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3, 2022

性情教育系统方法论:3项法则、8个指引,与性情启导第4层

文章标题:   性情教育系统方法论:3项法则、8个指引,与性情启导第4层
文章作者:   袁尚华
发表日期:   2022年3月8日
发表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

 
编者按:
本讲尚华教授介绍了3个法则:自由法则、修己法则、平衡法则;
以及8个指引:先顺后逆、先动后静、先欣后教、先感后知、先信后疑、先外后内、先大后小、先小后大;
并且完成了“性情启导4层16步”最后第4层的讲解:分享、鼓励、重温、陪伴;这是性情教育法“接转开”的具体应用。
我们知道,生命需要同行者,性情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学者之间性情的共振,会成为我们共同成长的内驱力。
本文各项法则与指引对性情教育工作至为重要,宜细味之。
 

  性情教育方法论架构分3层,顶层是“法则”(参看《性情教育方法论引论》、《性情教育系统方法论:两大法则与性情启导4层16步(前2步)》),它们是最高体认目标、是性情教育核心信念;“法则”共8个,已解说前3个:超越法则、内在法则、整体法则;今天讲解第4至第6法则。

一、法则4:自由法则

  “自由法则”表明,生命主体根本上是自由的。孔子把这个意思说得很清楚:“我欲仁,斯仁至矣”(参看第23讲)。那么,罪恶从哪里来?人之恶,只是一念陷溺而起的颠倒(参看第21讲),罪本无根,它是善的倒影 。“为仁由己”,只要我愿意,一念回转,就可把颠倒扶正。

  这就是自由法则。在方法论上,就是“接转开”中间的转。把念转过来,就能走出黑暗,看到新世界;成圣成贤,成道成佛,皆从此起。

二、法则5:修己法则

  人是自由的,一念回转可以生天生地。但一念之后,要怎么去开展成长的功夫?这就要根据第5条“修己法则”。

  “修己”,是修养自己,此为性情教育之第一义。用孔子的话来说,修养之道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这4句12字把修养之道说尽(参看第8讲

  孔子所谓“为己之学”的“为己”,关键核心是真诚无妄。在“喜耀生命”课程第一堂,霍老师要大家学一个“诚”字;“诚”是真诚面对自己,“诚”是诚意待人,“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

  修己靠真诚无妄的心,真诚无妄的心就是性情。从诚出发,我们可以了解生命的本质,可以打开生命成长的空间,可以参悟天地的秘密;对己、对人、对天地,尽心知性知天。

三、法则6:平衡法则

  “自由法则”指出生命之自由,一转念就是新天新地;“修己法则”是成长之路,始终以修己为本(《大学》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而成长过程,则依此第6条“平衡法则”而行。

  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带着先天的独特气质,所经历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的熏习,每个生命都不一样。所以修己方向虽一,但每个人怎样走过,却人人不同。

  “平衡法则”表明,人有不同性格;我们做性情教育工作,要懂得刚柔并济,进退有时,开合有度;不能一招走天涯。

  《老子》:“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有些人需要强而有力的办法激发动力,有些人需要慢慢引导和鼓励,因病予药,施之以适当方便,使之平衡。

  举例说,若人心一味向外追逐,生命将流荡不安,此时需要教之以凝聚之道,使之舍却外缘,回归自心;凝聚可治流荡。

  但凝聚过度,人心又会变成封闭。这时,我们就要教之以开发之道,把心打开,把志气激发,走出自我,感受天地人物;开发可治封闭。

  过分凝聚变封闭,过分开发变游荡;以凝聚之道治流荡,以开发之道治封闭。

  有时候对学生要非常坚定,不动如山;有时候对学生要柔和包容,给他更多空间。刚烈者要疏导,志短者要扶持;拙者启其智,敏者慎其行;冷漠者使知有爱,情多者使知约束;这就是平衡法则。行思无偏,情志平衡,性情方得中正。平衡致中,人就可健康成长。

  生命成长之路,人人不同。这是孔子所说“质其文,文其质”,“文质彬彬而后君子”。“质”是气质,文化教育不能背离人气质之性;但又不能只顺气质之性放任自我。如《易》之云“一阴一阳谓之道”,生命如太极,阴阳平衡,人心太极方能健康运转。

  今天先解说以上三条法则,接下来继续讲解性情教育方法论指引。

四、指引1-7

  性情教育方法体系第二层是“指引”,“指引”有三十多项,上一讲已解说前7项:

  1、先自后他
  2、先松后教
  3、先空后实
  4、真诚感受
  5、清明觉察
  6、听事由心
  7、弱负强正

  以下继续介绍第8至第15项指引。

五、指引8:先顺后逆

  指引8是“先顺后逆”。

  先顺其喜,开放其心,松开“自我”,方逆其气,转其积习;由易入难,事半功倍。

  我们要帮助学员开放,先顺藤摸瓜,顺着学员,让他感觉欢喜,创造条件,让他把心打开;如果他感觉不良好,心理本能就会把心关起,性情教育就难以继续进行下去。这不是下一个命令“你要开放”,他就能开放的。

