  假如你认为,必须以比较、以竞争、以考试才能推动教育,那么,你是个不明白什么是教育的教育决策者。你从一开始就无法相信学生有他们对万物的好奇心,无法信任你的学生有自动学习的推动力,无法用温和的手法去传授知识。请问,你如何跟学生合作,把学识传授下去?

  芬兰的教育重视“必须在一个和人温情合作的环境中培养起来,而不是在一个残酷的竞争环境里培养出来。”这也是笔者非常欣赏的办学态度。学子纯真的心灵需要大人的正确指引,而非在过度分数主义的激烈竞争环境中成长。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品德操行,启发智慧知识。过度分数功利竞争的教育,只会直接毁害童心的纯良。今天,许多亚洲国家的儿童望向学校的门槛时,有多少会有快乐上学的心情?大量的作业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小学生的学习,已经像是变成一条牛搬货物那样的苦劳。

  芬兰教育的成功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但愿那些在苦海里浮沉的学子与未来的学子,能得到这类人性关怀的教育手法;而不是校长老师家长怕输型的、大量作业攻势的填鸭式教育。

作者是本地自由撰稿人

萨尔博格教授:芬兰教育不相信考试

文章标题:萨尔博格教授:芬兰教育不相信考试
文章作者:潘星华
发表日期:2011年9月4日
发表媒体:《联合早报•新闻》

  我们不相信考试,不相信经常有校外统一考试是好的。学生读书12年,唯一的考试是在十八九岁,进大学前的高考。没有考试的学习生涯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他们爱学、想学的东西。

   我们的老师绝不因为考试而教课,学生也绝不因为考试而学习。我们的学校就是一个百分百快乐学习的场所。

   我们教育制度的优点是把合作而非竞争的精神植入其内。我们不怕学生日后会对充满竞争的社会感到恐慌。我们相信俄罗斯一心理学家说:“学生今天学会合作,明天就有竞争能力。”我们相信只要学校教会学生如何合作共享,他日学生就有办法竞争。

——芬兰教授帕思•萨尔博格应邀到新加坡演讲。(郑民达摄)









  过去十年,芬兰有两方面值得骄傲,一是诺基亚手机,一是教育。自从苹果iPhone以横扫千军的姿态面世后,诺基亚的光芒消失了,可是芬兰式教育,还是引起世界关注。

  这个学生假期多、上课时数少、没有补习、没有额外补课、没有排名次、没有考试、没有压力的北欧小国,过去十年在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中,数学、科学、阅读的能力一直名列前茅,让人百思不解。

  芬兰能在PISA独占鳌头,连芬兰人也感到意外。因为他们从不强调排名,教师只尽心把每个学生教好。

  让芬兰人感到最高兴的是,各国教育界人士纷纷到芬兰取经,连带也带动了芬兰的旅游业。

  近日,以研究教育与发展见长的芬兰教授帕思•萨尔博格(Pasi Sahlberg)应邀到新加坡,在一项有关幼儿教育的领导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他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了芬兰教育与众不同之处。


  芬兰法律规定,学生在六年级之前,都不能以等级或分数来评断他们。

  对分流考试习以为常的新加坡记者而言,听到芬兰教授帕思•萨尔博格(51岁)的这一席话,受到的震惊是不言而喻的。

  萨尔博格说:“当教师要评断某个学生的能力和表现时,我们要求用文字描述,详细说明,而不是简单地用分数或等级来评断。因为每个孩子各有所长,教师只有通过种种活动来了解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

  上世纪70年代以前,芬兰学校还称不上是教育的典范。当时它和许多国家一样,学生10岁时,就按考试成绩分班,一种是普通班,一种是职业教育班,分班决定了学童的未来。这像足了新加坡的分流制度。


芬兰的孩子在假期多、课时少、没有考试、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快乐成长。(百度网)

废除校内外统一考试

  萨尔博格说:“我们当时有等级,从4至10,4是不及格,10是最高分。我们看到小学生用等级互相比对,立刻知道自己不及人,或者比人强。班级里按学生的能力分出不同的组别,大家互相比较,我们认为这是不好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表现都不同。就如我们不能像考大象、企鹅和猴子爬树的技巧那样,它们的能力各异,用标准化的爬树考试来衡量它们的能力是很荒谬的。所以,我们决定废除等级,让教师和学生从此不再以分数来划分等级。很快地教师觉得这样做很好,这就改变了学习的气氛,他们更互相合作,并加强了凝聚力。”

  为了在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立足,芬兰彻底检讨了教育制度,废除了等级,也废除标准化的校内和校外统一考试。

  他说:“我们不相信考试,不相信经常有校外统一考试是好的。学生读书12年,唯一的考试是在十八九岁,进大学前的高考。没有考试的学习生涯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他们爱学、想学的东西。我们的老师绝不因为考试而教课,学生也绝不因为考试而学习。我们的学校就是一个百分百快乐学习的场所。”

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在一个没有比较,没有竞争,没有考试的环境里,学生缺乏了推动力,怎么办?

有各种能力评估方法

  萨尔博格说:“学生进大学前,是有入学考试的,竞争也很激烈。我们的想法是尽量延缓,不要太早给学生竞争。我知道在亚洲学校之间的竞争很激烈,这些竞争来自教师、家长、学生,大家都在互相比较。我们不要这样。我们要灌输‘合作比竞争更重要’的精神。尤其在学前、中小学,更要营造一个没有竞争的氛围。虽然没有统一考试,但在学校、在课室,有各种各样的能力评估方法。

  “我们教育制度的优点,就是把合作而非竞争的精神植入其内。我们不怕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会对充满竞争的现实社会感到恐慌无助。我们相信俄罗斯一位心理学家说:‘学生今天学会合作,明天就有竞争能力’。我们相信只要学校教会学生如何合作、共享,他日学生就有办法竞争。”

从合作中学习竞争

  为什么懂得合作就懂得竞争呢?

  他说:“竞争首先要‘知己知彼’,认识自己,再认识对方。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认识对方,了解对方的优劣,通常都是在和人合作的过程中学到,并在合作的过程中互比高下,这样就发展出竞争的能力。世界是充满竞争,但如何适应这个竞争世界,我们认为不应该从竞争里学习竞争,而是从合作中学习竞争。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正是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求存的素质。这个能力从开动自己的想象力,具备开放的冒险精神而来。这个素质,必须在一个和人温情合作的环境中培养起来,而不是在一个残酷的竞争环境里培养出来。太竞争的环境,人们为了保持自己的最佳状态,都不愿分享,也不愿冒险,如何能有创新力?所以,我们要教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分享,才能互相激荡出新的点子。”

无论谁当政 芬兰人的教育美梦都不变

  芬兰教育的成功和芬兰人在上世纪70年代创造了一个正确的美梦有关。无论谁当政,这个梦都不会改变。

  帕思•萨尔博格说:“过去40年,芬兰幸运的是有着持续性的教育发展,不受政府更迭影响,不像其他国家,换了政府,换了总统,就什么都换了。我们的教育理想,自三四十年前建立后,就像一个共同追求的美梦,大家都有了共识,不论什么政党上台,都不会改变它。   “我们的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来,就是要给每个孩子一个好的公立学校学额,就像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美梦是要美国人踏上月球那样,我们要给每个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从学前教育到终生教育都有平等机会。我们没有私立学校,只有自主学校,这些自主学校也是政府公费支付的。

  “我们认为美梦必须正确是很重要的,不是很多国家能够做到这点。我们的美梦有启发性,能激动人心,又极为清晰。”

中小学数量是新加坡的10倍

  这个“平等”的理念,经过30年,已经在芬兰各方面落实,能力最强与最弱学生之间的差异在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国家或经济体中最低,学生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表现的影响最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也是最小的。芬兰的学校在学生10岁之前没有淘汰机制,所有学生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在不到500万人口的芬兰,九年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学校超过3500所,几乎是新加坡的10倍。

  为了实现为每个孩子提供最好的平等教育,芬兰教育部致力聘请有奉献精神,有强烈专业道德的好老师,并给予最好的培训,确保他们把学生教好。

教师也不考核不评比

  萨尔博格说:“芬兰和新加坡都很重视教师。我们都明白除非学校有好老师,除非我们不断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援,除非社会重视教师的价值,否则教育改革是不会成功的。很多国家从行政方面来改革教育,甚至参考商界、企业界,把学校的运作变成公司般的运作,给予奖赏、惩罚等等,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正确。”

  芬兰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很高,教育法规定,所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教师,都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成为老师。大学里专门培养小学导师的学系平均录取率只有10%,被录取的未来教师都是表现最优异的一群,具备多种才能,以及强烈的教育使命。

  芬兰教育不比较、不评分的特色,师生一致。学校不只不给学生分等级,也不给教师无谓的评比和评分,不考核教师,也没有教师评鉴报告。

  教育部的官员会说:“我们的老师,都一样好!”甚至还会反问:“评比教师的意义何在?”他们认为如果一个社会体制对自己教师的最基本信任都没有的话,那还谈什么教育呢?

  一个从来不要师生抢第一、争第一的国家,突然间成绩被国际评为第一的时候,萨尔博格说:“这绝对不是我们改革教育的目标。我们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制造‘创新、创意’出现的空间。我们要成为最有创意的国家。我们不要靠学术科目的成绩取胜,我们要靠创新能力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