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1, 2024

生活最好的状态:眼中有诗意,心中有远方,笑里有坦荡

文章标题: 生活最好的状态:眼中有诗意,心中有远方,笑里有坦荡
文章作者: 
发表日期: 2024年9月21日
发表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


  周国平说:“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的生活来衡量其价值。”

  以寻常代替惊喜,以平淡代替执着。人生最重要的是过程,既要接受一切顺意,也能接受所有的事与愿违。

  最后我们会发现,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眼中有诗意,心中有远方,笑里有坦荡。


眼中有诗意

  杜甫一生都在忍受着贫穷与痛苦的折磨,蜗居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茅屋中,却从来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他说“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即使在物质极度的贫乏中,世人看到的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杜甫。

  苏轼一生多次被贬,却能从简单的生活中寻找人生的诗意。他在《猪肉颂》中写到:“净洗铛,少注水,柴头烟罨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食他自美。”

  他手把手教当地的农民煮肉、做汤、酿酒,硬是把不堪的生活过成了有滋有味的人生。

  不要以为寻找诗意就是抛弃现有的生活,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寻常烟火就是最好的诗意栖居。

  在院子的角落里用鹅卵石垒起一个池塘,在早市买几条小鱼放进去,再放些水草,找个石头做假山,一个世外桃源就出现了。劳苦、烦伤会在刹那间消失不见。

  诗意,是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心境。


心中有远方

  远方指的不仅是空间的距离,还有内心的格局,心灵的归宿。

  后人评价梵高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

  除了太阳,他还对向日葵情有独钟,一生画了11幅向日葵图画,因为他认为那灿烂的黄色如同太阳一样,给人以强烈的向往。

  正因为这份独特的热爱,梵高一生虽然经常处于困窘之地,却从来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为世界的艺术宝库留下了瑰丽的作品。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一个内心有格局的人,眼睛所看到的从来不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能越过一地鸡毛,眺望大海的浩渺。

  过于揣摩自己身边的琐碎,难免会陷入烦乱。过日子就是要抓大放小,什么都做了,就是什么都没做。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太阳,只是有时候被阴云遮住了,暂时隐藏了光芒。

  这时也不要担心,只要把目光投向远方,默默地耕耘脚下的土地上,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丽日晴空就会出现在眼前。

  远方,是呼唤心灵成长的地方。


笑里有坦荡

  坦荡,是阳光型人格,为人坦诚,没有私心。

  杨绛说:“生活一半柴米油盐,一半星辰大海,放一点盐,它就是咸的,放一点糖,它就是甜的,想调成什么味,全凭自己。”

  生活幸福的人,并不是由于命运的眷顾,而是自己会调理,有的人稍遇不顺就怨天尤人,有的人被生活百般折磨,却依旧以快乐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人生就是苦一阵子,再甜一阵子,不会永远处于一种滋味中。

  永远不要责怪自己没有别人幸运,幸与不幸都是相对的。“磁场效应”告诉我们,身边的人和事都是自己招来的。

  内心装满快乐,吸引的都是正向的人;内心装满忧郁,会带来负面的人和事。

  稻盛和夫说过:“人这一生都是自己头脑中思维的产物。”

  面临同一件事,每个人的内心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日子过的不是定式,而是心情。

  一个得了抑郁症的人去庙里静修,一天,他看见一个小和尚坐在那里对着天空在笑,感到很奇怪。

  小和尚指着一片树叶说:“你看,它的舞姿多么美妙。”

  这个人豁然开朗,困扰自己多日的抑郁消失不见了。

  看过四季风景,经过风云变幻,我们终于明白了自己想要的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笑,是治愈所有不愉快的解药。

  林语堂说:“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

  在心中撒播繁华似锦,就拥有了四季风景,一生喜乐。

  有怎样的心情,就有怎样的人生。

  无论我们经历什么,都是无法选择的,不论遇到什么,都要做到:眼中有诗意,心中有远方,笑里有坦荡。

Wednesday, September 4, 2024

华德福幼儿教育者的六种姿态

文章标题: 华德福幼儿教育者的六种姿态
英文标题: Six Gestures for the Waldorf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
文章作者: Holly Koteen-Soule
文章译者: 熙文
发表日期: 2024年9月3日
发表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