  从他喜欢的地方开始,不是说要带他去吃饭,去唱卡拉OK……;我们可以先做一些活动、交流、分享,有柔和的灯光、轻音乐配合,有温馨的气氛流动,创造这些条件,人的心就比较容易放下防卫,心慢慢开放。否则,他一直把心关上,不让我们走进,我们说什么,他都说不是,即使说中了也没用,他一概否认。

  先顺其心,先顺后逆,先松开他的自我,才能够“逆其气”,削弱他的习气的力量,再把他转带出来。这样做,就会事半功倍。

  学习以柔制刚,无需故意寻荆棘,不必向难度挑战;也不是下一道命令“你要开放”、“你要放下自我”……,对方就会听指令照做,需有方法和技巧。

六、指引9:先动后静

  指引9是“先动后静”。

  先做动态活动,方做静态体验;如是反复,更易入心。

  学员投入活动,忘掉自我,防卫心放下,性情才有空间舒展。先做动态活动很重要,不要一坐下来就直指人心。除非对方是有经验的,或接受过相当的性情教育,很快可以投入,学习诚意充沛,否则都应该先做好暖身准备。

  例如“明日领袖营青少年营”,开始时,会先带着孩子们做些游戏,让他们的心松开,再做性情教育,就容易得多。但做游戏,也要有分寸,有些游戏不能做,玩得太癫,心都散掉了,又会难以收拾;或者游戏的讯息与性情教育相违,都不能做。

  先做动态活动,才做静态体验,是先动后静,先阳后阴;倒过来就会事倍功半。

  第一轮动态活动后,进行静态体验;再做第二轮动态活动、静态体验;然后第三轮动态活动、静态体验……,如此类推。这样反复循环,性情就更易舒张。

七、指引10:先欣后教

  指引10是“先欣后教”。

  先欣赏,后教引。先见其善,性情连结,学员更有勇气面对不足。

  先欣赏到对方的好,让对方感到被接纳,双方性情才能连结,才有条件去引导他。

  欣赏不是装模作样,胡乱找个地方去欣赏。每个人都一定有值得欣赏的美善之处,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好,能让别人看见。

  即使他非常任性、顽皮,我们仍然要有耐性,找到他值得欣赏的地方。我们找到了,与对方一起看见了,他的性情,就会打开,这时,性情教育才能继续进行。

  我遇过一些学生,说什么他都反驳,他就是习惯辩驳、爱好批评,做老师的,不能跟他计较,更不可在观点和对错间和他纠缠,小心这个圈套!你反而要表现轻松,向他微笑,给他温柔的眼神,可以这样说:“我很欣赏你,你很有自己的主见、很乐意独立思考,生命力很强,其实这是你其中一个优点……”,他听到了,就会开始慢下来、静下来,也就是代表他的心开始松开。我们是真心肯定他,他确是很有生命力,只不过他的生命力不知道怎么用,胡乱迸发出来罢了。

八、指引11:先感后知

  指引11是“先感后知”。

  “感”是感受,“知”是认知;先有感受,开放其心,方作理性认知,提升思想层次。

  有感受,才能生起信念;有了信念,才能跟他做理性讨论,作客观认知,目的是提升他的思维层次。

  这次序不能倒置。我曾经跟大家分享过一些教学经验,有些知识分子来上“喜耀生命”课程,由于他们习惯理性思维,学习性情教育之初,往往倍感困难,亦因此产生很多理性的质疑。这时候,不能被动的一味回应对方的理性提问,否则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观点,在理性层面来回辩论,说一百年都没有结论。

  性情教育不是讲理论,性情教育是开发性情的学问。理论可以讲,但请先把性情打开,才知道所言非虚。理性只是工具,生命成长是性情先行,这一点,一定要清楚。

  所以,引导学生,应先让其内心发生感动,产生信念,信念稳定了,才可以跟他讨论相关的思想性问题。

  霍老师创造“喜耀生命”课程的威力,正见于此;先打开学者的性情,然后再鼓励学员学习中国传统学问,进修不同的学术科目。有性情为本,这些学问才能够在他的生命内部转化成生命养料;否则,就会成为一种玄虚的抽象理论。就好像今天在学术机构中研究中国哲学的状况,学问与生命是可以完全分离的。

九、指引12:先信后疑

  指引12是“先信后疑”。

  先对性情起大信,方作思辨拷问。当学员感受到自己的性情跃动,知道自己原来是一个有性情的人;对性情生起信念,才可以做思辨的拷问。

  “先信后疑”和“先感后知”是一物两面;能“感”方有“信”,有“疑”始有“知”。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意思。既要“学”也要“思”,既要行动感受,亦要提问反思;不能只“学”不“思”,只“思”不“学”。只感受,不反思,感受是迷惘的(罔);只反思,不感受,思想是疑惑的(殆)。

  有些朋友误以为性情教育排除理性思辨,这是错误的。性情教育只是反对以理性进路为先;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没有理性反思,整理心中所得,感受就没有办法确定下来,思想层次就没有办法提升。

  若倒过来先知后感,先疑后信,性情教育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失败告终。

十、指引13:先外后内

  指引13是“先外后内”。

  先用外缘牵引,再引发内省自觉,由境归心。

  比如说,我们带孩子爬山,到了山顶,俯瞰一片广阔天地,这是外缘。我们就用这外缘,来引发孩子的内省,由境归心,回看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山颠上告诉孩子们:“天地广阔,令我们心怀大畅,爬山的过程很辛苦,但人要吃得苦,才爬得高、看得远。心灵的广大,志气的高远,需要我们不怕艰辛,努力成长,才能达到。我们要敬爱和学习那些已经到达的先贤先哲,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以爬山的过程和山顶天地境观为外缘,启发学人心志,这叫做先外后内。这种动态教学运用得宜,会非常有效。如果我们只在课室里教学生体会心灵世界的广大,可能讲上几小时,他们仍不明白。

  先外后内,由外缘引入,外缘是可以铺排设计的;在操作层面,开放性很大,可以有许多创新内容。

十一、指引14:先大后小

  指引14是“先大后小”。

  “大”是生命系统,“小”是个别的行为表现。个别的行为表现源于其人整个生命系统,先知其大系统,方知其行为表现之原由;本立道生。

  生命是一个整体,在法则上,是“整体法则”(参看《性情教育系统方法论:整体法则、7项指引,与性情启导第3层》)。

  我们了解一个人,要从根本上去了解他。比如说,他反应很慢,说话也很慢,总是慢吞吞的,我们看到他的慢,这慢,其实源自于其人整个生命系统。

  我们不能只告诉他:“从今天起,说话要快点!”其实,我们对他的慢,并不真正了解,没法在问题根源下手。就算他今天依照导师的指令,加快速度,没过多少天,很快又会打回原形。因为病本未除。

  原来他的生命系统,有一种深层不安,他在年轻时受过大伤害,做什么都被别人批评,他的父母这样对他,老师也这样对他。当我们了解到这一步,明白他生命中的不安和恐惧,从这里入手调整,他的慢,就有改善的可能。

  了解人,要了解到其行为表现所根源的生命系统,这叫做“先大后小”。

十二、指引14:指引15:先小后大

  指引15是“先小后大”。

  要发现其人之整个生命系统,要由其个别之行为表现入手;见微知著。

  “先小后大”是把指引14倒过来。像刚才的举例,了解一个人,一开始的时候,不可能马上全盘了解他的生命系统,就要从小处入手,由小处开始去了解他。从他讲话很慢这一点开始,从其他行为表现的细节里,感受他的生命状态,慢慢就会发现他的生命系统;以小观大,见微知著。

  “先小后大”是发现生命的系统,“先大后小”是解决其生命问题须从系统根源入手。

十三、4层16步自启启他

  接下来继续讲解性情启导4层16步,它是性情教育的核心操作方法,也是性情教育“接转开”的具体应用。

  把“接转开”一分为四,再分为16步,叫做4层16步。能启导他人,开发学员的性情;也可以自我启导,开发自己的性情。

  上文已经讲解前3层12步,今天讲解最后第4层:“巩固”。

  “巩固”是巩固对方的突破,性情的开发、生命的感悟、深层的感动等。“巩固”需要“分享”、“鼓励”、“重温”、“陪伴”4步完成,这也是16步的最后4步。

十四、第4层巩固第1步:分享

  第4层巩固第1步:分享“分享自己,成长经验”

  学员的性情得到开启后,需要加以巩固,这工作许多时候需要持续进行。

  首先第1步是经验分享,导师最好能向学员分享自己过去类似的成长经验,现身说法,说服力更大;如果没有,可以分享其他同学的类似经验。

  例如刚才这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导师可跟他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类似经验:“我十几岁跟你同年纪的时候,比你更顽皮,你知道吗……”,导师说了很多顽皮的“光辉历史”,孩子就会听得津津有味,然后导师再说,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哪一天,自己开始改变、开始成长……。这样分享,感同身受,说服力特别大。

  如果导师本身并不顽皮,没有这类经验,凭空创作出一个故事,当然不好,那就分享其他孩子的类似经历,这个孩子当初如何如何,后来怎么改变,成为一个什么人,要分享有血有肉的成长故事。

  分享成长经验是在巩固对方,也是进一步打开他对改变生命的信念,属于“接转开”的“开”。

十五、第4层巩固第2步:鼓励

  “巩固”的第2步“鼓励”,主旨是“持续鼓励,增加动力”

  分享之后是鼓励,鼓励要持续做。我们每次再见到这位年轻人,都要给他鼓励,可以问他:“今天你又创造了什么价值?”他可能会很开心地告诉你今天又做了什么好事,或者说今天还没有创造价值;我们就继续鼓励他:“记住,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懂得创造价值的人”。持续地鼓励,持续地为他添加生命成长的动力。

  生命需要同行者,分享和鼓励是让对方感觉到有同行者、和应者、支持者。让他感受到成长并不孤独,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这也是“整体法则”,人我同体的体现(参看《性情教育系统方法论:整体法则、7项指引,与性情启导第3层》)。

  持续鼓励,增添动力,是从个人走向群体所必须的。人受到鼓励,他就会从小我走向大我。鼓励也是生命的共振,性情的共振。这个过程,把他的性情越开越大。

  鼓励也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共同成长的力量。所有性情教育工作者在性情教育过程中,自己都在成长,老师鼓励学生,其实也在鼓励自己。通过鼓励,性情的共振成为师生之间共同成长的内驱力。

  严格来说,成长不是个人的事情,性情教育认为,并不存在绝对意义的个人成长,所有的成长,都是人与人之间共同进行和共同完成的。生命成长就是一个你帮助我、我帮助你的共助过程,通过分享、鼓励来发出连绵不断的力量。

十六、第4层巩固第3步:重温

  “巩固”的第3步“重温”,主旨是“时而习之,砥砺前行”

  重温就是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以通过师生二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小组交流,或者大组一起分享,回顾那一天过关突破的感受,重温那时候的性情感动,唤醒那一天过关的记忆。这可以产生去除杂念的良好效果。

  重温是巩固性情的重要方法。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杂念,很多思想的干扰。重温当天的感动,就能唤醒记忆,去除杂念干扰。也可以趁机提醒学员当时许下的诺言,让学员的心回到那天发愿的当下,让性情再次获得滋养。

十七、第4层巩固第4步:陪伴

  “巩固”的第4步“陪伴”,主旨是“陪伴成长,感受支持”

  陪伴对方,让他感受到接纳与支持。

  前3步“分享”、“鼓励”、”重温”,都是正面的推动。但我们要记得“平衡法则”(见上文法则6),就是刚柔进退,把握分寸。用正面或直接的办法来开发性情,通常是有效的;但当学员疲倦的时候,生出一点厌恶心时,或感觉到困扰时,太多的分享、鼓励、重温,有时会令他感到压力而产生反效果。

  举例说,学员学习性情教育之后,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他周边的朋友,都不知道他经过了一个重大关卡,他突破的经验,无人得知;他要面对旧圈子中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可能会非常痛苦……;又或者他的生活环境发生某种重大变化,他一时之间无法适应……。这时候,我们一如以往,又一次鼓励他,分享经验,重温他的承诺……;但这一次,他低下头来,没精打采,把心关起,因为他做不到。再下一次的聚会,他可能会选择逃避,不来了。

  性情教育工作者要有这份敏感度,这时候,不能只重复前3步,而是要改为“陪伴”。告诉他:“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现在希望能够松一松,好,我陪着你;你记住,无论你遇到什么事,有什么困难,我都会在你身边支持你……”。

  我们就陪着他,坐在那里握着他的手,陪着他看看天空,躺在草地上晒晒太阳,已经是一种很好的性情工夫。

  前面3步分享、鼓励、重温是正向推动,第4步陪伴是静态接纳。我们要记住,性情教育有一个平衡法则,开发与凝聚,必须平衡。凝聚过度会变成封闭,开发过度会变成流荡。

  陪伴是一种静态的接纳,让他感受到,无论自己经历什么,都会被性情同道接纳,这就够了。

十八、接、转、开4层16步

  以上把性情启导4层16步都全部解说过了:

  第1层觉察:开放、放松、专注、真诚;

  第2层连结:建立关系、静心聆听、适当安抚、培养信任;

  第3层扶正:感受内在、发现初心、接受不足、引导开启;

  第4层巩固:分享、鼓励、重温、陪伴。

  “接转开”就是这样操作的。

  4层16步与“接转开”的定位,如图所示。

  第1层“觉察”是“接”,第2层“连结”是“接”,第3层“扶正”是“接转开”三步都有,第4层“巩固”是“开”。“接转开”分4层16步,现在把它讲清楚了。


  下一堂我会针对“接转开”中“转”这一点,教大家一些“转”法基本功。这些方法都是霍老师多年教导我们累积出来的经验,现在我尽量把它说清楚,这个体系就出来了,我们就可以用它来培训性情教育工作者。

  时间关系,今天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