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3, 2022

性情教育体系总结:4大特质、4大部重点、5字真言

文章标题:   性情教育体系总结:4大特质、4大部重点、5字真言
文章作者:   袁尚华
发表日期:   2022年9月23日
发表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

编者按:
《霍韬晦先生的性情教育体系》,于2020年6月16日首讲,2021年7月6日完成共50讲直播课堂,至今天,又完成全部文字整理工作。
袁尚华教授说,他抛砖引玉、作为桥梁,希望大家通过这道桥,通向霍老师宏大的思想世界。
霍老师的学问是宝藏,属于所有中国人,属于人类,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接上霍老师的悲愿,守护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性情教育。


  我为大家讲授“霍韬晦先生的性情教育体系”,自2020年6月16日首讲至今,历时1年多,今天第50讲,也是最后一讲。

  这系列讲座,源于霍师母与喜耀粤西学校的邀请,希望我跟大家系统地讲述性情教育,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很值得尝试。

  我从1989年开始追随霍老师,转眼30年。在我个人而言,非常感恩,30年来有机会跟随霍老师读书做事,对我个人成长,影响不言而喻。我入大学前,已跟霍老师读书,在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毕业之后,顺理成章在法住机构工作,参与霍老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业。霍老师性情教育思想的发展,我一直参与其中,中间的脉络,我是清楚的。

  霍老师的学问很大,穿越古今,贯通中西,加上他的睿见,以及他对时代问题的敏锐洞察,凝炼出来的性情教育体系,极之精深。

  要总结这套大学问,坦白说,对我而言,是一挑战。特别是性情教育的内容,在霍老师在世时,仍未作过系统整理,有关思想分散在他的著作中,亦有属于他平常讲学内容,还没有文字记录;加上性情教育是一种实践学问,通过平时霍老师的具体教学,例如“喜耀生命”,直接显现出来;它的表现方式大都是一种行动呈现,而非理论表述。所以,要整理成体系,循序讲解,系统传授,确实有相当难度。

  无论如何,抛砖引玉,终要有人走出第一步,希望以后有更多性情教育的著述问世。我的工作,只是作桥梁,希望大家通过我这道桥,能够通到霍老师宏大的思想世界。

  以指指月,意在月而不在指。我鼓励大家,真要进入霍老师的思想世界,在学习这50课后,应当进一步直接阅读霍老师的书和聆听他讲课,他的讲课录音,现在大部分都可以在网上找到。

一、性情教育是一场文化运动

  性情教育不只是一种教育思想,也不能把它简单化,只了解为一种家庭亲子教育方法,虽然它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性情教育也不只是情绪治疗,即使现代人心志感情扭曲者多,性情教育大有其助。

  性情教育也不只是一种学校教育,即使有很多老师同人,每天都运用性情教育教导学生,这也是性情教育的本分所在。

  性情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但并非只是一种教育思想;准确地说,性情教育是一场文化运动。

  在霍老师心中,他不只是要办学校,不只是希望家庭和谐,帮助与他有缘的人恢复心灵健康,这当然是他的悲愿所在;他更希望社会变得美善,为生命带来幸福,让国家民族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和谐的群体,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价值悠久长存,人类真正能够免于苦难。

  霍老师的文章《性情教育是21世纪人类的希望》,我建议大家仔细阅读。

  学习性情教育,要把目光提高到这一水平,也要把志气与理想,提高到这一水平,才足以明白霍老师的心,接上他的悲愿,开始了解他几十年来不息的努力,究竟在做什么。

  无数人问过他,无数人也问过我,霍老师和法住,究竟在做什么?平时,霍老师也经常拿这些话题跟我们分享,他经常感慨,他在做一些最艰难的工作,真正了解法住、了解他在做什么的人,少之又少。

  这不是自命清高,而是自知。霍老师不搞宗教崇拜,搬出个神来,推个教主出来,让大家去拜他,听他启示;崇拜的崇拜,捐钱的捐钱;做这类宗教事业,其实不难。

  霍老师也不搞商业宣传,从不主动与权贵打交道;他只是纯粹的传承生命之道、文化之道。他深知,文化之道不离生命,“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易传)。他付出大量精力与时间撰文讲学,以及关怀每一个有缘来到他的课堂的朋友,用性情教育的“接转开”,一个一个用心把他们教好。正因如此,围绕他身边的学生,读他的书、上他的课、感激他的人,千千万万。

二、性情教育4大特质

  本讲是总结。性情教育的特质和重要性在以下4点:

1. 性情教育立根真实人性:

  这是重要特质,性情教育立根于真实人性,对人性有极深的了解。

  这学问,过去称为心性论。严格而言,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有真正意义下的心性论,就是关于人性的深层透视,性情教育就是从这里出发的。只有找回人性之根,教育工作才有真实的价值可言。

  性情教育立根真实人性,跟西方理论不同。如果我们稍了解西方,就会知道,他们对人性的了解,停在表层,在经验层打转,无法深入心性之密,有“心”无“性”,成为无根之学;结果精神飘零,价值虚无,乃必然之事。正本清源的心性之道,只有回到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找到。

2. 性情教育建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

  性情教育立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千百年悠久历史,特别是立根于中国传统儒学,通过家庭教育,书院教育,人格典范,世代相传;传承至今,再经霍老师现代诠释,展现既古老又现代的新貌。

3. 性情教育有效回应现代文化弊病:

  现代文化受西方支配,价值观念出现偏差,导致各种严重的文化或文明问题,如人伦道德问题、家庭问题、身心灵健康问题、价值虚无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生态问题……。性情教育可以非常有效地回应并对治这些问题,扶正现代人心灵的各种偏差。

4. 性情教育是生命成长之学:

  性情教育立根于真实人性,建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对现代西方文化有对应性,而且,它不只是一套理论。

  建立一套理论,是很多学者乐于从事之事。但由始至终,霍老师所走的路,并非如此。他不但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实践型的思想家、教育家,这令得他要走的路,特别难走。

  80年代,他走出大学之门,自立一所民间教育团体(法住机构),慢慢扩大发展,从香港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又回到国内,用一种生命教化结合讲学的形式,延续中国传统文化慧命,至今快40年了。

  许多人说,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这种学问,强调知行合一、理想与现实合一,霍老师称之为“生命成长的学问”。

三、从性情教育特质演绎出性情教育体系

  我跟大家讲性情教育体系50讲, 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

  第1部分:性情教育是立体之学

  第2部分:性情教育的历史源流

  第3部分:性情教育之拨乱反正

  第4部分:性情教育的系统方法

  这4大部分,分别与上述4大特质一一对应,正是从性情教育4大特质演绎出来:

第1部分:“性情教育是立体之学”,对应性情教育第1特质:“性情教育立根真实人性”。

  “立根人性”四个字很简单,其实大有学问;一般人无力思及,浅见浅论的多。如果大家过去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或对哲学、思想性的东西接触不多,一下子讨论人性问题,其实很难把握。所以我把立根人性这题目,演绎成为20多讲,名为“立体之学”,让大家逐步深入。

第2部分“性情教育的历史源流”,对应性情教育第2个特质:“性情教育建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

  性情教育源出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它深入民心,在家庭教育以及中国传统书院精神中世代相传;从孔子、孟子、荀子,到宋明儒学,再传到当代新儒家,然后传到霍老师。

  霍老师拜学于当代新儒家唐君毅先生门下,他念兹在兹,要将新儒家道统发扬光大,推向社会,而不只是停在学术著作之中。此所以他办法住机构、喜耀教育,苦心孤诣,奉献一生。

第3部分“性情教育之拨乱反正”,对应性情教育第3个特质:“性情教育有效回应现代文化弊病”。

  现代人受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冲击,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性情教育有力地批判与回应,我聚焦现代西方文化几个最重要观念,说明性情教育能发挥无可取代的扶正祛邪大用。

第4部分“性情教育的系统方法”,对应性情教育第4个特质:“性情教育是生命成长之学”。

  性情教育是一种生命成长的学问,它要通过具体行动,扶正生命的颠倒;需要一系列具体的方法,把性情教育教的价值系统践行出来。

  这部分是方法论,架构分三层:法则,指引(正、反)及操作方法。

  法则是确定的。因为法则是性情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但怎么落地,随着时代改变,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操作方法,例如现代西方心理辅导、心理分析的一些操作方法,都可以筛选吸收。

  指引(正、反)及操作方法是开放系统,可以持续扩大充实。所有有益于人的美善性情开发的,加以调整顺适,都可以纳入其中。

四、第1部分立体之学重点

  以下我把各讲重点归结,画龙点睛,列于右侧,有助于大家把握每讲核心:

  第1讲 导言:霍韬晦先生的性情教育体系——导言

  第2讲 人格平面化的危机——平面

  第3讲 如何建立立体人格——立体

  第4讲 性情教育是寻根之学——寻根

  第5讲 我是谁——自我

  第6讲 何处有性情——性情

  第7讲 夫妇相爱之道——相爱

  第8讲 做人与修养——修养

  第9讲 领袖与修养——领袖

  第10讲 生死与终极——终极

  第11讲 性情与天道——超越

  第12讲 性情教育为师之道——师道

  第13讲 立志之道——志学

  第14讲 逆反的教育——逆反

  第15讲 逆教育与正向教育——正向

  第16讲 如何帮助孩子改正生活行为——改正

  第17讲 如何培养孩子抗逆能力——抗逆

  第18讲 性情的正面开发与反面磨练——磨练

  第19讲 富裕之后——富裕

  第20讲 如何创建和谐社会——和谐

  第21讲 罪恶的起源——罪恶

  第22讲 性情与信念——信念

  第23讲 做个自由人——自由

  第24讲 生之歌:立体之学总结——人生

  以上第一部分立体之学,共24讲。

五、第2部分历史源流重点

  第25讲 中西印文化大不同——文化

  第26讲 孔孟荀与性情教育——儒学

  第27讲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精神——家教

  第28讲 中国传统书院精神——书院

  第29讲 当代新儒家与性情教育——儒家

  第30讲 当代新儒家的突破——突破

  第31讲 从新亚精神到法住事业及喜耀教育——法住

  第32讲 性情教育源流总结——总结

  第二部分源流,共8讲。

六、第3部分拨乱反正重点

  第33讲 性情教育如何拨乱反正:引论——扶正

  第34讲 性情教育与理性主义——理性

  第35讲 性情教育与科学主义——科学

  第36讲 性情教育与自由主义——自由

  第37讲 性情教育与民主、人权、平等——人权

  第38讲 性情教育与资本主义——商业

  第39讲 性情教育与后现代主义——破碎

  第40讲 性情教育与相对主义——虚无

  第三部分拨乱反正,共8讲。

七、第4部分方法论重点

  第41讲 性情教育方法论引论——方法

  第42讲 性情教育方法论体系——体系

  第43讲 生命接引4层16步——法则

  第44讲 4层16步接转开——指引

  第45讲 接转开之转法——防非

  第46讲 接转开之开法——四六

  第47讲 正知正念法——转开

  第48讲 感知训练法——正念

  第49讲 体会方法四层——感知、感受、体会

  第四部分方法论,共9讲。

八、性情教育5字真言:信 志 思 行 成

  最后叮咛。我愿以此5字真言,表达这份嘱咐。

  我们学习性情教育,成长自己,帮助学生,改变人生,让生命走向真善美圣的光明未来,归根究底,靠此5字真言:信志思行成。

1. 信

  学习性情教育,一定要从信入,信是信念,必须起信。

  此非盲从,而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先存诚信,信念有根,再在我们的学习、读书、行动、生活、成长中,慢慢深化信念,巩固它,让它深植于生命中。

  那我们究竟要信什么?信念要有内容,不能只是讲“我有很强的信念,我是一个坚定的人”;那么我要问,“你坚定地准备做些什么?”信念须有清晰内容,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我们对中国文化很有信念”,那么,“你信中国文化的什么?”

  信什么?我在立体之学第22讲《性情与信念》中讲述过,大家可以翻看:

  1. 信天地有道,信天地有情,人当向天地学习。
  2. 信人皆有美善性情,生命一切活动都从性情而起。
  3. 信只要愿意,人人皆可成长。成长是我的自由选择:我欲仁,斯仁至矣。
  4. 信人之为恶,只是一时陷溺而起的颠倒。

  我们在读书、成长、做事中,先立信,信古人不欺我,道不欺我;再点滴体会这些信念,反复验证其真实性。信念逐步坚定,我们做人,就站得稳(孔子“三十而立”之立);再经历什么考验、诱惑,都不能动摇我们(孟子“四十不动心”之不动)。到此,我们才有资格做一个真正的性情教育工作者。

2. 志

  学习性情教育,首要立志。

  1. 养志:立志之前要养志,养志要读书,靠师友间分享交流,互相鼓励;靠自己体会、感受,累积对性情教育的正知正见,志才能养。
  2. 辨志:辨志才能立志,辨别清楚,究竟我要什么?学性情教育究竟为了什么?要弄清楚自己的动机、初心;源头不清,走下去难有成果。
  3. 立志:养志、辨志之后,才能够真正立志,订立人生的终极方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4. 守志:守志比立志更难,立志后,考验才刚刚开始。

  以上之意,我在立体之学第13讲《立志之道》中帮大家讲解过,请大家反复参看。

3. 思

  思,开发我们的思维。人有两种宝贵能力,一是性情,一是思维。两种能力都要开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思维力的支持下,我们的性情,才能够与理相合,健康成长。其实,思维能力是为性情服务的。

  性情要充分打开,思维必须同步成长。为什么我要这样详细讲解这50堂,就是要充分开发大家的思维。我反复鼓励大家,要多读霍老师的书。多读书,思维才开。

4. 行

  行,包括:行动、锻炼、总结、修正、方法、指引。

  性情教育是一种行动学问,“思而不学则殆”;不去行动、不去体会,终无所得。把学习到的性情教育学问,落到具体生活、教学场景之中,印证所学的真伪。

  行动、锻炼,总结经验,然后修正我们的行动方案,再调整自己的行动。根据我教大家的一系列可行的方法练习;记住所有方法论,正、反指引内容,清楚把握,不要触犯这些原则。信、志、思,在行动中,全部化作生命成长的资粮。

  我建议大家组成学习小组,最好有经验稍为丰富的师兄师姐或导师带领,一起分享、交流、行动,在行动中共同成长。

5. 成

  信是信念,志是立志,思是思维,行是行动,到最后,才有成果出来。

  信+志+思+行=成

  信、志、思、行相加,就是成;缺少其中一项,都难有真实成果。

  成是什么?成就是成己成人;成长就是成己,“为己之学”的“成己”;成人就是帮助别人成长,用《论语》的话,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己达人就是这个“成”字。

  信志思行成,此5字真言,是性情教育方法论的核心,是性情教育的圆成,希望大家谨记。

九、感恩与告别

  我很高兴有这机会,按照我当初的计划,用1年多时间讲授50堂性情教育体系课。这对我个人来说,非常获益,让我有机会总结30年来追随霍老师做性情教育学问与工作的思想和经验。非常感恩霍师母与喜耀粤西学校当初的邀请,创造这个善缘。

  霍老师的学问是宝藏,属于所有中国人,属于人类,我们必须好好守护,好好弘扬。希望大家都能发心,弘扬性情教育,不枉霍老师的苦心。

  言有尽,意无穷。最后,我必须感恩:

  感恩霍老师,没有他,就没有这一切。

  感恩历代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贤圣,让这宝贵的生命成长之学,一代一代传下来,今天,我们才有机会学习承继。

  感恩天地,万德流行,生生无已,我们愿永远向天地之道学习。

  我也要感谢大家,花这么多时间聆听、看文章,没有大家的鼓励,我也不可能坚持到今天。

  最后我要祝福大家,希望大家生活美满,在性情教育的学习中,得到恒久成长。

  谢谢大家!

Saturday, September 10, 2022

性情教育系统方法论:体会方法感受力、爱的流动与性情共振、感受力培训2层14步

文章标题:   性情教育系统方法论:体会方法感受力、爱的流动与性情共振、感受力培训2层14步
文章作者:   袁尚华
发表日期:   2022年9月10日
发表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

编者按:
性情教育方法,被称为“体会方法”,主要有4个层次:正知正念、感知、感受、动心养性。
观照生命用感知,启动性情靠感受。
通过自他换位的基本训练和进阶训练,可以开发感受力。
在生命成长的道路上,感受力训练需要终生践行。
我们深信,坚持锻炼,生命成长并无完结之时。
本讲是方法论最后一讲,深微广大,大家宜反复研读,可入性情教育之殿堂。


一、体会方法第1-2层:正知正念与感知

  性情教育方法,被称为“体会方法”,在上一讲,我指出了体会方法主要有4个层次:

  1. 正知正念:

  保持身心放松,放松才能专注,临在当下。

  我们的心,平常都是散乱、昏沉居多,有很多执念。培养正知正念,这些杂念纷扰、烦恼欲望等习气,暂时平复下来。心逐渐回到清明状态,初步归位,自我内在重新连结。

  2. 感知:

  感知是自他连结。在正知正念的基础上,去除成见偏见,心化作清明之镜,如实映现对方的生命状态,使之被看见和被接纳。

  被谁看见?被我们看见,进而引导对方,让对方看见。

  吾心如镜,当对方看到我们的心镜,他就看到自己;同时让对方感受到,无论自己表现如何,都是被我们所接纳的。

  看见很重要。看见了,才能把那些烦扰我们生命成长的习气、情绪、烦恼……,通通放在阳光下,被阳光一晒,这些心魔就开始消散了,打个比喻:被看见就是“晒太阳”。

二、体会方法第3层:感受

  3. 感受:

  霍老师告诉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不能只用工具理性,必须开发感受力。感受力是体会方法的重要环节。

  接续正知正念和感知二步,再进是“感受”,是自他深层连结、发生性情互动的重要一步。观照生命用感知,启动性情靠感受。

  感受当前这一具体生命,他的快乐与期待、痛苦与无奈,他的安慰、他的不安……;一言而蔽之,就是感受他的性情状态,如何堵塞、如何掩蔽、如何受不同事相所扭曲;而纵使如此,仍然有一跃而动想自己变好的力量隐然而发。

  平时我们说,用性情感受性情,就是这个意思。这需要持续不断地磨练提升。

三、感受≠感觉

  很多同学觉得性情教育很好,但学到这里,谈到要感受,就觉得很困难,不知道怎么下手。上一堂,我讲解过培训感知力的基本功,今堂我进一步介绍感受力的训练方法。

  首先,感受跟感觉不一样。

  感觉是浅层和夹杂的。平常我们说自己有很多感受,但对大部分人来说,所谓的感受,都不过是一堆感觉而已。感受,在体会方法论里有特殊意义。

  感觉,跟感受有何不同?感觉都是从个人出发,从自己的角度去接收,也就是说,都是主观的,甚至是独断的。

  我“觉得”是这样,每个人都有很多“我觉得”,然后以自己的这些感觉作为标准,来理解对方、要求对方。若对方违反我们的想法,我们就会生气,觉得对方有问题;这种主观思维,制造太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矛盾、纷争和裂痕。

  很多时候,人的感觉会不自觉地带有一些深层的成见和偏见,以及个人生命中一些挥之不去的欲望。我们认为如此,其实是从自我一偏之蔽,以为如此。对方可能也糊里糊涂,跟着我们的见解对号入座,最后,真正的生命问题被掩盖,性情开发无疾而终。

四、爱的流动 性情共振

  观照生命用感知,启动性情靠感受。感受与感觉有大不同。

  感受发源自真诚,以真诚故,是以无妄;感受是同情共感,爱的流动,引发性情共振。

  如实反映对方生命状态,我看见了,亦让他看见,这是感知。很多做生命辅导或情绪治疗工作的,到这步,就要停,难以再进。觉得再进一步,就会介入对方人格世界,是对对方自我尊严的伤害,违反尊重原则。

  归根究底,这是对生命本质缺乏深度了解所致。

  性情教育不止于感知。感知只是基础,再进,打开心,情要动。这情不是感觉、不是私情私虑,而是真诚无妄的性情。不是无私之爱,不足以引发同情共感,亦不足以引动对方,打开心扉。

  同情共感,可引发自他性情共振。

  我的性情振动,对方感应到,跟我们发生共鸣,对方性情一开,我们做”接转开“的“转开”,转他、开他,就会事半功倍。

  若性情无动于衷,还停留在脑袋层次,或只作静态观照,这时候,“转”是没有办法进行的,何况是“开”。爱在流动,性情共振,性情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五、以他苦为我苦

  怎么做到呢?难就难在这里。

  以他之苦为我之苦,以他之忧为我之忧,以他之喜为我之喜,以他之悲为我之悲。

  先有正知正念,放下自我执念;再以至诚心,代入或化身为对方,完全成为对方,感受其感受,充分感受对方的生命困苦,易地而处,感同身受,以他之苦为我之苦,把他的苦放在我们生命中。

  但不是用脑袋、理性,而是同情共感。同情共感发生,对方打开心扉,这时候,再向对方予以适当引导,就足以引发自他性情共振。

  法住机构的会训是“诚敬喜悲”,喜耀学校的校训是“诚敬喜行”。“诚敬” 是真诚无妄、克尽己力、投入专注;“喜”是以他之喜为我之喜,为对方之善而欢喜;“悲”是以他之苦为我之苦,以他之忧为我之忧,生起同情悲悯。

  这都是性情之动,而非冰冷地坐在那里,反映对方的生命状态。

  “你看,你是这个样子,我看到了,你能看到吗?我很欣赏你,你愿意坦白说出你的问题、面对自己……”大家都看到了,给对方鼓励一下,这个个案就可结束。这是反思性的进路,属感知和认知层面,感觉仍然是冷。欠缺一份真挚热诚的人,很难从事性情教育。

六、同情共感与生命处境关联

  在“喜耀生命”课程中,导师跟学生交流,需要适时静心,好好感受对方的困苦。许多时候,对方自己也说不出的痛苦委屈,导师帮他讲出来,导师比他自己更清楚,学员听到,就泪流满面。居然有一个人刚刚认识,就比他自己和身边最亲密的人更了解自己。

  同情共感,以对方的苦忧喜悲,为我的苦忧喜悲。

  下一步,我们把这些苦忧喜悲的感受,跟对方当下的生命处境关联起来。

  什么叫生命处境?对方的人际关系,遇到的具体困难,具体的人生迷惘,他生命当下的具体境遇。这些苦忧喜悲,一定是跟他具体的生命境遇相关联,我们之前与对方交流所获取的信息,在这里就可以得到一种融通的了解。有了融通的了解,我们才可以作出最恰当的回应和行动指导。

  在性情教育中,行动指导不是首要目标,性情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启动学者的性情。事实上,行动指导受很多客观因素限制;我们再三强调,不要把焦点放在事相上。教因不教果(请参看第45讲,指引19:教因不教果),本源安顿好、客观困难才有化解可能。

七、以古人之心为心

  这种感受能力,让生命之间能发生真正意义下的连结,称为“自他深层连结”。

  爱的流动与性情共振,是生命成长的关键。我的性情起动,眼神、语言、身体信息会自然流露,对方看在眼中,听在耳里,感在心里,他的性情会发生共振。

  在个人成长中,同样需要这种生命的连动。但连动的对象,便有赖于某种理想性的人格;在我们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这种连结往往发生于与古人生命的相交。当我们的心专注于某一古人的人格世界,这种连结就会自然发生,通向古人的思想、情怀、悲愿;以古人之心为心,以古人之情为情。

  与古人的性情相连,把我们的性情,投放到一个更巨大的性情世界之中。宋儒陆象山云:“东西南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无数在历史中这样成长过来的人,千百年累积而成的历史文化世界,累积成这个性情世间;我们的心一旦与之连结,就会得到源源不绝且巨大无边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打败我们。孔子说“仁者无敌”,就是这个意思。

八、感受力培训:自他换位基本训练

  感受力如此重要,应当怎样开发?

  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个培训方法,帮助大家开发感受力。

  自他换位训练,分为基本和进阶两层。

  在过去“喜耀生命”的学习中,我们经历相类似的培训,累积很多经验,证明非常有用。

  我鼓励大家组成小组,由受过同样训练,性情教育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或师兄师姐带领实习,会事半功倍。

  先说基本训练。大家顺着以下步骤,能做到多深入,要看每个人的资质悟性;也有赖于大家的刻苦磨练,反复练习,一定得益。

  1. 具有一定正知、正念,及感知能力:

  先具备一定正知正念的基础和一定的感知能力。

  体会方法4层,正知正念是第1层,感知能力是第2层,然后才到第3层感受能力。

  按部就班,先有第一层的训练,再有第二层的基础,才有条件做以下练习。(关于正知正念和感知能力的培训方法,大家可以参考第4748讲)

  2. 有充足的自我意愿:

  这一点很重要。有强烈的意愿,诚敬心就会出来;否则,自己未准备好,心是关上的,意愿是薄弱的,状态是不投入的,都达不到效果。

  只有非常投入,有充足的意愿,才能打开生命感受的空间。

  3. 有安静的环境:

  这相对容易安排。找一个安静的空间,空气流通,不受干扰,关上手机、电脑等,让精神凝聚专注。

  4. 备一空凳,想象对方安坐在前:

  我们自己坐好,面前放一空凳。

  首先,升起正知正念:放松身心,专注清明,临在当下。

  接着,开始想象对方坐在面前。初练习时,适合找一个跟自己关系较密切的人,作为练习对象,例如亲人,如父母、妻子、丈夫、孩子。

  想象对方坐在我们面前。当然对方不在现场,这是我们的主观连结。

  5. 起一明确意念,对方就坐在我面前:

  这一点很重要,单是想象,力量不够;一定要起一个明确意念,告诉自己,对方就在面前,这是真的,不是做戏,不是玩耍。让真诚心起动。

  这意念很重要,越真诚有力,效果越好。随意想一想,诚意有限,结果必大打折扣。所以正知正念是先决条件,精神散乱,嬉皮笑脸,不可能进入状态。

  6. 释放内心对对方的感受:

  开始表达对对方的感受,如果双方有心结,这也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

  一个亲人坐在面前,大家心中有些心结,一直以来没有处理,想通过这个机会,可以解开心结。

  尝试把自己内心对对方的感受,表达、释放出来。

  比如是爸爸,就告诉爸爸:一直以来,我没有好好关心过你,不知不觉,你已老了,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好想表达对你的爱……

  或者:一直以来我觉得你偏心,爱弟弟多过爱我,从小到大,我遇到什么问题,都是我一个人去挺,我其实觉得很大压力……

  这些真实的感受,适当抒发,有自我疗愈之效。

  我们的心,会慢慢打开,情感释放,过程中可能会哭,情绪有波动,感觉难受……,不要紧,放松,自然抒发就好。

  某些东西长久堵塞在心,妨碍我们健康成长。现在是机缘,清理心中垃圾,排掉情绪毒素。毒排净了,大大有助于我们提升感受力。

  7. 转坐在空凳上,完全地成为对方,感受对方的处境:

  充分表达后,转坐到对方的椅子上。

  动作慢,不用急;所有步骤,慢慢做即可。

  转坐在爸爸的椅子上,真诚生起一意念:我完全成为爸爸。

  这一步很重要。不是扮演,不是做戏;越真诚,感受能力越加强大。

  现在,诚心感受爸爸的处境,这是自己从来没感受过、从来没有了解的;真诚心出,关于爸爸的感受,就会涌现。

  8. 用对方的语词语调,表达对方的想法:

  当这些感受涌现时,尝试代入爸爸平常的表达方式,他的语气语调、口头禅、身体动作、情绪方式等,来表达他的想法。

  也许,化身成爸爸的你会说:孩子,爸爸也很爱你……

  或者:孩子,其实,最让爸爸放心的,就是你;一直以来,你所做的、你努力付出的,爸爸都看在眼里;爸爸内心也有很多难过的地方,工作辛苦,很多挫折;最近生病了,体力下降了;弟弟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让爸爸很担忧……

  用爸爸的语言语调来表达爸爸的感受,双方的同情共感就出来了。

  9. 回到自己座位,返回自己的生命位置。

  充分表达之后,我们的心松开了,这时候,慢慢回到自己的座位。

  清晰起一个意念:现在我要做回自己。

  意念一起,我们返回自己的生命位置。

  10. 从爱与体谅出发,重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从爱与体谅出发,就是用性情,重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回到儿女的位置,向爸爸重新表达自己作为女儿或儿子的真实感受:爸爸,我爱你,我以后会更加孝顺你……

  或者:爸爸,我现在感受到你的无奈和痛苦,我一直没有办法面对你对我的严格要求,其实你一直在关注我,我感受到你对我的爱;我也知道你一生中遇到很多挫折,其实我太自私,只要求你,却没有好好对你表达过关爱……

  换位训练让我们通过身份互换,培养感受力;如阴阳之互易互补,从阳到阴,从阴到阳,重新成为一个完整的太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恢复生命的完整性。堵塞生命的情绪、纠结、烦恼放下了,心的完整性恢复了,感受能力复现。

  以上例子,夹带着自我疗愈的效用。同样,顺着刚才的步骤,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感情要好的朋友,感受双方要好的情感……

  同样道理,我们可以感受某个古人、历史人物,感受他们为国为民,无私的心……

  注意:这些练习,最好有导师在旁,实时监控,适当引导,安顿性情之余,谨记最后完全回到现场当下,做回自己。有经验之后,就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感受能力。

九、感受力培训:自他换位进阶训练

  基本训练之上是进阶训练。

  ……续上1-10,由第11-14步属于进阶层。

  11. 起一自他平等真诚意念:

  起一自他平等的真诚意念。什么叫自他平等?人皆有美善性情,人皆希望人人互爱。虽然你是学生,我是老师,身份似乎有别,每个人的身份、背景都不同,但我们的生命,本质上是平等的。

  虽然你的生命遇到某些困难,我一生中也曾经遇过很多考验;你和我,在生命底层的美善性情,我有,你也有。我希望活得更美好,人生更幸福,生活更有意义,我希望人人互爱;我如是,你也如是。我追求真善美圣的价值;我如是,你也如是……

  在我们的生命深处,我跟你是平等的。现在,对此,生起一自他平等的真诚意念。

  12. 感受自他平等:

  生起自他平等的真诚意念之后,需要让它留驻;给自己时间空间,感受这平等意念,让它持续升起、扩大、沉厚。

  这过程中,正知正念必不可少,真诚无妄之心必不可少。

  13. 起一真诚意念,愿将自己之乐与他人之苦相换:

  再起一个真诚意念,愿将我的快乐与对方的痛苦交换。

  要生起这样的真诚意念,坦白说,并不容易。若一时未能做到,可以转为一种祝福:愿对方能够得到你所得到的快乐,愿他的痛苦可以永远远离。

  愿意与对方苦乐相换,父母较易做到,父母之爱是天性,愿意把自己之乐换子女之苦。老师要承受学生之苦,相对来说,已比较困难。一般素昧谋面,萍水相逢,就更难做到。

  每个人都希望快乐,不会希望痛苦,求乐离苦是人之本能,谁愿意牺牲自己之乐,承受别人之苦?谁能以真诚无私之心成全他人?这是性情之大悲!

  14. 起一真诚意念,爱他如自,弃自如他:

  再起一个真诚的意念,爱他如自,像爱我自己一样的去爱他;弃自如他,就像舍弃我自身生命的苦难陈腐一样,去帮助对方,舍离他生命中的一切苦难陈腐。

  爱他如己,弃自如他,这是性情之大爱。顺此扩充,正是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北宋理学家张载语),民胞物与的性情大爱。

  第3层感受力之自他深层连结,于焉而成。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意会到,其实感受力的提升,与我们能够投放的真诚,亦即性情开发是同步成长的。在生命成长的道路上,这方面的训练需要终生践行,特别是最后两步(13、14),已临界于对道的超越体验,更非一蹴可就。我们深信,坚持锻炼,生命成长并无完结之时。

十、体会方法第4层:动心养性

  感受能力开发的训练,层层升进;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磨砺和突破,使吾心越益深广、越益精纯。

  以上就是关于感受能力的培训方法。

  感受力之后,体会方法第4层是“动心养性,内在本真连结”。即:弥纶古今天下之大情,天道人心之共振。

  在此,略说其纲领如下:

  通过孟子所说“集义养气”之道,持续积渐,反复感受;集义养气才能够动心养性;辅以性情教育对历史文化的各种体会进路,例如“祭祀感恩法”、“文化行体验法”、“游艺法”(绘画法、戏剧法、音乐法、读书法……)、“古训心法”等等,进入广大无垠的性情世界,感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命之光光相芒,古人所得之生命之道和天地之道(请参看第11讲:性情与天道)与之真实悠久,体证性情教育的最高理想。

  今天讲到性情教育方法论较为深微的地方,也是中国文化深微之处;讲解的内容较深,希望大家可以反复研习,具体的训练方法,可以反复操练。我深信,假以时日,大家定能登入性情教育的殿堂。祝福大家!

  下一讲将会是这系列讲座最后一讲,我会帮大家总结这50堂的学习重点。

  时间关系,今天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Tuesday, August 16, 2022

性情教育系统方法论:体会方法论四层次、感知二步、基本感知训练

文章标题:   性情教育系统方法论:体会方法论四层次、感知二步、基本感知训练
文章作者:   袁尚华
发表日期:   2022年8月12日
发表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

编者按:
性情教育方法论体系的核心,霍老师称之为“体会方法论”。
体会是心的运用,体会方法是进入心灵世界的钥匙。
本讲清晰阐述了体会方法的4层架构,其中第3、4层“感受”与“动心养性”为性情教育所独有。
体会方法4层步步渐进,有志于学者需要层层锻炼,学而时习,下学上达。


一、体会方法论

  性情教育方法论体系有三层,第一层法则,第二层指引,第三层具体操作。三层是有机整体,下层建筑与上层建筑互为表里。若只论操作,有失文化理念,将成无源之水。

  整个方法论体系核心,霍老师称之为“体会方法论”。在第41讲《性情教育方法论引论》中,我引述了霍老师以下文字,在进入今天主题前,让我们先重温一遍。霍老师说:

“读中国文化,无论儒释道三家,其关键在体会,但最难的亦是体会。近代人思考文化问题,从知识之路入,讲概念、讲定义、讲逻辑关系、讲检证,讲前提和结论的矛盾不矛盾,这是理性使然;理性的思考方式使知识有严格的规范,并使之在理性的控制下。但这样走下去,却使知识与生命分离。”

  霍老师谈到性情教育方法论,都会说“体会方法”。学习性情教育的朋友,对这个概念应该不会陌生。

  为什么“体会方法论”如此重要?因为体会是心的运用,即所谓“用心”。人有“心”,使人有别于物,能创造价值世界、文化世界、生命成长之道,能上达于天,下达于人伦日用。体会方法是进入心灵世界的钥匙。

  体会方法论是生命成长、开发性情、做性情教育工作的核心能力。基于种种原因,一直以来,我们对此并未展开讨论。今天,我尝试略作讲解。

  体会方法论这么重要,那么问题出来了:

  1. 体会方法论如何运用?
    体会,到底要体会什么?从哪里开始体会?标准何在?我们怎知道自己体会得对还是不对?

  2. 体会方法论如何训练?
    讲性情教育方法论,其中一个目的,是尽量阐明相关内容,方便培训更多性情教育工作者。体会方法可否培训?怎样进行培训?

  3. 体会方法有何内容?
    体会方法有什么内容?知道内容,才能够建立训练目标和方法。

  4. 体会方法论可否按部就班学习?
    像练功夫一样,怎么扎好马步,怎么学招式,怎样成套路,怎么发劲?都要一步步练习,功夫才能练成。体会方法如何按部就班修习?

二、体会方法4层

  讲方法之前,先建立架构。性情教育体会方法分以下4层,由第1层开始,拾级而上,逐层修习。仅此4层,尤其3、4,已是终身学问:

第1层:正知正念-自我内在连结

  上堂解说过,正知正念是保持心灵清明,临在当下。这是“4层16步”第1层“觉察”的主要要求。

  “正念”是保持专注,临在当下;“正知”是对自己是否处于正念状态的清明觉知,正知是正念的守护者。

  平时我们的心意识活动,有很多烦恼习气缠绕,由脑袋、理性、认知心、情绪、本能、惯性等支配,性情隐没其下,生命状态实质上是闭塞(性情被障覆不现)和分裂(与性情本真割裂)的。

  “正知正念”令我们保持专注,临在当下,帮助引动性情:一念真诚,自我提撕,性情起行,超临于心意识活动之上,重新自作主宰,心灵活动复归其正。

  正知正念是自我内在连结,使心排除干扰、复归其正的先决条件。性情正位,我们才有条件真正了解学员、接引学员,和作自我成长转化。(请参看第47讲介绍训练“正知正念”的方法)

第2层:感知-自他连结

  由正知正念,性情与心意识归正,第二层是“感知”,连结自他。

  连结自他,与对方连结,这是“接转开”第一步“接”的基本要求;能连结对方,才能进入“接转开”第二步“转”。连结对方分两步,第一步是“感知”,第二步是“感受”(见下段)。

  接触对方时,能清明地感知对方,像一面镜子,如实映现对方的生命状态;对方是快乐的、哀伤的、沉重的、轻松的……?

  无论对方如何描述自己的生命处境,请记住:这些都是口述事相,我们都要聆听、都要尊重;但同时亦要自觉地超越这些口述事相,看到背后更深层的力量泉源,以清明心如实地感知对方生命的实存状态。

  正知正念,是调整好自己;感知,是自他连结的起点。

第3层:感受-自他深层连结

  “感知”如镜,让自己化为镜子,如实映现对方的生命状态。但仍未到性情连结的一步。

  由“感知”,进一步是“感受”。“感受”是性情的主动作用,由我们的性情出发,直达对方的性情,与之连结;连结亦是反馈,藉性情连结相互反馈,而真知对方生命状态之所以落于如此处境的真正原因。“感受”即“感通”,《易·系辞》说:“感而遂通”,就是这个意思。

  进之,由我之性情感受,唤醒和感动对方之性情感受;自他性情发生共振,这叫“自他深层连结”。

  “感受”跟“感知”是两个不同的方法论概念。

  “知”是镜,镜可以如实显现一切在它前面经过的东西;“受”是性情之动,动而通(连结),通而应(回应),应而和(唱和),形成生命间的深层交流。“知”是“忘情”,忘情方可息妄归真(如实);“受”是“动情(性情)”,情动方可贯通人我。

  “感受”是自他深层连结,加“深层”二字,因为是性情层次的连结。到此步,方是真正的性情教育。

  由此可见,坊间一般情绪治疗、正念、静心训练、家庭系统学等等,对心灵之开发,只属第1、2层;缺乏心性学的学统与道统,无法进至第3性情层,至于第4层就更不用说了。第3、4层是性情教育所独有。由此可见,坊间一般情绪治疗、正念、静心训练、家庭系统学等等,对心灵之开发,只属第1、2层;缺乏心性学的学统与道统,无法进至第3性情层,至于第4层就更不用说了。第3、4层是性情教育所独有。

第4层:动心养性-内在本真连结

  “内在本真”就是人皆有之的真实性情,“本真”就是性情。

  “本真”强调本有性、根本性、真实性、纯粹性。”内在本真连结“,就是在长时间反复感知、感受,包括通过持续养志养气之功、读书修养之德、成长锻炼之能,不断开发和体证内在性情;长期持续实践性情教育,在连通不同对象和通达天地万物的过程中,所达到的性情的全体大用。这叫“动心养性”。

  到此,横贯历史文化之盛、中通人伦日用之微、上达天地道体之大,《中庸》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孟子所谓“尽心知性知天”;内在本真连结,与对道的超越体验同步发生。这一层是性情教育的内功,是最高修持,真正安身立命,于此圆成。

三、感知能力训练

  以上四层,合为性情教育体会方法四层。四层步步渐进,没有下层建筑,就没有上层建筑。行者需要层层锻炼,学而时习,下学上达。

  接下来,我为大家略说感知能力的培训方法。

  作为性情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具有成熟的感知能力。正知正念的训练方法,在上一讲我为大家介绍过了,大家恒心练习,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进一步开发感知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首先是信息传递,而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力,超过一半来自于身体(肢体语言)。

  如果人际关系不好,一旦懂得改善肢体语言,比如说坐姿、手足摆放、说话速度、表情等,人际关系马上改善,绝非难事。

  生命信息散发的影响力,一半以上来自肢体语言,另外三成来自于声音,少于一成来自于说话内容。/span>

  上文第6项指引“听事由心”(参看第43讲),就是说聆听对方自述其经历,听事更要听心,不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其口述事相,更要感知事相背后其心灵状态。

  心是事之源,情是事之根。知其心,感其情,有赖感知能力,感知如镜,如实地反映对方的生命状态。

四、感知二步:1. 感知外部信息

  进行感知训练前,最好先有一定正知正念的训练基础,再在这台阶上,学习感知,由浅入深。我们可以先从这些地方开始:

  尝试从以下5方面去了解对方:

  1. 留意对方外貌、面部特征、眼神、嘴角弧度……
  2. 留意对方的衣着、衣服款式、颜色深浅花纹、整洁程度……
  3. 留意对方的体形、高矮、胖瘦……
  4. 留意对方的体味、说话音调、缓急、含意清晰、反复……
  5. 留意对方的反应模式、言谈举止、走路姿势、坐姿、小动作、情绪反应……

  以上所举,不一而足。重点是见微知著,在细节中看出真相。

  比如作为父母,不要以为孩子是自己生的,什么都很清楚。孩子今天回家,有没有留意他有一点不同?很多家长都不放在心上,因为没有专注当下。慢慢地,孩子行为出偏差了,那时才发现,原来已变成这个样子了,可能已经太迟。其实孩子平时的举止,已经给出很多信息,但父母都视而不见。

  保持清明专注,心镜无尘。过去,在霍老师主持的“喜耀生命”课程上,导师首先会从这些地方入手开始了解新同学。眼神尤其重要,孟子教人观人莫善于眸子;嘴部也重要,嘴巴说话表达自己,嘴巴的形态也很反应内心。要注意,有些人害怕眼神接触,不要让对方觉得被观察,否则,防卫心就出来,妨碍开放。留意对方,要有技巧,勿构成压力。

  留意对方的服饰。大家可能问,性情教育是讲生命内在的,看人家的衣服干什么?如果是学佛法,可以这样讲:“我们不要有分别心,诸相虚妄,众生平等”。但现在是要了解人,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他的独特性,会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多一分功力,就能接收多一分信息。

  衣服的颜色、花纹、新旧款式等,都在透露他的状态。年轻人一般比较喜欢穿新款式,如果一位年轻人穿得比较古板,那他在性格方面,很有可能跟其他年轻人有某种差距,这也是信息之一;可能跟他的家庭背景有关,或者跟他的自信心有关,等等。

  留意当事人的体形、高矮、胖瘦;留意对方的体味,有些人是俗气的气味,有些人是清贵的气味,有些人是土气的气味,有些人是酸溜的气味 ……。大家能分别多少种气味,也是感知能力的表现。

  对方说话时的音调,缓急,快慢,也很重要,代表他的情绪波动,压力指数,思想清明抑或混乱,等等。

  看看对方怎么走路,留意行为反应模式,遇到事情时,他的动作很大或者反应很慢;看看对方的坐姿,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或者容易放任自己的人;也可以看到他的精神状态,是疲乏还是有活力,等等。

  大家可以重温指引14“先大后小”和指引15“先小后大”(参看第44讲),就是说,某一行为源于人的整体生命系统,知道这大系统,我们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表现;倒过来,我们要发现其人的整个生命系统,首先要从他个别的行为表现入手,见微知著。

  总之,要打开我们所有的感知官能,眼耳鼻舌身通通打开,全方位接收对方发出的生命信息。

五、感知二步:2. 感知内在动力

  感知外部信息比较容易,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知对方的内在动力,相对较难。

  内在动力,就是对方受何种内在力量支配。

  他的行为举止、言谈思维,主要由这种内在力量推动而起,这种力量可以是理性的,亦可以是情感的;可以是盲目的、条件反射的,亦可以是盘算的、目的性的;可以是真挚的,亦可以是虚伪的。我们需要看见它。

  怎么看?首先,我们要综合收到的外部信息(见上一段“感知外部信息”),以及当事人所表述的生命处境。

  孩子跟父母聊天,今天在学校发生什么事,做父母的,感受到孩子眼神有一点不同,就要注意了,他一定有事发生;加倍留意,聆听他诉说今天的经历,和过程中的身体语言、情绪反应。

  一位新朋友来到“喜耀生命”,希望在生命成长上得到性情教育的帮助,通常做法是,先收集关于这位朋友的外部信息,导师再跟这位朋友作深入交流,他告诉导师他现在的工作、家庭情形、烦恼、期望等等。

  综合这些外部信息和交流内容,让它如实地在我们心上呈现;过程不只一次,需要反复沉淀和反复呈现。学员的内部状态以及动力原点,会一次比一次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信息的清晰度,与导师自身的经验、学养、功力有很大关系。

  这内部状态以及动力原点,大部分情况下,学员自己也弄不明白、说不清楚,甚至是毫无自觉的。

  内在动力原点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所构成的信念系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信念系统,正是因为这个信念系统,让他的人生如此思维、如此选择、如此行动,如此展现其生命,最终亦因此领受各种快乐与痛苦。人生的痛苦源自于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的错认,信念系统的偏差和颠倒,而令自己的生命陷入困境。

  让这个信念系统的动力模式呈现出来,它有一个根:内在动力原点。

  导师要引导学员,看到这内在动力原点:他执着这一点,一念上起执,自此跌入尘网,不能自拔,良久积渐,形成习气。此是因,诸果之因,导师须要耐心引导学员看见自己这内在动力模式和动力原点。

  比如说,学员很懦弱、很顽固,这是他展现的生命模态。之所以如此,必然有一内在动力驱使。导师综合学员的外部信息,以及学员所表述的生命处境。最后发现,根源自他的信念系统:他自小屡受挫折,有一次某长辈说了这句:“看你多糟糕……”,这句话变成动力原点,以后他用各种方式告诉自己:

  “无论我多努力,终归失败,自己能力低下,外面世界很凶险,周边有很多豺狼,我必须小心防范……”。

  这是他的信念系统,他根据这个信念系统来思维和作出各种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信念系统,构成了他的内在动力模式。性情教育工作者有能力将它如实呈现出来,带引学员看到它,“接转开”中的“转”,才有可能发生。

  正知正念是第1步,从第1步到第2步感知能力的发生,中间明显有一个跳跃。大家可以跟着我教大家的方法训练,坚持一段时间,感知能力可以被开发出来。

  平常我们可做什么训练以培养感知能力?

六、基本感知训练

  以下介绍3个方法训练感知能力:

1. 日常生活

  一有机会,就提醒自己放下理性(头脑),以开放态度,用平静纯然的心境,感知大自然(如阳光、风、海浪……),感知身边的人与事。

  现代人工具理性泛滥,每天忙工作,忙赚钱,忙生活,忙着各种筹谋……,都是在做事,做事就是用工具理性,心一动,习惯了就是理性心。现在,我们要通过自觉提醒,放下理性,多做正知正念和感知自己、感知他者的训练。

  给自己空间去感知大自然,去公园里,去郊外,放下理性,什么都不想,用整个生命去感知阳光如何在自己身体上流动的感觉。

  看着这个感觉,感知这感觉就好。风吹过,感知它,让风吹的感觉在心上流动,用感知之镜显现它。海浪的进退声,雀鸟的鸣叫声、黑夜里的宁静……,关于大自然的一切,我们都可以一一感知。

  不是理性,不是分析,不是计算,不是批判,这些都是头脑。放下,只是纯然地感知,通过感知,我们会逐渐发现一个平时完全忽略的世界。

  然后,以身边的人作为对象,感知朋友、同事、家人,偶然在街上遇见的某人,用同样一种平静、专注、纯然的心境,开放的态度,临在当下,感知他们的生命状态。我们会逐渐发现许多平时忽略的生命讯息。

2. 个案观摩

  通过观摩性情教育工作者实操个案累积经验。

  这是过去“喜耀生命”训练性情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办法,主要就是参与“喜耀生命”,课程中由霍老师直接示范和导师带领,学员在旁观摩。

  通过不断观摩,累积经验,这是学习性情教育直接而有效、甚至是必需的途径。

3.1 AB扫描感知练习

  另外,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提升感知能力的训练,例如以下这两种:

  找一个安静的房间做这练习,经常做,效果更好。

  找一个朋友,组成二人小组;分五个步骤:

  步骤1:2人一组,分为A、B。可以互相认识,也可以不认识,不认识更好。

  步骤2:B站好;A放松身心,放下头脑分析,正知正念,全然临在当下。

  步骤3:A从头到脚,细致扫描B每一身体部位,从头下来到颈、到胸、到腰、再到手和脚,包括姿势、表情等,慢慢扫描,持续约3分钟。(之后可以慢慢增长时间)

  步骤4:B移离原位,A站到B的位置,尽量感知B的状态:B的身体状态、内心状态怎样?持续3分钟左右。(之后可以慢慢增长时间)

  步骤5:A给予B回应,刚才感知到B的信息,A、B共同检视A感知到的信息,与B的真实感受是否吻合?有何差异?

  完成一轮练习。然后可以倒过来,B做扫描者,A被B扫描。

  这训练很简单,大家学了,马上可以做,多做多得益。以后我们每次做性情教育培训,都应抽时间先做一做这练习。

3.2 AB并排感知练习

  AB并排感知练习:

  找一个安静的房间,就可以做这练习,经常做,效果更好。

  找一个朋友、或几个人一个小组;分5个步骤:

  步骤1:2人一组,分为A、B。邀请一位陌生朋友进行练习,组成二人组。注意,一定要不认识的陌生朋友。

  步骤2:两人并肩站立,感知当前自己内在感觉,感知目前二人并肩距离是否合适,有需要可以自行调节至觉得合适。

  步骤3:A、B开始各自感知对方:谁的力量更强?谁更弱?对方的状态如何?快乐?苦恼?压力?轻松?……尽量具体感知,收集对方当下生命状态的各种信息。

  步骤4:交换位置,重复上述步骤;比较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步骤5:轮流用3分钟分享自己的感知内容,然后让对方作出回应。

  感知训练可有不同设计,今天举这两项训练为例。

  正知正念做得好,感知能力会水涨船高。感知能力提升,感受力增强,“体会方法”才可得心应手。

  今堂所讲是自他连结的感知能力,是性情教育“接转开”从“接”到“转”的先决条件。

  我们为时整整一年的“霍韬晦老师性情教育体系”课程很快就要结束了,非常感恩大家一直耐心学习。很多同学私下告诉我学到很多,非常感激。其实大家不用感激我,大家要感恩霍老师,这些都是他留下来的宝藏,我只是尽力把它发扬光大。

  时间已到,今天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