本文为Holly Koteen-Soule老师撰写的关于华德福教育的学术论文,首发于北美华德福幼教联盟(WECAN)网站,经作者本人和网站编辑同意后进行编辑发布。


  从第一年到第七年,姿态在幼儿的生活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种姿态具有最广泛的意义,因为孩子们的内在姿态来自于对其他生命的模仿。(1)
——鲁道夫·施泰纳


  在阐述华德福方法论原则时,我更愿意将幼儿教师的工作描述为一系列有品质的姿态,因为这样比一套有规可循的指导方针更为贴合7岁前儿童的天性和特点。


姿态一:陪伴者

  鲁道夫·施泰纳谈到教育者的任务是对高等存有的工作的延续(2)。他告诉我们,在孩子说“我”之前,在经历他或她自己与父母或周围世界分离之前,那个在孩子出生前就引领着孩子的精神存有,仍然活跃在这个幼小的人类的生命中,特别是在孩子学习走路、获得语言能力和开始思考的时候(3)。

  这种行为的品质可以描述为陪伴者的姿态。幼儿教师陪伴和支持孩子入驻到自己的物质身,并发展这些基本的人类的能力。有时教师让自己跟在儿童身后,有时让自己在儿童身旁,有时则带领儿童。当老师带领时,主要是通过活动——不论是外在的身体活动还是内在的心魂活动。

  对我来说,陪伴意味着一双温柔的手,一颗温暖的心,以及一种知道何时、如何提供帮助的敏锐的感觉。近年来,这种观察和了解儿童个体发展所需要的责任要求我们不但要深刻地理解触觉、生命觉、自我运动觉和平衡觉的角色和重要性,并且还要去支持这些基础感官在关键发展期的各种活动。


姿态二:值得模仿的对象

  第二个姿态与第一个姿态密切相关,即值得模仿的对象。在华德福教育中,我们认识到,幼儿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这种能力在最初的7年中尤为强大。随着幼儿的以太力(也称为生命力或形塑力)的一部分运用到有意识的记忆和学习之后,这种趋势会逐渐减弱。

  我们可以观察到,幼儿不仅模仿他们通过感官接受的东西,甚至也会模仿他们所在环境中那些非常细微的地方,包括周围人的情绪和想法。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致力于自我觉知和自我提升,以成为孩子的正向榜样。年幼的孩子不断地映照出他们周围成年人的小我,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自身需要更加勤勉去改进的地方!

  在幼儿教师的培训课程中,有一点需要强调的就是要培养幼儿教师对活动和言语的意识。无论我们是在晨圈时以艺术化的方式来活动,还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目的地活动。我们的活动都必须是清晰、恰当和有意义的,这样我们就能为孩子们提供健康的营养,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运动潜能。

  正确而优美的言语也是同样重要的,因为它深深地作用于幼儿的身体之中,按照鲁道夫·施泰纳的说法,这甚至会影响到幼儿身体器官的成熟(4)。因为幼儿的意识还没有包裹在身体的形态中,因此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我们的想法和感受需要是有营养的,对孩子是无害的。


姿态三:拥抱生命的典范

  儿童的开放性意味着我们也必须用心地准备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最核心的姿态是拥抱生命。

  华德福幼儿园,虽然它是与学校相关的场所,但其环境应该更像一个家(参考书目《为孩子的身心灵创造一个家》),关注于实际生活中的活动。在幼儿时期,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支持物质身体的成长和发展,物质身体作为进一步社交情感和智力成长的基础,是需要丰盛的生命力的来支撑的。

  在我们幼儿园的教室里,你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美丽的东西。以我的经验,创造性活动——创造和制作教室社区需要的东西——会比购买现成的东西生发出更多的生命觉。在大自然中,以真实和非感性的方式意识到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和自然存有,也是创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环境的关键所在。虽然美丽和艺术对我来说很重要,但有一个问题我经常问自己,“我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什么,是简单的、必要的和拥抱生命的吗?”


姿态四:培养和焕活内在喜悦

  玩耍是幼儿的创造性活动,也是幼儿课堂上每天的核心所在。孩子是即兴创作的大师。

  如果我们已经培养出,能够在转化中焕活自己的快乐和喜悦,我们就可以对孩子在转化过程的合理关注做出回应。这种姿态让我们能够更公开、更专注地观察和倾听孩子们,更有创造性、更有效地做出反应,而不会过度地受到来自过去的假设或判断的影响。这是一种保护措施,避免僵化思维的发生,也可以帮助我们在与父母、同事以及孩子的工作中练习开放性思维。

  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姿态应用于我们自己的工作和班级传统的创新,特别是在节日庆典时。当然,作为时间和空间的型塑者,我们也必须要让这种冲动与其他同等重要的任务保持平衡。


姿态五:多重空间的创造者

  创造空间的姿态包括创造安全的物理空间清晰的情感社交空间隐含的道德-灵性(moral-spiritual space)。当一个空间的周长被限定时,它就被创建出来了。边界可以是固定的和永久的,就像教室的墙壁,也可以是无形的和情景式的,就像他们在自然界一起行走或在课堂上的形成的一些既定习惯。

  母亲的子宫就是一个为了适应成长中的婴儿的需求而不断变化的空间。随着孩子变得越来越有能力,边界将会被移动。然而,当孩子感觉到构建出的空间周围中某种东西能提供保护时,他们会感到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的创造包括空间内的秩序,比如每件东西都有一个地方放置,在游戏时间结束时,它们可以回“家”。一个有围墙的花园,向天空敞开,一边与房子的门廊相连,另一边有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对我来说,这就是一幅非常有帮助的图景。

  我们也可以在时间上做文章,在一天中创造出时间性的空间,就像呼吸一样,有节奏地交替进行儿童自主和教师引导的活动。幼儿们还没有生活在“钟表时间”里,这些可预测的节奏帮助他们在着安全的时间性空间里感受安然自在。同样,在一个有边界的物理空间里,使得他们的自由探索成为可能,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起来。

  班级习惯(当然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是一种社交界限,它给每个孩子提供机会去探索人际关系,并学习如何与群体相处并成为群体的一部分。老师的自律和努力是道德-灵性(moral-spiritual space)的一个部分,孩子们,也许还有其他成年人,都能不知不觉地觉察到。


姿态六:对世界之善的感恩

  道德-灵性(moral-spiritual space)空间的创造与最后的姿态紧密相连,那就是对世界之善的感恩。鲁道夫·施泰纳强调感恩在生命头七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5)。

  小孩以极大的开放度进入生命。现代生活的许多方面还不能支持到幼儿的需要,导致一些儿童容易产生向内退缩或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阻碍。如果幼儿教师能够以真诚的感激之情来面对这种开放,孩子们会感到自己是被邀请来的,将他们的物质身体和尘世间的存有联系起来。

  善、美、真分别属于人生的前三个阶段,而“世界是善的”是孩子从出生到七岁最重要的感觉(6)。在这个时代,幼儿教师对生命(life)的善和他人的善怀有深深的信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孩子们会通过模仿学习信任,就像他们在头七年学习其他课程一样。对于幼儿来说,老师的信任是孩子对生命意义的确信,是精神世界和这个世界之间有益的桥梁,直到这个个体能够有意识地将他或她自己的目标和使命链接起来。


注译
1. 鲁道夫·施泰纳,人在教育中的价值,第三讲,GA 310 (Steiner, R. Human Values in Education, GA 310, Lecture 3)
2. 鲁道夫·施泰纳,人类体验的基础,第一讲,GA293 (Steiner, R. The Foundations of Human Experience, GA 293, Lecture 1)
3. 鲁道夫·施泰纳,个体和人性的灵性指引 第一讲,GA51 (Steiner, R. The Spiritual Guidance of the Individual and Humanity, GA 15, Lecture 1)
4. 鲁道夫·施泰纳,教育与道德生活 歌德馆周刊,1923年 (Steiner, R. Education and the Moral Life, the Goetheanum Weekly, 1923)
5. 鲁道夫·施泰纳,人在教育中的价值,第六讲,GA 310 (Steiner, R. Human Values in Education, GA 310, Lecture 6)
6. 鲁道夫·施泰纳,人类体验的基础,第九讲,GA293 (Steiner, R. The Foundations of Human Experience, GA 293, Lecture 9)


这篇文章首次出现在《华德福教育研究公告牌》上,2015年春夏版,第20期,第2页 (Research Bulletin for Waldorf Education, vol. XX, no.2, Spring/Summer 2015) 经许可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