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6, 2009

浮过90年

文章标题:浮过90年
文章作者:易一
发表日期:2009年5月26日
发表媒体:《联合早报•四方八面》

  “五四年年过,今年不寻常”。“不寻常”之处就是:90周年,“发源地”的中国首次由政府领导当局带头举办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各层次的学术单位也广泛响应,就连远隔一方的新加坡,也由三个民间团体联合举办了一个集多位著名学者的学术讲座。

  相形之下,往年如有纪念活动,似乎概由民间学术团体分头举办,无论规模、“气派”都要逊色得多,所引起的注意、造成的影响自然也无从相提并论。半个世纪以前,岛国一些华校出身的年轻人,或许只能赶在纪念会结束之前,高歌合唱一曲《我们是鲁迅的子弟》,如此而已,哪来政府官员、学者、专家登坛轮番“抚今思昔”呢?

  “发源地”中国大事庆祝,显然是迎应“大国崛起”的形势所需。由“崛起”而肇致外来的对抗,需要激励子民的“爱国精神”,配合国家“大跃进”与整体同力“大提升”,需要强化科研的发展;为遏制由于竞求物欲而造成的腐化、沉沦现象,需要重振道德指标等等“救赎”刻不容缓的症结,都可在“五四”这面大纛底下取得正当的“说法”。原教旨的“德先生”与“赛先生”,如今一经延伸,样样似乎无须“对号”即可“入座”。如果确有“万灵药”这么一种东西,“五四鸡汤”或许庶几近矣。

  对于一些神州大陆“化外”的国度,举行“五四”庆祝活动,既有本身的特色,更有纯属自己的深长意义。新加坡正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回环绕着“五四与新加坡华文知识分子”会议主题的每一个发言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以涉及岛国的史实,或就本身家庭成员与族群有关的经历,阐述“五四”与新加坡的传承关系,特别是“五四”对新加坡华族社会的影响,即可略见端倪。

  外交部长杨荣文的一席话尤具深意。在文章里,他充分肯定了五四运动对创立中国新文化与促进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更侧重谈论“五四”在新加坡推动“本身的国家主义的缘起与发展”期间产生的深巨影响,如说“在殖民地时期为华人社会注入的生命力和活力,令英国人感到害怕,也对新加坡的自治和独立,作出巨大贡献,如说这种“(五四)精神至今依旧存在于新加坡的华人商团和宗乡会馆、南大、特选学校、华文报和本地众多的文化团体之中”,都可说是切中肯綮之言。

  90年薪火绵绵不熄;如此看来,再过十年,随着中国的陆续崛起,火光应当更璀璨。

No comments: